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
1888年和基督无与伦比的魅力

1888年和基督无与伦比的魅力

丹尼斯.西泽

  1888年在明尼阿波利斯举行的总会会议,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历史上众多冲突中的一个典范。我们可能会将年轻的《时兆》编辑埃列特.瓦格纳(Ellet J. Waggoner)与总会会长乔治.巴特勒(George I Butler)两人之间,就着加拉太书3章24、25节中的律法的性质而起的冲突,看作是人类个性的一个剧本,是解决冲突的一份学习指南,是各种救恩观点的一本启蒙读物。像这种冲突的动态,今天仍不断在重复出现。
一种新神学?

  有些人把1888年总会会议看成是复临信徒变成真正基督徒的一个转折点。由于没有那次会议的记录,所以有些人研究了瓦格纳及其伙伴琼斯(A. T. Jones)的著作来发掘1888年的真正信息。当怀爱伦在会议结束后不久,被询问她对那些年轻的传道人提出的新观点有什么看法时,她回答说:“答案就是,在过去的45年里我已经把耶稣那无与伦比的魅力呈现给了你们。这就是我一直想在你们脑海中呈现的东西。”1她认为这个信息不能构成新神学。
在1883年的总会代表大会中,她讲了14篇道,这些不单单是对福音的清晰陈述,还是对复临信徒律法主义和它自然产生的如怀疑、恐惧、不确信等结果的猛烈抨击。2有些人认为瓦格纳与琼斯的信息是新神学,而怀爱伦早在5年前就提出了复临信徒律法主义,然而可悲的现实表明,教会中并不是所有的传道人和会众都宣讲并分享那些“基督无与伦比的魅力。””
对律法的不同理解

  从1846年起,守第七日的复临信徒已宣讲第三位的天使信息是描述那些守上帝诫命和有对耶稣的信心之人的(启 14:12)(中文编按:启14:12中的「真道」,按原文和英文,译为「信心」会更好,这与本文后面论述怀爱伦的解释一致)。然而,一项关于律法永存的基本意见,并没有阻止早期的复临信徒对其角色所产生的分歧。因此,贝约瑟认为顺服是接受福音的先决条件,3怀雅各布则强调借着接受福音,使悔改、宽恕与顺服成为可能。4
18世纪50年代对加拉太书三章中律法的性质的解释,为18世纪80年代的讨论奠定了基础。一些复临教会作者争论说,加拉太书3章将道德律(十诫)作为一个镜子,以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是罪人,需要一个救赎主。5 这一立场与许多新教徒的观点很接近,他们认为加拉太书3章讲到了废除诫命。
1875年,司提反.皮尔斯(Stephen Pierce)斩钉截铁地说,被废除的是仪文律法,而不是十条诫命,这似乎是一个更好的论据,来反对新教徒对经文的普遍看法。6 在之后的30年里,他的论据成为复临信徒中的标准立场。
  多年以来复临教会传道人在与其他新教徒传道人辩论复临教会的独特信仰成为了专家。听众常常会转变成复临信息支持者,因为复临教会传道人显然更了解圣经,而且经常会赢得辩论。
  自然,那些竞争性的辩论,是集中在复临信徒的独特性上,而不是基督徒的共通性上。而且,复临信徒皈依者,可能认为借着谨守正确的日子和做正确的事情,他们就可以获得救赎。
18世纪80年代的律法与福音

  至少从1884年起,瓦格纳和琼斯就在《时兆》以及希思堡大学里,教授旧的复临信徒解释,指出加拉太书3章中引领我们到基督那里去的律法,指的是道德律法而不是仪文律法。尽管18世纪80年代不是向复临信徒介绍这种解释的最佳时间。其他的新教徒发动了政治运动,以制定和执行地方、州及全国的星期日法案。很多人认为这些努力是为了提升美国的道德。当(罗马天主教)红衣主教詹姆斯.吉本斯(James Gibbons)使用他的影响力去支持一个全国性的星期日法案时,复临信徒认为启示录13章中的预言和“兽的印记”的迫害就要成为现实了。7
  因为瓦格纳对加拉太书中律法的解释,看上去与新教徒对那些经文的普遍观点极为接近,人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巴特勒和其他人会感到瓦格纳“新的”解释是那段最不幸时期中的一道暗箭。
  考虑到皮尔斯在加拉太书3章中的立场是一个标志性的教义,巴特勒感到他不得不去应付这个状况。首先,他试图借着拿到怀爱伦在30年前写给瓦格纳父亲的一封信来请求怀爱伦的支持。怀爱伦回答说她找不到那封信了,后来补充说即便是找到了也不会给他。她告诉瓦格纳,他应该避免在公众场合煽动这个话题。

  巴特勒感到自己合理,就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加拉太书中的律法》(1886)来回应瓦格纳的观点,并且在1886年的总会代表大会代表中传阅。由于杰出的复临教会牧师坎莱特(D. M. Canright)在1886年大会结束后两个月拒绝了律法的永恒,似乎成为了瓦格纳观点的伤者,这个时候巴特勒感觉自己好像被证明是正确的。令巴特勒懊恼的,是怀爱伦因这一举动指责了他,并强调说,既然他有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那么瓦格纳同样也应该拥有表达他自己观点的机会。两年后,瓦格纳在《加拉太书中的福音》一书中这样做了。
  1888年的总会代表大会,给予瓦格纳与琼斯一个机会,去发表他们对于加拉太书中的律法的观点。由于生病,巴特勒没能参加会议,但准备了他的同盟去反对这个假想的异端。怀爱伦看出会议的真正问题与其说是神学的不同,不如说是巴特勒阵营中的矛盾与敌对之灵。那灵“不是基督的灵。”10由这两名年轻传道人所宣讲的信息表明了基督公义的“宝贵思想”,“所归给我们的,不是因为我们的功劳,乃是因为那是来自上帝的一项免费恩赐。”撒但不想让人们听到这个信息,因为“如果人们完全接收,”“他的权柄就会破灭。”11
两种形式的律法都是指向基督

  我们常常不能跳出某人在讨论开始时所设定的界限去思考。有时候,这些界限本身就存在分歧。然而,当我们对一个话题充满热情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讨论是徒劳的。
  很多年来,教友与传道人只看到了两个对立的观点。加拉太书3章中的律法要么是仪文律法,要么是道德律法。十多年后,怀爱伦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言论,打破了这个讨论的界限。她特别提出“带领我们到基督那里的教导”“既有仪文律法,又有十诫的道德准则”,然而后者向我们表明我们是罪人,需要一位救赎主,前者则向我们表明上帝怎样以及借着谁来解决罪的问题。1212
  在1888年,总会代表大会结束后不久,怀爱伦回忆说,复临信徒当然已经宣讲了“上帝的诫命”,“但是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尚未以同等的重要而被宣告。”然而耶稣的信心只是被“谈及”,还未被“理解”。
  是什么构成了对耶稣的信心?她回答说:“耶稣成为我们罪的担当者,从而使祂能够成为赦免我们罪的救主。祂受到了我们本应承受的对待。祂来到我们的世界,并担当我们的罪,使我们能够获得祂的义。相信基督拥有完全、充分、彻底拯救我们的能力,这就是对耶稣的信心。”13




1怀爱伦,手稿5号,1889,载于Ellen G. White, Sermons and Talks (Silver Spring, Md.: Ellen G. White Estates, 1990), vol. 1, pp. 116, 117.
2从1884年的3月4日到7月22日间歇性的发布于《评阅宣报》中
3 Joseph Bates, A Seal of the Living God: A Hundred Forty-four Thousand, of the Servants of God Being Sealed in 1849 (New Bedford, Mass.: Benjamin Lindsey, 1849), pp. 60-66.
4 [怀雅各布],载于《现代真理》,1849年8月,页16。
5 J. N. Andrews, in Review and Herald, Sept. 16, 1851, p. 29; J. N. Andrews, Thoughts on the Sabbath, and the Perpetuity of the Law of God (Paris, Me.: James White, 1851), pp. 22, 25.
6 S. Pierce, in Review and Herald, Oct. 8, 1857, pp. 180, 181.
7 W. W. Whidden, E. J. Waggoner, From the Physician of Good News to Agent of Division (Hagerstown, Md.: Review and Herald Pub. Assn., 2008), pp. 92-94.
8 G. I. Butler, The Law in the Book of Galatians: Is it the Moral Law, or Does it Refer to That System of Laws Peculiarly Jewish? (Battle Creek, Mich.: Review and Herald Pub. Assn., 1886).
9 E. J. Waggoner, The Gospel in the Book of Galatians: A Review (Oakland, Calif.: n.p. 1888).
10 怀爱伦,书信 50号 ,1889,载于 Ellen G. White, The Ellen G. White 1888 Materials (Washington, D.C.: Ellen G. White Estate, 1987), vol. 1, p. 295).
11 怀爱伦,《评阅宣报》,18891年9月3日,页546。
12 怀爱伦,手稿87号,1990,载于Ellen G. White, Selected Messages (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Pub. Assn., 1958, 1980), book 1, (《信息选粹》,卷一)p. 233.
13 怀爱伦,手稿24号,1888,在Ellen G. White, Manuscript Releases (Silver Spring, Md.: Ellen G. White Estate, 1993), vol. 12, p. 193.





丹尼斯.恺撒(Denis Kaiser)在美国安得烈大学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神学院担任教会历史副教授。








#千禧年

与耶稣一对一

沃尔特.斯蒂格

  当我们中的许多人考虑到千禧年教义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短语和概念如:“无底坑”、“撒但被捆绑”、“第二次复活”、“ 歌革和玛各”、“审判”、“火从天降”、“火湖”等等。实际上,我们甚至可能在研究千禧年的时候一次都不提基督!所以在千禧年的教义中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基督?
  千禧年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上帝的子民要与基督同活并作王“一千年”(启 20:4)。千禧年实际上描述了耶稣在统治天国,为在更新的地球上建立永远荣耀的国度做预备。
  在千禧年的尽头,当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撒但从他的捆绑中被释放的时候,他将欺骗复活的万民,说他才是这个世界上合法的王子,而不是基督。根据怀爱伦的描述,在那个时刻,“基督又要在祂的敌人眼前出现。远在圣城的上方有一个高大的宝座,其根基是发亮的精金。上帝的圣子要坐在这个宝座上,祂国度的子民要侍立在祂周围……在天上和地上众生的大会之前,上帝圣子的最后加冕典礼开始了。”*
  或许我们对千禧年的观点过多的关注于地球的荒芜与对恶者的审判上;或许我们应该将我们的思想与希望更多的集中于我们能够在天上与基督,我们的救主与君王一起度过一千年。没有什么比这更棒的了!



*怀爱伦,《善恶之争》(台北:时兆出版社,1959) ,页688, 689。



沃尔特.斯蒂格(Walter Steger)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南美西班牙语出版社的一名编辑。
(Endnotes)(尾注)




#死亡

不再流泪

哈拿.格林菲尔德

  一个晚上,那通电话来了。她走了。出人意料,令人心碎,也是个终结。
  我们跑到她的家里与她的家人相聚。我走进安静的卧室,她看上去就像睡着了一样,她的脸摸上去还是暖的,她的手安静的合拢着。与死亡这么的接近给人一种离奇的感觉,而且很伤心。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片乌云压境,又重又厚;带着遗憾,偷走了所有的欢乐并遮盖了希望。。
  她的遗体留在家里供朋友和家人看上最后一眼。最后一周,在她铺满鲜花的棺材四周的哀哭倾倒出来。有一段难忘的时候,就是在聆听她一生的故事和她对上帝的信心时,那种终结的感觉转变成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憧憬。
  耶稣将死亡比作睡着了(约 11:11,可 5:39),因此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传 9:5)上帝的这位美丽的女儿睡了。唯有因着她的主耶稣,她那充满痛苦、磨炼以及难以应付之挑战的一生现今才得以被喜乐、决心、宽恕、庆祝与爱重新定义。虽然在我们生命中罪的结果乃是死(罗 6:23),但是我们拥有一个希望,上帝应允借着耶稣基督凡相信祂的人都将得到永生。(约 3:16))
  我们站在她坟墓的边上唱着她最喜爱的赞美诗“幸福的保证”,这使我想起上帝那全身心投入的爱使耶稣走向了十字架,进入了坟墓,然后从坟墓中复活。这个爱与我们同生同死,也使永恒成为可能。
  当赞美诗歌渐渐退去,我轻轻地在坟堆上放了一支白色的百合花轻声的说:“姐妹,当耶稣再来的时候我们再相会。”


哈拿.格林菲尔德(Hana Greenfield)与她的丈夫和5个孩子住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她即将拿到心理咨询师学位而且喜欢在博客中发表关于生命、人际关系、治疗与门徒培训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