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預言之靈
我們的使命指令

我們的使命指令

去服務去拯救

  使命使人們團結,”一位地方教會的領袖向我透露他的教會中遇到的一些挑戰。但是當會眾把他們的精力投入宣教項目後,所有的問題都變得無關緊要。
在使命中有一個特別的祝福。它不是近期的發現,也不是某種新策略的結果。它是來自聖經的信息,以及懷愛倫70年佈道工作的焦點,在她去世時她留下了10萬頁的手稿。 這些鼓舞人心的信息仍在幫助教會想起我們所有的一切,以及我們自己都應該用於幫助人們準備好迎接他們的主。懷愛倫的著作提出了教會的使命大綱,可理解為以下10個概念。

使命是要做什麼?

  使命確定了我們行動的原因。我們是基督 “去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路 19:10) 之工作的現代延伸。
懷愛倫寫道:“就特別的意義而言,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人被安置在世上,乃是作守望者和擎光者。那給將亡之世界的最後警告,已經託付了他們……這是一種極其嚴重的工作,是再重要也沒有的。他們不可讓任何其它事物引離他們的注意。”1
  使命高舉主耶穌:懷愛倫寫道,“在一切號稱基督徒的人中,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人應當居先將基督高舉在世人面前。”2我們的架構、信息和使命提醒我們:“我們一切的指望全在於此(十字架)。”3她接著寫道:“惟有那經過多次祈禱而成就的工作,並賴基督的功勞而成聖的工作,才能顯明他所發生善良的效力。”4
  使命和我們的身份直接相關:我們身份的品質決定了我們使命的強度。懷愛倫認為,教友總動員參與是末後必要的事。她寫道:“我們現正是處身於世界歷史的一個特別時期之中。有一種偉大的工作必須在極短時期內完成。因此每位基督徒徒都當在支持這工作上有份。”5

使命要如何行動

  使命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凡對教會負屬靈監督責任的人,應該設法使每一個教友都有參加上帝工作的機會。”6當懷愛倫發現牧師們只是照看教會而不是培訓和參與到教友中時,她寫道:“每一個教會都應該成為基督之工人的訓練學校。”7她也呼召領袖們通過拓展新領域、城市地區和所有階層的人們而將使命置於首位。
  使命需要勇氣:懷愛倫寫道,“上帝情願人將任何東西或每一東西冒險投資於救靈的工作上。”8因為“上帝的旨意,並不是要基督救贖世人的奇妙計畫只有一點點微小的成就。”9她鼓勵信徒大膽且有創造力地去計畫。
  使命涉及每一個人。懷愛倫說,每個人——男人、女人和孩子——都在向世界反射上帝之光中扮演著一個角色。她認為個人接觸是傳播福音拯救力量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她寫道“個人的影響乃是一種能力。我們必須接近那些我們切望其受惠的人。”10她認為青年人是反射上帝之愛的一個強大力量。她提出,青少年和年輕的成年人若受合適的訓練,可以很快地把那位被釘、復活、而又即將降臨之救主的信息傳遍普世。11
  使命整合了教會的所有領域。雖然作為一個教會我們之間有分歧,但是高效的使命具有讓我們聯合的潛質。懷愛倫呼籲要把個人和區域的利益放到一邊,這樣使命就在每個教會活動中成為首要的事。她的異象乃是教會要效仿早期的基督教會,彼此合作,而且“共同努力促進聖工的完成。”12
  使命使地方行動與全球願景平衡。在1844年後的頭一個30年,我們的先鋒很少關注北美以外的事工,但是懷愛倫鼓勵大家要平衡“地方使命”與“國外事工”。她貢獻了個人的11年在歐洲和澳大利亞佈道。確認了整個教會向全世界傳達信息的責任。
她寫道:“何時人若表現一種更慷慨、克己、犧牲的精神,使國外的佈道工作興旺,則家鄉的佈道工作亦必面面突飛猛進;因為家鄉佈道工作的興旺,在上帝的賜福之下,大有賴乎遠方外國佈道之工的反映影響。”13
  使命呈現了真理,不設障礙。懷愛倫承認,有時在他們的熱情中,信徒會給人留下嚴厲和死板的印象。關於這點她寫道:“主不要祂的子民定行錯者的罪,即使合理的定罪也不可行。”14
相反,她建議走近人們,用愛為他們工作。她甚至推薦設立“神聖影響力”中心。
使命追隨耶穌的榜樣。懷愛倫明確了接觸人群宣講福音的最有效方式。她寫道:“只有基督的方法,能真正的感動人。救主與人同生活,作為人群謀利益的人。祂向人表同情,供給他們的需要,以此博得他們的信仰,然後再吩咐他們“來跟我。””15
找到一個平衡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使命應該是平衡的:去服務與去拯救。如果我們只提供服務,我們只不過是一個人道主義機構。如果我們只提供冰冷的救贖信息,我們就會冒著效率低下和無足輕重的風險。
我們需要張開雙臂去滿足我們周圍之人的物質需求。但是我們也要揚起我們的聲音去宣告耶穌復臨的信息。
懷愛倫描述了處於緊要關頭的是:“每天總有一些人的寬容時期屆滿了。每一時總有一些人走到上帝憐憫所不及的境地。何處有警告和勸勉的聲音,囑咐罪人逃避那可怕的厄運呢?何處有伸出的手,將他們從死亡中拉回來呢?何處有謙卑和堅固信心的人,在上帝面前為他們代求呢?”16
願我們能夠和先知以賽亞那樣高呼:“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賽6:8)


1. 懷愛倫,《證言精選》,第三輯(台北:時兆出版社,1988),頁288。
2. 懷愛倫,《傳道良助》(台北:時兆出版社,1986),頁156。
3. 懷愛倫,《使徒行述》(台北:時兆出版社,1986),頁170。
4. 懷愛倫,《歷代願望》(台北:時兆出版社,1956),頁366。
5. 懷愛倫,《證言精選》,第三輯,頁334。
6. 懷愛倫,《傳道良助》,頁351。
7. 懷愛倫,《健康之源》(台北:時兆出版社,1999),頁131。
8. 懷愛倫,《佈道倫》(台北:時兆出版社,1987),頁23。
9.懷愛倫,《歷代願望》,頁677。
10.懷愛倫,《福山寶訓》,原文頁36。
11 見懷愛倫,《教育論》(台北:時北出版社,1988),頁261。
12. 懷愛倫,《使徒行述》,頁226。
13. 懷愛倫,《給教會的證言》,卷6,原文27頁。
14. 懷愛倫,《傳道良助》,頁373。
15. 懷愛倫,《健康之源》,頁124。
16. 懷愛倫,《先祖與先知》(台北:時兆出版社,1986),頁115。





益創.科勒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南美分會的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