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信仰
重力的中心

基督在天上聖所的服務

重力的中心

  完全出乎意料、無法想像、永不改變的事情就發生在他們眼前。全副武裝的巴比倫士兵,兇猛地進行破壞,強行進入聖殿區域,開始他們摧毀聖殿的可怕工作。在公元前586年,隨後的大火徹底摧毀了第一所聖殿。

  在過去的五個世紀裡,這座精緻而又神聖的建築一直是猶太人的重心,是他們宗教的核心,是他們經濟的中心,也是他們上帝的居所。動物曾於其祭壇上獻祭,大祭司曾經進入其至聖所,宗教儀式曾在這裡不斷地舉行。詩篇在這裡被詩班和會眾所寫所唱,漸漸地,每個人都得出了一個完全愚蠢的結論:聖殿是堅不可摧的,不會受到任何外來的攻擊,先知耶利米曾強烈警告過這種觀點:“你們不要倚靠虛謊的話,說:‘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耶 7:4)這個地方象徵著上帝的同在,預示著救贖的計畫,每一個角落和縫隙都指向即將到來的彌賽亞和祂在地上和天上的服務,從本質上來說,它已經成為了護身符、吉祥物,一個榮耀的幸運符。迷信和偏執充斥了人們的內心。最後,在尼布甲尼撒軍隊的手裡,它們隨著聖殿的牆垣一起倒塌了。

放在中央
  值得一提的是《詩篇》這一本向我們提供以色列人信仰與聖經神學交叉部分的書,它的中心是藉詩的形式聚焦於那些悲慘的事件,以及耶路撒冷與聖殿被毀的歷史記錄(王下 25 ; 代下 36;耶 52)詩篇74篇對聖殿的毀滅作了生動而痛苦的詳細描述(詩 74:1-11)留給讀者的關鍵問題是:“為什麼”以及“要多久”(9-10節),詩篇73篇中在處理上帝的公義問題(或“神義論”)時就已說明瞭聖殿的主題。在接近《詩篇》中間的這一至關重要的問題,在詩篇中心的一節經文中得到了解答( 詩 73:17),這對於理解人類的遭遇和上帝的公義是很關鍵的。

  在聖所裡,無論是地理上還是神學意義上,這個問題都得到解決。如果我們看看詩篇74篇的另一部分的話,那裡有一首詩是關於上帝作為審判者最終會糾正所有的錯誤並為祂的子民帶來救贖,即使是在聖殿被毀以及被巴拉比倫人放逐之後。這將發生在“所定的日子”(詩 75:2)這就回答了在之前詩篇中提到的關於“要多久”以及“為什麼”的問題。詩篇75篇的審判場景以另一個聖所的形象結束,那就是砍斷惡人一切的角(詩 75:10),這讓人想起了在阿摩司書3:14節中關於切掉祭壇的角的預言。我們在想,為什麼聖殿在《詩篇》一書中扮演者如此重要和核心的角色?

  在詩篇73 -75篇中聚焦於聖所為詩篇提供了一個結構中心,也與詩篇的神學中心相關(順便說一下,它也位於第二卷[詩 42-72]與第三卷[詩 73-89]交接的部分)。這裡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線索,在詩篇的開始與結尾,聖所都扮演了一個同等重要的角色。

結構
  詩篇1:3描述說義人要像樹一樣栽在溪水旁,這個形象與舊約描述聖所的語言清晰的聯繫了起來,它描述說義人要被安置在聖殿裡(出 15:17;賽 32:2 詩 46:4;65:9;92:12-14;耶 17:7-13; 結 47:12)。1同樣,在《詩篇》一書最後的部分也充滿了對聖所語言的呼應。

  在詩篇 150:1,2,兩聲讚美的呼喊構成了一個雙重暗示,表明詩篇的最後讚美將在哪裡發生。人類的讚美被帶到了天上的宮廷中進入“祂的聖所”。而希伯來文“qodesh”可以指地上的聖所,與詩篇150篇1節中的“在祂顯能力的穹蒼”呼應強調了一個宇宙與末世論的維度,讚美所使用的話與創造有關(創 1:6)這“大能的作為”與上帝在歷史中從創造到再造的作為相符合。

  在詩篇150篇3-5節中樂器的的排列很有趣,從主要用在聖所中的樂器(“號、琴、瑟”;參閱利 25:9;代上 15:16)到在宗教場合與非宗教場合使用的樂器,特別是用於慶祝勝利與解救的樂器(鼓、絃樂器、笛子、鈸;參閱出 15:20;撒上 18:6;撒下 6:5)舞蹈(亦參閱詩149:3)同樣與這些節日喜悅的表現相關聯,就像宗教隊伍從天堂聖所進入到宇宙的庭院中。兩次重複“鈸”,附加了“碰撞”的條件,宣佈了在詩篇的最後交響曲中可以聽到的高潮,在詩篇150:6中引入了全面的宇宙陳述。“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希伯來文“neshamah”意為“吹,呼吸”主要是指人類(創2:7),但也可以延展到上帝創造的其他生物(創 7:22)。詩篇150篇描繪了一個敬拜隊伍從天上聖所出來,全宇宙都充滿了讚美,複製了善惡之爭的最後時刻。2聖所,無論是地上的還是天上的,都是作為《詩篇》的神學開端、中心和結尾,指向基督在十字架上犧牲的死亡和祂在天上聖所的事工。詩人在歡樂與悲傷、讚美與痛苦中,總是會回到聖所尋求安慰、重新定位,並最終得到救贖。3

  聖所的信息對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意味著什麼?它有可能只是成為了一種正確教義的“護身符”用以保護我們對抗錯誤的教義之風,亦或只是將我們從其他福音派基督徒中區分出來?或者是它已經消失在過時的聖經研究系列以及佈道運動的角落裡?對於詩篇的作者來說它是全篇的中心因為它講述了一個以彌賽亞的救贖為核心的故事。在地上的聖所與天上的聖所中都找到了救贖(詩 25-34)、禱告得到了答案(詩 5)、正義得到了伸張(詩 11)、疑惑得到解除(詩73)、社區得到了歷練(詩 120-134)、慶祝了盛宴(詩 23)等等。信仰生活的全部範圍都在這個範圍內展開。聖所的資訊在21世紀中仍然有著同樣的力量。

1 . Dragoslava Santrac, “The Psalmists’ Journey and the Sanctuary: A Study in the Sanctuary and the Shape of the Book of Psalms,”JATS 25 no. 1 (2014): 23-42。同樣,詩篇的2篇作為詩篇世界的第二個門戶,藉著論到錫安與聖山提及聖所(詩 2:6)。
2. 懷愛倫,善惡之爭(山景城,加州:太平洋出版社出版,1911),678頁
3. 見於未出版的文章Richard M. Davidson, “The Heavenly Sanctuary in the Old Testament” (1970),可點擊: http://works.bepress.com/richard_davidson/17/ 查看。






馬丁.克凌貝爾(Martin G. Klingbeil)博士是南方復臨大學舊約聖經教授與古代近東研究學教授,與妻子(桑迪)和三個青年兒子住在美國田納西州奧爾特瓦市。

瞭解更多“我們的信仰”請點擊

https://www.chumadventist.org/tc/staticContent.php?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