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時刻
對善良的呼籲

對善良的呼籲

善良如何成為福音的一項關鍵原則?

過去幾年充滿了非同尋常的挑戰。雖然有了許多改善,但它們仍是以大流行病、戰爭和其他暴力侵略、更普遍和公開的微侵略,以及世界各地人類文明的普遍崩潰為特徵。
一些人預測,這些只是未來的先兆。當我們分析自己的狀況,思考未來的可能性時,許多人都指望個人的內心能變得好一些。在過去的幾年裏,我們看到,也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的世界上對善良的呼聲——基本的善良。

懇求善良

在2022年1月的一篇評論中,一名醫生接到了一位憤怒、咄咄逼人、毫無疑問是沮喪和害怕的來電,來電者在詢問一位患者的病情, 這位醫生呼籲善良的對待看顧新冠病人的護工。
2021年11月,當一位震驚的母親看到10歲的兒子從一家很受歡迎的速食店收到了標有“愚蠢”字樣的玉米煎餅後,她發出了對善良的懇求。
2020年5月,《今日心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善良的請求》的文章,這是時任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博士的熱情呼籲。福奇在網上呼籲他母校的畢業生要獻上“無私地關懷”。只要在網上搜索一下新聞,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此類善良的請求。
這些活動有多種形式,從公開演講和佈道到汽車牌照標語、家庭決議,以及雜誌和期刊特刊。也許你已經看到了由代表世界主要宗教的符號所組成的車牌資訊,這些符號拼出了“文明”、“寬容”或“共存”。言下之意是,宗教或對更高存在的信仰應該使人們在積極的關係中走到一起。
有趣的是,在過去的幾年裏,許多商業雜誌和期刊在關於個主題所出版的特別期刊中都把這種對善良的請求作為優先事項。例如,《時代》雜誌2020年特別版的標題是“善良的力量: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和世界”。它刊登了關於善良的科學和文化的文章,並通過人、動物和組織的例子為讀者提供了如何善良的想法.

定義善良的概念

那麼,什麼是善良呢?我請了幾個人用一兩句話與我分享他們對善良的個人定義。受訪者一致認為善良是對他人的體貼和同情,它來自於個人的內心,其表現是分享時間、才能、思想和財富,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報。
這是一種共情的態度,促使某人對別人做一些體貼的事情,包括向陌生人。用我們期望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對待他人,這是黃金法則。所有人都認為善良本質上是純粹的利他主義,當一個人做某事期望互惠時,這種行為實際上就不是善良。研究人員稱之為“互惠利他主義”,這是一種“在銀行存款的交易業務,你可以在需要時提取。”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一位作家將善良定義為“社會的金鏈”。線上劍橋詞典將善良定義為“慷慨、樂於助人和關心他人的品質. . . .”韋氏詞典對善良的定義更詳細,將其定義為“善意;仁慈;樂於為他人的幸福做貢獻的性格或性情,樂於滿足他人的願望,滿足他們的需要或減輕他們的痛苦;自然的善舉。善良永遠伴隨著愛。
《廷代爾聖經詞典》將善良定義為“一種包括愛、同情、友好、耐心、愉快、溫柔和良善等屬性的存在狀態。”善良是一種表現在一個人說話和行為方式上的品質。它更多的是出于意志而非情感。”
《霍爾曼聖經圖解詞典》使用舊約的語言定義善良,翻譯成希伯來語為chesed。它證明了整個舊約的概念是對親人、朋友和其他受你影響之人的同情和忠誠,它著眼於新約原文術語,chrestotes,善良的概念是溫柔,良善,正直,慷慨和仁慈。在這裏,它將善良描述為上帝的屬性(提 3:4),是真愛的特徵(林前 13:4)

對善良的研究

最近,人們對善良概念的普遍著迷催生了更多關於這一主題的科學研究。例如,在觀察到缺乏衡量善良的方法後,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用於識別、分析和衡量善良行為的量表。他們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定義,包括善良的四個方面,以及一個似乎將所有方面結合在一起的核心元素。它們是:
“原則-社會規定的善良,是由認知而不是情感產生的。它被認為與社會優雅相一致,並表現在同情的行為中。它在精神上體諒他人的行為。它傾向於把別人放在自己之前,比如在佇列中允許別人走在前面,或者耐心地等待別人。
原則-主動的善意在本質上也是認知的而不是情感的,但超越了原則-社會規定的善意的被動允許行為。它是通過給予來表現的,比如獻血或給街上乞討的陌生人錢。
情感-主動的善良包括對他人需求的情感反應。它不依賴於社會規範的指導,而是內心驅動和個人同理心。它通常包括犧牲、忍耐和個人經受來幫助別人,比如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站在不受歡迎的事業或人的立場上維護正義,或者為了別人放棄自己的欲望。它本质上是有原则的。

情感--社會規定的善良是與社會規範相一致的情感行為。這是同理心,但受環境而非原則的驅使。它以友誼為基礎,表現為對簡單需求的回應,如為他人開門或在被要求時以符合社會期望的方式幫助他人。有趣的是,研究指出,大多數人認為善良是後一種意思。”
還有一種核心形式的善良,這四種善良似乎都是由它產生的,它是將所有善良聯繫在一起的粘合劑。它包括對不幸之人的關心,對受壓迫或受虐待之人的保護,尋求包容或為他人的幸福供應。雖然科學測量是複雜的,但相關的見解是簡單的,通常是可以理解的。它们为理解善良的概念提供了很多帮助。

善良的價值

在一個交流變得惡化的時代,基督複臨安息日會信徒該如何在工作、教會、以及我們的影響範圍內置於紛爭之外並回應那些不贊同我們的人?在這末後的日子裏,為什麼我們如此迫切地需要善良?善良如何成為福音的一個關鍵原則?
懷愛倫呼籲說:“讓仁慈的律法在你們的口裏,恩典的油在你們的心裏。這將產生美妙的結果。你們將會溫柔、憐憫和有禮。你們需要這些恩典。你的感化力深達人心,你所觸及的沒有一根心弦的震動不是歸於上帝的。……要作一個“象基督”的人──反之,倘若你自私自利,倘若你自高自大,倘若你存著世俗的觀念,那麼不論你的地位如何,無論你已往的經驗如何,或者你精通了多少學問,假使你唇間沒有仁慈的法則,和藹芬芳之氣未能從你心裏湧出,就沒有一件事,能夠照所該成就的作成了。“
她呼求;” 善用每一個機會,加惠於你四圍的人,將你的善意分贈給他們。和悅的言詞,同情的態度,感佩的表現,對於一個孤寂的人,猶如以一杯涼水紿那乾渴的人……我們要活在救主愛的陽光裏。那麼你的影響將會祝福這個世界。讓基督的靈來控制你。你口中要常存慈愛的律法。此外,她還說:“祝福別人的努力,也會反過來祝福我們自己。”
善良對接受者和給予者都有積極的影響。善良只會讓我們快樂。我們從經驗中知道,為他人做好事會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這種精神狀態也會對身體產生積極的影響。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往往是那些最公平的國家,而不平等程度高的國家往往不那麼幸福。
《科學雜誌》2007年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當人們向慈善機構捐款時,無論是自願的還是被要求的,大腦中與快樂相關的部分都會做出反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同情可以減少焦慮、抑鬱和壓力,還可能提高免疫力——以及延長壽命。”" 僅僅是目睹一個同情的行為就會引發敬畏、欽佩、溫暖和愛的感覺. . . .與此同時,它會增加你成為一個更加慈善之自己的願望。"

聖經的勸告

在任何情況下,犧牲的善意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那麼,為什麼犧牲的善意並不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普遍呢?是什麼讓一些人傾向於善良,而另一些人則不那麼善良呢?《善良的蠟燭》是一篇從世俗角度寫的文章,提出了關於世界上是否存在善良的最基本問題:
“如何解釋在最高位置所產生的最高衝動呢?”士兵們撲在手榴彈上去救同伴,犧牲自己的生命,這要怎麼解釋的呢?是為了保住他人的生命?當洪水還在上漲的時候、大火還在燃燒的時候,那些沖進自然災害現場,或者是勇敢的前往恐怖襲擊現場的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他人的急救人員又該如何解釋?如何解釋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所有冒著生命危險(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失去生命)堅守崗位的醫療服務人員呢?”
雖然這些問題可能來自世俗的視野,但答案必須來自一個屬靈的基礎。當然,有一種力量超越了我們,那就是我們慈愛的上帝,他是這種自我犧牲之仁慈的源泉。
也許我們最熟悉的善良是聖靈的果實之一。使徒保羅在論述聖靈的果子時,把善良列在一切的中心。這是基督形象的核心。他勸勉加拉太的信徒,脫去肉體所作的工,得著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善良、信實、溫柔、節制。
他在給歌羅西書的信中再次提到了善良(3:12),他呼召他們作為上帝的子民要以恩慈、憐憫、謙卑、溫柔、忍耐、柔和、堅韌來裝備自己;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保羅指出羅馬人要有恩慈,指明上帝的恩慈是要引領悔改。他勸他們(羅馬書11:22)要思想上帝的恩慈和嚴格,並且要繼續保持良善,免得被從上帝的國中剪除。
在上帝的良善和愛的感召下,信徒應該寬厚、溫和、並寬容地對待他人。作為世界的見證人,我們對待他人的行為應該反映出上帝對我們的恩典和慈愛。
當我們接受耶穌進入我們的生命,一種新的力量就開始在我們裏面運作。舊的消極觀點和自私的欲望可以被拋棄。善良成為我們的本質。這種慈愛在我們心中產生了一種愛,愛所有平等的受造物,都是上帝的孩子。在原文中,它是人類對他人的仁慈,是君主對臣民的仁慈,是人類對身處困境之人的同情。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之愛的特徵(林前13:1)

發展善良

培養善良品質的方法可能跟世界上眾多的文化和民族一樣多,但我將留給你一些觀察。也許最明顯的是塑造理想的特質,尤其是在試圖教導兒童和青少年善良的時候。對於年齡較小的學習者和年齡較大的學習者,要提供分享善良故事的書籍或視頻。
在家庭、教會和社會團體中創造一種給予和幫助的文化。有意識地尋找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並帶領你的團隊在需要的時候做出善意的回應。不要奉承別人,要想辦法讚美別人的善舉,尤其是那些超越直系親屬和文化群體的善舉。

結束語

讓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成為善良的黃金標準。一個陌生的聲音向我們呼喚:“如果你能成為任何東西,那就成為善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