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文章
韌性不單單是應對

韧性不单单是应对


幾年前,我和妻子有幸參觀了加州北部的紅杉森林。我們敬畏地站在那些大樹中間。這些樹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時間、天氣和生態環境。森林火災、乾旱和蟲害都沒能阻礙它們的生長。那些樹木應對著它們所目睹的時代。它們不僅僅是應對;它們還富有韌性地蓬勃發展並不斷增長。
過去兩年成為人類韌性能力的實驗室。這一流行病疫情引起的暴力、社會動盪、政治動盪以及文化的轉變給世界造成了多方面的損失。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宗族、每一種語言、每一個人都受到了新冠肺炎以及隨之而來的隔離的影響。相反,全球新聞報導的即時性揭示了一些反對勇敢的急救人員和有良知之人的公民和領導人的極度墮落。我們克服了困難,生存了下來,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還繁榮昌盛。
不只是生存

作為個人、社區和文化,我們在壓力下應對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得以一窺應對和韌性之間的差異。應對作為一個單獨的因素是不夠的,因為僅僅是應對的話會導致絕望和盲目的墨守成規。應對通常是對道德、情感或身體上傷害的反射性認識。壓抑往往是麻醉疼痛的第一劑藥物。因此,應對是對那些很難改善的傷口或受傷狀況的反應性管理。
壓力無處不在。好的壓力能增強我們的生活體驗。危難在挑戰著我們,或者說是由我們所面對的事件和環境造成了痛苦。我們的希望、夢想、抱負和能力都沒有改變。它們可能會變得沮喪和拖延,但它們仍然存在。扁平的籃球即便是不會反彈它仍然是籃球。停止的鐘錶每天仍有兩次是準時的。
另外,韌性是一種部署和應用的決心。韌性是追求遠見並從我們鳳凰般經歷的灰燼中建立起新的現實。韌性是找到一種方法來修復扁平的籃球,以便能夠再次拍打。
“韌性是一種心理素質,它能讓一些人在被生活中的逆境擊倒後,至少還能恢復得像以前那樣堅強。”1雖然韌性包括應對,但應對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韌性不僅僅是生存。它是跳躍向前的藝術。大多數人天生就有跌倒、失敗、重組並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我們就是這樣學會走路、說話、玩耍、唱歌和社交的。經歷失敗然後邁向成功是堅韌人格的最終結果。

一个圣经案例研究

聖經中的人物大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學會了如何變得堅強。對大衛王的評價反思表明,他經歷了邊緣化,他有魅力而且有操控力,他並不厭惡風險,他對暴力也很熟悉,他還發展了一種貪婪的性欲。然而,他仍然保持著一種高度的正義和公義感。
大衛在一戶人家長大,他在弟兄姐妹中是最小最年幼的那個。他不得不去幹放牧這種又髒又累的活,很多時候他都是獨自一人。
隨著故事的展開,生活給他的獨處增添了冒險、逆境、風險和危險。他照顧和看守的羊被襲擊了。毫無疑問,他曾接受過警惕和防範捕食者的訓練。他內心中的某種東西,驅使他去面對和征服這些威脅,那就是勇氣。雖然大衛是他兄弟姐妹中最小最年幼的,但他很沉穩。他天生樂觀。在歌利亞之後,他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到戰場上。
建立一個韌性性格的第一步是擁有一種充滿信心、靈性和樂觀精神的健康的自我形象。這是通過早期沉浸於一種安全身份構造的熔爐中發展起來的。
失敗、逆境和無休止的壓力會削弱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在這種自我護理療法中隱含著對安息日和聖所原則的信奉。
安息日是恢復上帝的形象的靈丹妙藥。上帝每週提醒我們,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在我們被造之前就已經提供給我們了。
聖所提醒我們,上帝不僅要住在我們中間,而且還要住在我們裏面。大衛呈現了先知的勸誡,即“對於將來,我們沒有什麼可恐懼的,除非我們忘記了主帶領我們所走過的路。”2
大衛敢於挑戰歌利亞的信心是他在經歷創傷後成長的結果。在故事中,他頌揚的是上帝的存在和對上帝救贖的信心,而不是他自己的英勇。
這個故事並沒有告訴我們大衛在慶功會結束後的情緒是怎樣的。戴夫.格羅斯曼(Dave Grossman)在他的有影響力的著作《論殺戮》中告訴我們,當危險和興奮結束時,副交感神經系統就會產生強烈反應,其表現為士兵會產生難以置信的疲倦和困倦。
休息是韌性的重要因素。正是在休息、反思、做夢、講述和復述危機故事的過程中,體內的穩定和平衡才得以實現。音樂、冥想、鍛煉、閱讀等讓人平靜下來的技能有助於大腦去適應壓力源。心理學術語稱之為神經可塑性。其簡單的定義為“你的大腦以生長、適應和改變來回應經歷的能力。”4
在戰爭、詭計和蓄意破壞之中,大衛表現出了勇氣。他的讚美詩和歌曲證實了他的疲勞、易犯錯誤以及他的信心。當我們這些信奉慈愛的上帝的信徒們繼續在這個罪惡玷污的社會裏生活下去的時候,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利用並教導他人韌性的科學。
樂觀是可以學會的。當我們為未來和最後的危機做準備時我們必須學會樂觀,並將其與激情和毅力相結合。預備我們的品格以反映基督,遠比我們為大艱難時期所預備的物資更有價值。
追求韌性的關鍵不是追求完美或冒險。它是一種經歷失敗勇往直前並重新恢復而變得更好的意圖。
尾注
1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asics/resilience , Mar. 13, 2021.
2 懷愛倫,給傳道人的證言,第一篇,第37段
3 戴夫.格羅斯曼,論殺戮:在戰爭和社會中學習殺戮的心裏成本(波士頓:ittle, Brown and Company出版社出版,2009)第94頁
4 J. Suttie, “Building Resilience,” Greater Good, Apr. 16, 2013, greatergood.berkeley.edu/article/item/building_resilience.

  

保羅.安德森(Paul Anderson)是教牧學博士,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北美分會教牧事工部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