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行动
告诉我失败的故事

告诉我耶稣的故事

  “凯尔西,你愿意分享你的宣教项目吗?”

  我哽咽着,希望我激动的情绪不会在我的脸上表露出来。那些死婴……被遗弃和遭受飢饿的儿童……面对需要的黑洞我显得无能为力,复杂而又窘迫的宣教士的关系……

  我想起了医院里的一位患有长期肺结核病的患者,即使没有家人在身边,却依然积极面对。她是个灵感。是的,我可以分享有关她的故事。

  我暂时性的说“可以”,然后开始集合照片制作幻灯片。

  但其余那些……好吧……,我把情绪压下去。其余的以后再处理吧。当时我回到了祖国,仅仅停留几周就要返回非洲了。我可以面带微笑,分享教会所要求我分享的那个关于励志的故事。

  我不顺畅地完成报告,然后大家感谢我。

每句话都写到我心里

  几个月后我搬迁回国了,而此时我已崩溃。

  我拒绝在安息日学分享的要求。分享我的故事?我想,我的内心受到了伤害。我不相信你真的想要听我的故事。你不明白你问的是什么。

  我们那些被海运过来装有手套的纸箱,被助产士们改成了临时棺材,用来安放那些甚至没有人哀哭的死婴。一个患有癫痫病的12岁男孩,因为被父母遗弃,政府又没有任何的社会服务,我们只有放他走到街上。有个未婚妈妈无法留住她的孩子,因为她的老板不容许。我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意识到她是个妓女。她说,她来自农村。而且很年轻!

  或许你想要听,我如何几乎没有给我们的女管家任何的东西,她告诉我她的姪女和侄儿正在挨饿,直至我们的财务人员鼓励我偷偷给她些花生酱和奶粉。又或者,因为我们缺乏基本的供给导致很多人死亡,比如血袋和导管。再或者,宣教团队们是多么的疲惫,他们带着计划和想法来到这里,并期待有长期的宣教士可以做些额外的工作。

  除了与我们工作之人难以填满的巨大需求之外,还有我们机构的基金,以及我们自己的可耗尽资源――宣教士们的不和谐,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宣教地区吸引了个性强烈的人和同样强烈的观点,并将他们挤放在狭小的空间里。

  而你只是舒服的坐在教堂的长凳上,并要求我分享一个热情洋溢的宣教报告?与此同时。我在非洲的朋友们正在遭受痛苦和挨饿?而我们甚至不能和好相处,为他们提供帮助?

  失败太过沉重,也太过普遍,同时教会对于宣教的理解实在是太过理想化了。我实在无法做到。在我的整个人生当中面对需要的时候从未感到如此的无助过,要分享似乎变得不可能。

  在之后的几年中我一直为此而挣扎。我试图负责地使用我的资源,偶尔我也会担心当我惊讶于西方的厕所无法自动冲水时。但是我很纠结:我的健康状况让我不能出国。我的父母离婚了,好朋友们去世了。不知道怎么的,我曾经在非洲感受到这种无助,此刻在我心里复制。我沉入了悲伤、糟糕的健康,痛苦和挫折的重压中,我周遭的世界对于我所需要的东西却又似乎富足而自私。

告诉我最珍贵的故事

  一天,在听完安息日有关上帝之爱的证道后便开车回家了,我看着天空并愤怒的呼喊“上帝,如果你真的在乎,今晚你会安排一个我所信任的人给我一个拥抱。”

  等等—我到底在说什么?我因刚才的话而震惊的大口喘气,怎么可以跟上帝,宇宙的君王说这样的话。我这语气不就像马太福音4章中所记载的撒但的话“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吗?

  但上帝垂听了我的祷告。在那个安息日下午,我的朋友莎玛意外地来到我家里。她在我家里待了一周,拥抱我,当我难过的时候轻拍我的后背,帮我处理家务。倾听我所述说的故事。

  为什么上帝会应允我暴怒而又词穷的祷告?我很好奇。难道只是在等待我表达我内心切实的感受?

  后来,上帝又差派了一些其他的朋友和帮助者,我开始去学习了。因死亡和抛弃而感到难过这很正常。听故事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我总认为物质救援能够带来帮助一样。因为人类破碎的心灵,以至于我们真诚的渴望为别人带去帮助时,可能会造成些困惑和复杂的动态因素。尽管我们有缺点和分歧,但是上帝荣耀了我们内心的渴望。祂吩咐我与祂同行,我便会得以满足和充实,并教导别人也这么做。

最甜美的声音

  我的一位老相识似乎想要和我交流。在帐棚大会的安息日下午,她和我一起在大厅中聊天。她提到说她刚刚从宣教地区回来。

  “真的?”我问道。“人们是不是想你分享你的故事,但你内心却彻底地受伤害吗?”

  她受宠若惊的说:“是啊。”

  “是的,当我从非洲回来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就正发生在我身上。”我对此承认到。“人们想要听我在非洲所做的一切,我并不仅仅因为我的经历让我的内心彻底的受到伤害,而是我真的觉得我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拜托,我做的是什么?那里有太多的需要,但是我什么都做不了,有太多复杂的动态因素。”

  她笑了。

  我说“如果你愿意分享,那么我很乐意听。”

  在接下的几个小时她告诉了我她的事。虽然与我的不同,但主题却很相似:感到无助,缺乏良好的装备去关心和服务他人,没有激动人心的故事可讲,和其他宣教士工作的难处,以及失败感。

  突然有什么东西触动到了我。

    述说耶稣如何辛劳,
    历尽忧伤与痛苦,
    被人弃绝、藐视、凌辱,
    居无定所极贫穷。(《赞美诗》,2017年版,第297首)

  耶稣所过是一种爱和服务他人的生活。我一直都明白宣教的标准乃是要在爱和服务的人生中找到喜乐和满足。但如果,虽然最后爱得胜了,可却不够完美呢?但如果在宣教上是真正的成功,但有时又明显意味着失败呢?

  我想象耶稣深深的悲痛当祂意识到祂的表兄死在监狱里,以及祂朋友拉撒路的去世(太14:10-13;约11:34-36);当祂医好了那个被鬼附的人时,那个村庄的的人却拒绝并要求祂离开时的那种难过(可5:17);祂的心意屡次被误解时的失望和挫折感(路9:54-56;约 6:15);以及被祂最亲近的门徒所深深的伤害(约18:17)。祂故事的高潮是祂降世来拯救的时候,然后在罪、羞耻,和破碎中死去。这看起来不像是成功。

  但是当我以耶稣的故事来看我的故事时,便可以说得通了。我是个破碎的人,经历了许多负面的情绪和失败。耶稣和我一起来到这里,来了解我的经历,在人类的苦难中作我的弟兄。因着耶稣的故事,我便得以领会信心和希望并不是我自己的,并明白即使在明显的失败和巨大的痛苦中,上帝早已保证在我的人生中会钩勒一幅更大的得胜的画面。希望真正的本质乃是:如果你看见它,那么就不是希望了(罗8:24)。难道因为故事不是以明显的成功而收场,就会使故事失去它本来的意义;难道就不再是一个爱之最终胜利的希望?

  去到海外的宣教地不但重要而且需要。但是它既不迷人也不浪漫。虽然在非我文化的地方生活放大了我的缺陷和失败,但其实在那里的我和在这里的我是同一个我。同时我也好奇,可能教会对海外宣教所持的某些错误的的想法是因为宣教士们所述说的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让一个骄傲自满的教会相信福音正向前推进。事实是,宣教士并不能总是看到福音的推进,而且他们也经常需要鼓励。那里有着很多显而易见的失败。

  虽然此刻我不能立刻回到海外的宣教地,但海外宣教的经历依然让我受益匪浅。宣教地并不是一个我随意想去或者我做的一个项目。而是一种存在感,其结果就是耶稣在我心中所塑造的空间,并因着它耶稣的故事得以闪耀。一个有关弟兄饱经痛苦和忧伤的故事。一个有关羞辱的故事。一次的失败。但最终,靠着祂的恩典,一个关于医治和自我牺牲之爱终得胜利的故事。

    对我述说耶稣故事,
    深印每句在我心,
    对我述说宝贵故事,
    最甜美奇妙佳音。(《赞美诗》,2017年版,第297首)



凯尔西.贝尔科特是护士,曾在南美和非洲生活。她将于2018年6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取得家庭护理专业的科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