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信仰
耶穌我的公義
我們的信仰:得救的經驗

耶穌我的公義

格哈德.范德爾

  羅馬書3:28是保羅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關鍵的一節經文:“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當馬丁路德把這節經文翻譯成德語的時候,他在“因著信”前邊加了個“只”字。因此馬丁路德的翻譯是:“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只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雖然在希臘文版本中找不到“只”這個字,但是他的翻譯在神學意義上是正確的。
  對馬丁路德來說,因信稱義是教會站立和跌倒的根據。對於他來說的,唯獨信心使人稱義(只因著信)是他的福音,也應該是我們的福音。如果教會不宣講這個信息,那麼它的使命就失敗了。在1889年懷愛倫寫道:“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理解……聖經中因信稱義的真理。”1她今天會怎麼講?今天的我們,理解因信稱義嗎?

上帝的選擇

  救恩計畫有三個元素:稱義、成聖、得榮耀。在亞當與夏娃墮落後,上帝有三個選擇。第一,祂可以讓他們死,這就是沒有憐憫的公義。第二,祂可以輕易地饒恕他們,這就是沒有正義的憐憫。因為上帝既是公義,又是憐憫的,他選擇了第三種可能,使公義與憐憫結合──因著將罪人定死罪,上帝是公義的,因著耶穌自己替他們死,上帝是憐憫的。
  耶穌在十字架上為全人類而死,這樣我們得以存活(約 3:16)。這就是那個好消息。上帝不是帶著命令來到我們中間,而是帶著一份禮物,一份饒恕的禮物,因為“赦免與稱義是同一回事”2藉著信心我們接受了這份禮物。信心是接受這份禮物的手。信心就是上帝所揀選歸給我們的方法,就是把基督的義算在我們的賬上。基督的義是基督那完美無罪的人生以及祂的死亡。因此,當我說基督的公義歸給了我們時,我的意思是
  ■ 祂的生命就是我們的生命,
  ■ 祂的好行為就是我們的好行為,
  ■ 祂的死就是我們的死。
  祂的生和死都歸給了我們,是算作我們的。有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嗎?當然,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我們不能在基督的公義上添加任何東西,但是我們必須接受它。我們怎樣表明我們去接受它的意願呢?藉著認罪與悔改(約一 1:9)。如果我們真誠地悔改,我們就接受了上帝的禮物。甚好的消息乃是即便是我們的認罪也是靠著上帝在我們心中的工作(羅 2:4)。

耶穌與律法

  上帝“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 2:4)因此,“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上帝的義。”(林後 5:21)上帝的義是什麼?祂所行的正直,祂完美的工作,因為祂是完全的。(太 5:48)因此,只有完全地順從律法才能為上帝所接受。除了基督沒有人能做到。祂過了一個在言語、思想與行為上都完美無罪的人生。然後祂就擔當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使得我們因此得以存活。
  如果我們相信,這個完美的順服──祂的義,上帝唯一能接受的公義──就給了我們。這義歸給了我們,也就是說記在了我們的賬上。這就是因信稱義或因信而來的義;這就是我們在上帝的眼中成為義的過程。
人類與救恩的禮物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在救恩的計畫中毫無作為?當然不是,我們不能在基督公義的禮物上添加任何──我們只能憑著信心接受它。但是一旦我們接受了它,一旦我們獲得原諒,一旦我們成為了上帝的孩子,我們必須抓緊這個公義的禮物,因為我們可能會再次失去它。“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不是聖經的教導。新約聖經反復的告誡我們“你要持守你們所有的”(啟 3:11 ,來 3:14,林前 15:1,2)並“在所信的道上恒心”(西 1:23)。這就是需要順服的地方。
  稱義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和至聖所中為我們所做的工作。這是在我們之外完成的工作;這是身份的一個轉變:我們成為上帝的孩子。成聖是基督藉著聖靈在我們裡面所做的工作。成聖將我們轉變成基督的樣式。它改變了我們的習慣、欲望、性格。在成聖中基督再造了我們,並使我們適應天國。“我們所藉以稱義的義,乃是歸於我們的;我們所藉以成聖的義,乃是授與我們的。前者是我們進入天國的權利的根據,後者是我們為天國所作的配備。”3
  稱義回答了我們如何成為上帝的孩子這個問題。答案就是:“它是上帝的禮物”。成聖回答了我們該如何保持上帝的孩子的身份。答案是“靠著耶穌順服”。祂在我們心中動工。那裡是正義的信仰之戰作戰的地方;在那裡靈與肉、舊與新之間的征戰不是為了達到得救(的資格),而是為了持守(所得的)救恩。
  稱義與成聖在救恩的計畫中同等重要。凡上帝稱為義的人,上帝也使他們成為聖。稱義和成聖兩者不可能沒有對方。換句話說,我們得救,“唯獨”(alone)因著信,但是那拯救人的信就不是“單一"(alone)的,因為它(會同時)產出義的果子或好行為來。

現實中的例子

  在路加福音18:10-14節的比喻中,法利賽人倚賴自己的義。稅吏承認自己的罪,就靠著上帝稱他為義。
  更現代一點的例子是約翰.牛頓(John Newton)它是18世紀英國的一位無神論的水手。他販賣奴隸並使很多人犯了罪。有一段時間,他自己在非洲做了奴隸。在他人生中的最低谷上帝觸摸了他的心,約翰.牛頓成為了一名基督徒,一名傳道人,他寫了很多的書與詩歌。他最為人知的詩歌是“奇異恩典”,這首歌表達了他個人的經驗“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這就是福音──上帝的愛,祂公義的禮物。
  這是第18世紀約翰.牛頓所宣講的信息。這是第1世紀保羅所宣講的信息。這也是今天我們需要宣講的信息,即上帝的愛,上帝的恩典,祂那公義的禮物,我們因著信可以得到。



1 懷愛倫,《評閱宣報》,1889年9月3日。
2 懷愛倫,《信心與行為》,原文103頁。
3 懷愛倫 , 《告青年書》(台北:時兆出版社, 1992),頁15。




格哈德.范德爾(Gerhard Pfandl)原籍奧地利,曾以傳道人、聖經老師、傳道區幹事和聖經研究所(BRI)副主任身分服務教會。他在美國馬里蘭州博爾頓斯維爾過著積極的退休生活,並投入地方教會中。



閱讀更多關於“我們的信仰”,請點擊
www.adventist.org/en/belie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