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成為可敬的人!

成為可敬的人!

為孩子的未來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在學校裡學習了十條誡命。我們在課堂上記憶並背誦它們。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誡命的精簡版,但是我的父親鼓勵我從聖經上學習完整的經文。我從來就不擅長像鸚鵡一樣記東西,所以我不確定我是否能把它們記對。然而我做到了,並且熟悉了聖經的版本。當時我並沒有過多的考慮經文的內容;誡命只是我必須要學的東西,而且我也覺得它們是合理的。

  當我進入青年時期,我開始意識到其中有一條誡命與眾不同。頭幾條誡命是關於上帝的,接下來的是關於我們對待同胞的方式的。但是在中間有一條是與一個特定的人有關---父母。為什麼需要一條關於我父母的誡命呢?我還發現它有點模糊不清。孝敬父母?我不是反對它們,但是為什麼如此特別而且還有些模糊不清?它想說什麼?這還是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一條關於長壽的誡命。為什麼?

新的認識

  多年之後,在我結束了醫學學習並且開始作為精神病學工作中的一員,我開始認識到有很多的人從來沒有與他們的父母有良好的關係。他們從來沒有被愛過或者說他們不能指望任何人,從來不相信任何人。我從精神病學專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與瑪麗.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還有其他一些人的理論中學習到,我們早期對父母的依戀是如何成為日後我們所有人際關係的藍圖的。只要是一種健康的關係,無論是與配偶、老師、雇主還是權威人士有親密的關係,我們就能夠信任他人,我們開始能夠把這種信任轉移到其他關係上,這是至關重要的。

  但最終極的關係,還是我們跟上帝的關係。

  我記得當我第一次在懷愛倫寫的《先祖與先知》中讀到以諾的時候。她寫道瑪土撒拉的出生是如何改變了以諾並讓他更加的親近上帝。1.當他看到孩子對他的依賴與信任之後他更好地理解了自己與上帝之間的關係。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身為父母我們是上帝的代表。如果孝敬我們是他們的責任的話,成為一個可敬的人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必須鼓勵孩子信任我們,並向他們展現出我們是可愛的,要用這種方式對待孩子。

  懷愛倫在《兒童教育指南》中寫道:

  “上帝的管理方式便是一個模範,說明應怎樣訓練兒女。事奉主並非出於壓制,因此在家庭與學校中也不該有任何的壓制……當以仁慈作為家庭和學校的規律。”2

  “父母們哪,在家庭裡你們當表現上帝的品性。你們務使兒女順服,但並非以一番的責駡,而乃以一種親切仁慈的態度。你們當滿懷憐憫,以致能吸引兒女歸順你們。”3

  我們不能讓自己對孩子發脾氣,或以不公正的方式對待他們,而且還期望他們順從我們(雖然我們不能對他們未來所有的決定負責)。

令人瞠目結舌的研究

  然而,還要考慮一個重要的角度:我們孩子未來的健康。在九十年代末出版的CDC-Kaiser ACE(兒童期不良經歷)研究中,它向人們展示了在早期兒童成長的環境會影響我們今後的身心雙方面的健康。研究結果表明,冷落、暴力以及各種各樣的家庭功能紊亂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研究認為早期不良的經歷會破壞孩子神經的發育,這會造成社交、情感以及認知的缺陷。這些可能導致孩子們養成不健康的習慣,最後它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展甚至是早逝。5

  諸如此類的研究確實發人深省。

  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很少有事情能像在人生早期遭受的對待這樣明顯。

大腦的發育需要時間

  當我寫這些的時候我們正在冰島慶祝“夏天的第一天”。每年這個日期都會在日曆上有標注,我們總是會希望那天能夠是溫暖的晴天。遺憾的是,幾乎從來沒有過,因為它還是在四月份──畢竟我們是住在冰島。但是這是一年中農戶準備產羊羔的時間。

每當我看到這個情景的時候,我都會為羊羔自己站立起來的驚人速度感到震驚,並且幾個月後它們就獨立了。我們人類沒有這麼快。幾十年前我們認為人類大腦的發育在兒童時期結束時就停止了。事實並非如此。現在我們知道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過程需要25年。6在起初的幾年大腦發育的很快,然後發育會進入停滯期直到青年時期,這個時候大腦會有一個新的飛躍,就像身體的其他部分一樣。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的發育就是在這個時間段。

  在這些年中孩子們都需要我們(即使是當他們固執的認為他們不需要!),我們需要以最愛的方式對待他們,因為如果他們“孝敬父母,他們的日子在耶和華上帝所賜的地上會得以長久”(出 20: 1,作者的解釋)。

我不是一個完美的家長(問問我兒子就知道了),我們都不是。我們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使我們變成如今的自己,以及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我們會犯錯並且需要原諒。但我們的天父是我們的榜樣。現代神經學告訴我們大腦是“善於原諒的”;它是可塑的,意思是說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適應,既在消極的一面也在積極的一面。

  所以,由於大腦的改變,使我們能夠學習新東西 7。這給了我希望。

  所以當你遇到一個很難相信別人的人時,你可以成為他們的“母親”和“父親”。你可以通過愛説明他們改變他們思考的方式,這樣做會把他們帶到我們敬愛的天父那裡。

成為一個可敬的人。

1. 懷愛倫,《先祖與先知》(台北:時兆出版社,1986),頁57。
2. 懷愛倫,《兒童教育指南》(台北:時兆出版社,1979),頁259
3. 同上。
4. 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childabuseandneglect/acestudy/about.html?CDC_AA_refVal=https%3A%2F%2Fwww.cdc.gov%2Fviolenceprevention%2Facestudy%2Fabout.html.
5. www.cdc.gov/violenceprevention/childabuseandneglect/acestudy/about.html?CDC_AA_refVal=https%3A%2F%2Fwww.cdc.gov%2Fviolenceprevention%2Facestudy%2Fabout.html.
6. David Eagleman, The Brain: The Story of You Kindle edition (Edinburgh: Canongate Books, 2015), p. 14.
7 同上,頁18。





海爾吉.楊森(Helgi Jónsson)醫生,是一名精神病學家,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泛歐分會健康事工部幹事。他和家人住在冰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