探索預言之靈
尋找合適的婚姻伴侶

列舉懷愛倫的實用建議

尋找合適的婚姻伴侶

愛的關係,工作的關係,甚至我們與上帝的關係都常常令人困惑。我們可能需要一個傾聽之耳。懷愛倫給人們寫了許多信,給出了實用的建議。人們很快開始重視她在這些方面的建議,並寫信詢問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深刻的,也有荒謬的。 然而,懷愛倫並沒有回答所有的問題。“她想讓基督徒們不要依賴她在個人生活中去做出快速、無誤的決定。她鼓勵她的同代人在與上帝單獨交流時,在他們與上帝的關係中變得穩固。”
她提供了一些案例研究,鼓勵讀者找到並虔誠地應用這些關係中的原則。這些原則在21世紀我們所處的關係中仍然適用。在我們研究其中的某個原則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懷愛倫生活時期的求愛和婚姻的背景。

十九世紀早期的浪漫主義

在19世紀早期,“跟隨自己的內心”、“尋找靈魂伴侶”,甚至是墜入愛河,都是陌生的概念。求愛被認為是一種相對不帶感情色彩的事情,人們看待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等因素比戀愛更重要。
然而,這個概念在20世紀初開始迅速改變。美國巨大的社會和經濟變化對社會乃至戀愛和婚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約會的重點轉向了愛慕,而不是尋找適婚的對象。儘管年輕人在擇偶時仍然普遍會徵求父母的意見,但他們開始變得更加獨立。
不過,所有戀愛的目的都是結婚。這與今天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今天,約會的情侶可能好幾年都不會提起結婚的話題,訂婚的情侶通常也不會覺得有必要確定結婚的日期。
隨著印刷成本的降低,言情小說變得非常受歡迎。約會的目標是為了浪漫的愛情而不是相配。懷愛倫反對閱讀這類文學作品,因為它助長了“感傷主義相思病”,使真愛的鑒定和成長難以辨識。這些小說大多集中在不同的異國情調的戀愛場景,並以婚禮結束,其中兩個墜入愛河的角色,被婚禮誓言奇跡般地改變,開始了“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懷愛倫對婚姻有更現實的看法。
沒有任何別的人,能比丈夫更有效的破壞一位婦女的幸福和有為的前途,使人生變成一項痛心的負累;也沒有任何別的人,能及得上妻子百分之一那樣的打消男人的希望和抱負,麻痹他的精力,且破壞他的感化力和前途。在結婚的時辰,許多男女便註定了他們今生的成功或失敗,以及他們來世的指望實現或破裂。
正是在這種求偶文化的背景下,懷愛倫闡述了許多聖經原則,幫助人們選擇婚姻伴侶。這個話題的重要性可以從她寫給人們尋求建議的大量信件中看出。《複臨信徒家庭》一書中有一整章是專門討論求愛和婚姻的話題(第435-464頁)。作為一個例子,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原則中的其中一個。

尋找愛情

雖然習俗上可能會把愛等同於突如其來的激情吸引,但基督徒會知道強烈的激情可能不是真愛。基督徒不會等著被盲目的愛征服,而是會仔細尋找潛在的伴侶。懷愛倫把愛定義為一種原則,而不是一種感覺。
“愛是一種珍貴的恩賜,是我們從耶穌那裏得來的。純潔而神聖的愛情不是一種感覺,乃是一種節操。凡為真愛激動的人,既不是無理智的,也不是盲目的。”
請注意,以上的陳述並不是說愛是沒有感覺的,而是說真愛是對現實的堅定把握,並且瞭解他們選擇去愛的人。下麵是另一個有助於定義愛的例子:
愛……不是無理智的,也不是盲目的。愛是純良而聖潔的。但是人肉心中的情欲卻完全不同。純潔之愛在一切計畫中都必包含上帝在內,也必完全與上帝的聖靈相諧合;而情欲卻是任性的、輕率的、無理智的、反抗一切約束的,甚至會把心目中選定的對象當作偶像。而心內懷有真實之愛的人,一舉一動都必表現出上帝的恩惠,他們預備結婚的每一步驟中都必帶有謙遜,樸素,誠實,道德,與宗教信仰的特質。如此受約束的人,必不致專注於彼此間的交往,因而喪失了對禱告聚會和崇拜聚會的興趣。
在上面的引文中,懷愛倫做了一個有趣的陳述。她指出,當我們把別人當成偶像時,我們就處於危險之中。偶像就是在我們最初的感情中代替了上帝的任何事物或任何人。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可以平衡媒體和文化在看待生活伴侶時所推動的許多不切實際的期望。
懷愛倫還指出了一個簡單的測試,可以揭示真愛是否在這段關係中成長。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對屬靈上的東西失去了興趣,那麼這段關係的動力可能是不健康的激情而不是愛。一個能夠拉近我們與上帝的距離關係,在此關係中雙方可以一起敬拜上帝,這就為愛的成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起點。

結論

也許關於懷愛倫的作品,最悲哀的現實是,許多人甚至在閱讀之前就認為這些作品是無關緊要的。由於篇幅的原因,沒有辦法涵蓋所有有關她在尋找一個能與我們互補而不是削弱我們的婚姻伴侶方面的忠告。要探索這些洞見和原則,唯一的方法就是親自去研究懷愛倫的忠告。




香塔爾.科林貝爾(Chantal Klingbeil)曾担任懷著託管委員會的副幹事超过十年。她现在和家人住在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