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
敬拜將不再一樣

敬拜將不再一樣

冠狀病毒和社交距離正在影響我們的敬拜方式

  我已經有好幾個星期沒有去教會了。這肯定不是你期望在《復臨世界》上看到的消息。在安息日的早上去教會成為我DNA的一部分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我成長在一個復臨信徒的家庭,所以從小就有了復臨信仰。青年時候我進入了公立學校,我很期待和朋友們在教堂度過安息日。我會參與很多教會活動。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教安息日學學課、講道、舉行百樂餐,而且幾乎每個安息日我都很享受和其他的耶穌追隨者甜蜜的相處時光。
  我承認,有時候我們坐得太久了。講道也並不總是那麼扣人心弦,而且音樂有時候也會不和諧。但那裡是教會——我的教會。
  COVID-19疫情改變了一切。最近很多國家頒居家令或就地隔離的命令。這意味著我們很多人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教會裡的朋友了。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裡有個例子:在過去的8年裡我們在我家主持了一個週二晚間聖經研習活動。開展此項活動的初衷是為了讓我的少年女兒們在一周裡與她們的教會保持聯繫。她們早已離家去求學,但是聖經研習沒有停止。我們會有10-15人參加。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們平均有30人網上(線上)聚會。Zoom成為了我們最好的朋友。
  然而我們不能夠彼此會面,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早期教會的模式——至少在虛擬上是這樣。在Zoom、Skype或WhatsApp裡開展小組會議和聖經學習,在電話裡的禱告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填補了COVID-19相關限制造成的空白。
  教會歷史學家一致認為在西元頭兩個世紀聚會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聚會,或者更好的說法是“家庭教會”。使徒行傳12:12節描述了一次禱告聚會是在“馬利亞的家裡”,信徒們禱告懇求釋放彼得。保羅有很多的問候是問候那些在他們家裡為基督徒提供聚會場所的個人的(林前16:19;西4:15;門2;羅16:15,23等)。家庭教會有親密關係和增加安全感的優勢,而且在文化上也適合。
  在重新考慮崇拜的時候,讓我來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崇拜不是只在安息日早上有條理的一項活動。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敬拜,我們敬拜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需要一個救贖主。當然,這在COVID-19流行之前我們就知道。但是出於某種原因我們不能夠在當地教會聚會凸顯了這一點。敬拜是一種狀態和態度,而不是某一個時刻。
  第二,我越來越感到親密敬拜的重要性。無論是虛擬的還是一起坐在一個真實的空間裡,小組敬拜可以提供這種優勢。雖然我喜歡管風琴音樂,也喜歡空靈的唱詩班音樂,但能知道敬拜夥伴的快樂和負擔則更為重要。這在一個大的集會中很難實現(雖然並非不可能)   第三,在一個家庭背景下敬拜會有一種責任感。在只有10-20人參加的敬拜(甚至是更少),我認識每一個人。當他們沒有參與進來的時候我會想念他們並給他們聯絡。我感覺在復臨信徒的敬拜中我們需要更多的親密和責任,更少的拘謹和距離。
  第四,我預測,即使在COVID-19大流行結束之後,家庭教會的數量也會有所增加。事實上,在世界上一些宗教自由較為有限的地區,家庭教會代表了最具活力但又蒙戴著面紗的崇拜。在房價飛漲的城市中心,它們提供了更安全、更可行的選擇。
  可能我正在重新發現的是,無論有沒有實體建築,教會一直都是,將來也是與上帝同在,在社區和使命中與他人團結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