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点
有创新精神的耶稣

有创新精神的耶稣

超越目光所及

艾克 . 穆勒

19世纪到20世纪初,传教士和神学家阿尔伯特. 施韦策(Albert Schweitzer)在一本关于耶稣的生平和事工的经典著作中,指责当时的宗教机构把耶稣变成了"自造的耶稣" 19世纪欧洲的价值观和文化对神学家、牧师和教会成员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有意无意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耶稣」这一观念可以轻松地融入教堂和教会中。 他们没有因为「看见耶稣」而改变,相反基督徒把「耶稣」塑造成了他们想象中的一个虚构人物。
施韦策的控诉同样也适用于耶稣时代的宗教建制。 宗教领袖没把耶稣看作是他们长久以来所等待的弥赛亚,而是将祂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尽管第一世纪的一代人沉浸于对旧约圣经的公开解读中,他们也以遵循摩西律法作为他们国家的身份特点,也知道他们正处于圣经预言的十字路口上,但是他们并没有认出耶稣是他们的救主。 耶稣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让耶稣重塑他们对弥赛亚的看法。
神学上的创新

公元一世纪的犹太教在很多方面都与今天类似:一个支离破碎、两极分化的犹太国家沉浸在一种普遍的末时情绪中。 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上帝委派某位伟人来拯救他们,就像应许中"所膏的那位",比如像居鲁士那样的人。
撒都该人和希律党已经适应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并热衷于维持微妙的权力平衡。
法利赛人在等待一位政治上的弥赛亚,可以把他们从外邦罗马人手中救出并引入犹太国。 奋锐党的人在军事上寻找解决的方案。 艾赛尼派则对宗教的腐败感到沮丧,便隐退到偏远的山区进行自我救赎。 他们一丝不苟的遵循着所有的洁凈制度并等待着"公义的教师"来肯定他们的圣洁和公义。 所有派别都在引用各自偏爱的经文来证明他们对弥赛亚和末时的观点,但是耶稣避开了所有这些观点。
耶稣鼓励祂的倾听者要沉浸于整部经文,而不是只翻阅他们偏爱的章节。
耶稣的第一个革新是在祂的教训和布道事工中,将旧约的多条线索结合在一起。 耶稣明白祂自己(和犹太人的期望一致)符合亚伯拉罕之约与戴维皇室族谱。 但祂也拥护新摩西这一角色,祂将用祂的血拯救犹太人和外邦人,也是伊莱沙的预表位置,祂关心并更新那些寻求上帝之人的信心,也是在但以理书末后的审判的异象中呈现的人子(但7;太24)。
难怪国人将耶稣归类的所有努力都以惨败告终。 为了反对民族弥赛亚的这个观点,耶稣引用了与以色列人所建立的约:万国都必因亚伯拉罕得福(创 22:18;太1:1-14)。 这与公义的弥撒亚相对立,耶稣分享了祂的使命乃是去"拯救罪人"(可 2:17)。 为了反对地上的权柄这种观点,耶稣指出祂的宝座在上帝的右手边。 虽然耶稣建立祂传道的事工是建在圣经上,但祂的同胞是如此沉迷于他们自己对弥赛亚的看法,以至于看不见耶稣的真面目:祂是全人类的救主,不是从彼此中救出来,乃是从罪中。

活着的圣殿

耶稣的第一个革新确实含有争议,但并不至于死。 但是耶稣的第二个革新,被控告为亵渎神明,被判了死刑:耶稣宣称了神性,并声称祂的权柄超过圣殿,甚至用自己的身体代替这实体的建筑。 旧约中"受膏者"或弥赛亚的形象可以是国王、祭司或代表上帝为子民行事的外国要人(赛 45:1)。 没有人在期望弥赛亚是一个神圣形象。
然而耶稣声称自己不仅仅是人子弥赛亚。 祂是弥赛亚、上帝之子(太 4:17;16:16)。 为了向祂的听众传递这个信息祂选择把自己和圣殿对比和比较。 在对耶稣的审判中,大祭司无意中承认了耶稣的声明:耶稣宣告祂的身体会代替圣殿(太 26:61)。 对于犹太人来说这乃是亵渎上帝。
圣殿不单单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更是至圣的。 那是上帝在人间的居所,因此它和上帝及祂的品格是同义的。 宣称超越圣殿的权柄和优越性就是在取代上帝本身。
上帝在创造的时候就标出了神圣的时间,即安息日,也标明了神圣的聚会空间:第一所"圣殿"乃是伊甸园,上帝在那里与亚当和夏娃同行。 随后在西奈山上帝命令摩西根据神圣的模型建立一个至圣所,并加入献祭的仪式来象征人类与上帝之间关系的修复。 所罗门把这个临时帐篷建造成了一个宏伟的建筑,匹配上帝自己的光辉显现。
但是耶稣却以各种方式挑战了这个永恒的实体建筑:首先,祂通过洁净圣殿声明了超越圣殿的权威(太 21:12,13)。 其次,耶稣通过祂权威的话语"我实在告诉你们"来下发命令(太 5-7)好像祂自己就是十诫的作者似的。 再次,耶稣无视了圣殿的仪式,甚至不需要献祭就赦了罪(太 2:1-11)。 最后,耶稣站在圣殿前,拿祂自己的身体和实体的建筑做比较。 "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约 2:19) 。
耶稣预言十字架将使这个实体的圣殿变得毫无意义。 上帝将不再住在这殿里。 耶稣通过自己破碎和举起的身体来完全替代圣殿的功能。 在耶稣里上帝与人类相见并通过祂的宝血将人类从罪中救出。 从始至终,马太福音都在声明,耶稣作为上帝的儿子,正当的取代了圣殿。 在耶稣里上帝与我们同行。 祂是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太 1:23)。 而且通过十字架,上帝修复了人类。 现在圣殿已毫无意义了。 (太 27:51) 。
施伟策((Schweitzer))的评估也控告了今日的信徒。 人们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创造出了耶稣的形象,并将价值观、性格特征和身体特征与此形象相匹配。 就像耶稣第一次降临时围绕在祂身边的人那样,今日等待耶稣第二次降临的基督徒对他们救主的降临同样确信。 这些想法往往在反映我们所生活的文化和时代,以及我们个人的挣扎和欲望。 真正的耶稣总是会让我们惊讶。 祂远超我们对祂的想象,也超越我们所钟爱圣经章节的总和。 祂当然是这样,否则祂就不是那"与我们同在"的上帝了。



推文:

耶稣与他们的期望不符,而且大多数人不愿意耶稣重塑他们对弥撒亚的看法。






艾克 . 穆勒(Eike Mueller)博士,是位于菲律宾甲米地西朗市AIIAS(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国际高级研究院)神学院副院长以及新约圣经研究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