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過往
喪親之痛

喪親之痛

懷愛倫是如何處理意外的喪親之痛的

  過去的兩年充滿了悲傷和失落。除了有失去所愛之人的痛苦外,許多人還在處理著在當前大流行的混亂中,職業生涯被打亂、計畫被削減、夢想未能實現等令人困惑的情緒泥沼。要想衝破這些現實的迷霧是很困難的。
  在我教會會眾中的一位成員突然意外去世後,我的心被一段曾經掛在我岳母家牆上的話吸引住了——這是基督復 臨安息日會的聯合創始人懷愛倫在埋葬了她的丈夫兼佈道搭檔後寫下的珍貴的話語。在岳父母的一個朋友死于一場悲慘的事故後,這些話語被裱起來並放在可見的位置以此來給予鼓勵。我想知道,懷愛倫的個人經歷和受啟發的顧問能否為那些努力處理自己的損失的人提供方向呢?
泰山壓頂

  當懷愛倫和她的丈夫乘坐馬車從巴特克裡克前往密西根州的夏洛特,去進行一場週末演講時,她對上帝是如何恢復其丈夫的感到印象深刻。由於15年前的中風,他經歷了嚴重的挫折,但現在卻思維清晰,行動自如,說話有力。她記下了他的話,“既然上帝已使我有了新的體力和智力,我就覺得能前所未能的服務祂的聖工。”
  他們計畫去科羅拉多和太平洋海岸旅行,這樣就有充足的時間寫作。除此之外,懷愛倫表示,“我們希望我們能一起見證在耶穌再臨時上帝工作的勝利結束 ”
  在那次夏季旅行中,懷雅各遭遇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暴風雨,但他沒有多想。在接下來的安息日,他在巴特克裡克的禮拜堂用歌聲和祈禱開始了敬拜。然而,到了星期一,他病了,在療養院住了六天之後,就去世了。
  希望破滅了,懷愛倫悲歎道:“我年輕時上帝所選的保護者,我人生的伴侶,我辛勞與痛苦的分擔者,從我身邊被取去了,留下我完成我的工作並獨自作戰。”她寫道:“我丈夫之死的打擊——那麼突然,那麼意外——以千鈞重負臨到我身上。”

永恆的視角

  這不是懷特第一次面臨重大喪親之痛。1860年12月,她最小的兒子赫伯特在還是個嬰兒時就去世了。僅僅三年後,懷雅各和懷愛倫又失去了他們的大兒子,16歲的亨利。2父母和兩個倖存的兒子都在深深地為他們家庭中最小的成員,以及最大的那位哥哥哀悼。懷念著他們那甜蜜的歌聲。5每一次失去親人,懷愛倫都會將目光看向耶穌第二次降臨時的復活。追隨著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忠告,懷愛倫“不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那樣憂傷”。她知道人死後的狀態和復活的盼望。她緊盯著這樣一個事實:對於那些愛耶穌的人來說,死亡那塵世的睡眠很快就會被逆轉。在她的傳道生涯中,懷愛倫曾勸告過一位悲傷的牧師,他難以忘懷那些悲傷……他喜歡去想那件事,使他的心思意念被悲傷所佔據。在同樣的處境下,懷愛倫寫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所失去的摯愛,但我不敢讓自己陷入無謂的悲傷。”7
  懷愛倫並不否認別人甚至是她自己經歷悲傷的現實。她並沒有低估克服這些復雜情緒的重要性。然而,她確實區分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強迫性的、無法補救的悲傷來哀悼失去的傾向,與依照神的應許來哀悼的傾向,神的應許是要給人希望,讓悲傷的日子變為喜樂。相信神的話,今日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的經歷。

重新開始工作

  懷愛倫來到了一個地方,在那裡她可以“愉快地看著他的安息之地”,因為她預計她熟睡的丈夫很快就會被從墳墓中帶出來。有了這一新發現的平安,她決定繼續完成上帝賦予她的工作,以此來紀念她的丈夫。
在她敘述的開始,她為沒有伴侶的現實而悲傷,在結尾處,她決心“我獨自開始從事我畢生的事業,滿心相信我的救贖主必與我同在。”8
  事實上,她確實從事了神所委派的工作。懷雅各去世十年後,她登上一艘船前往澳大利亞,在那裡建立了新的總部,並撰寫了重要的書籍。除了完成任務之外,她還希望她的事奉具有善良、溫柔和耐心的特點。喪親之痛使她對活著之人的掙扎更加的敏感。

生者的挑戰

  懷愛倫提出了兩種處理悲傷的實用方法。首先,她建議我們對那帶來了死亡和損失之傷痛的罪惡和黑暗的力量進行更強烈的抵抗,其次,她鼓勵我們以更大的熱情去事奉基督,因為我們知道,只有當公義的太陽升起,在祂的羽翼中康復時,人類痛苦的傷痕才會完全痊癒(見摩四:2)。
  在這個充滿悲傷和失落的時刻,我的岳父母以牆畫的形式所紀念的這句話是對我的一個考驗,也提供了一個在治癒之路上積極的一步,懷愛倫說:“我和我的孩子能對已倒下的他做的尊貴紀念,就是接受他所留下的工作,並靠著耶穌的力量推進它完成它。”9 我們也可以通過帶著新的目標前進來紀念那些我們失去的人,希望能夠和他們再次見面,首先要與我們的救贖主會面,而祂能夠使這夢想成真。









賈羅德.湯瑪斯是一名基督復 臨安息日會的牧師,在美國密西根州大底特律地區服侍著兩個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