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沐恩之家

沐恩之家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詩 51:12)。   在童年記憶、家庭崇拜和聖經交織的朦朧中,我父親經常給我們讀的大衛懺悔詩中的這句話仍然會在我心中產生共鳴。 但是在5歲的年紀,對此並不是都能理解:除非你知道喜樂已經是什麼,不然你如何獲得喜樂的恢復呢? 我把《詩篇》第51章的反常的對句列為「我長大後就會明白的事」一類。   即使是在那個時候,我也感覺到那種揮之不去的罪惡感折磨著我:我和弟弟吵架;不高興的拒絕分享我的玩具;沒能完成分配給我的一些瑣碎之事。 我知道錯了,在我幼稚的心中一切都在渴求原諒。 但快樂(顯然是一種可以"恢復"的穩定狀態)似乎遙不可及。   在十字架之后的幾個世紀裡,對數百萬虔誠的信徒來說,似乎也是如此。 當我們確信上帝的寬恕時,我們便假定快樂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彷彿上帝救恩的喜悅是一塊黑板,在一絲不苟地擦去我們所有可憐的塗鴉。   但是空虛與擦除並非喜樂的元素,我們所熟悉的罪、懊悔、認罪和寬恕的迴圈,只會把我們帶到詩人禱告祈求之禮物的入口處。 我們之中鮮有人住在為我們預備的喜樂空間中。 我們不斷地圍繞著耶穌想要我們每天所生活的家,因為祂明確表達了祂的意圖:"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 "(約 15:11)   寬恕是至關重要的,但它並不能帶給我們快樂。 我們可以進入到恩典之家,這是建立在我們對上帝仁慈本質的一個全新的重要理解之上。 上帝渴望我們有一天能夠完全生活在祂同在的榮光中,祂邀請我們到一個在那裡我們會更加確信祂對我們深切之愛的家中去。 在那裡我們學著相信祂的仁愛之心,以及祂是多麼的喜愛醫治。 懷愛倫(Ellen White)在她那五本宏偉的《歷代的衝突》(Conflict of The Ages)系列叢書的開頭和結尾處使用的字句仍然是喜樂的標誌:"上帝就是愛。" 直到我們逐漸相信父親對祂自己的反复聲明,我們才會像遊子一樣生活,而不是像浪子一樣回家。   基督徒的喜樂——成熟的信心是在耶穌里賜給我們的公義禮物——我們在5歲,或15歲,有時甚至50歲時也不能夠完全的理解它。 其中有對毫無保留之愛的持續擁抱,以及知道天父上帝總是讓我們福杯滿溢的安全感。   當你探索這一期的內容時,為你所未知的覺醒和快樂祈禱。 並常在恩典中。




──比爾.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