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守約

  “你最喜歡哪個聖經故事?”

  這是牧師和編輯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說實話,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中,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有所不同。

  因為我的父親、一個哥哥和一位叔叔都叫大衛,因此,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是我兒時最喜歡的故事。

  雖然我在十歲時,身高和體重都超過了我的哥哥大衛,但我第二個最喜歡的是撒該的故事;他身材矮小,不希望被看見。在不確定有任何人注意到他時,耶穌看到了樹上那孤獨的身影,這讓我很感動。

  身為一位年輕的牧師,我會將你指向路加福音第15章中三個迷失的比喻——失錢、迷羊和浪子。與其他聖經學生一樣,我在這三個恩典的比喻中發現了“福音書中的福音”。

  但是,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福音書中的另一個故事喚起了我的想像,既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很奇妙,也是因為這是一個強有力的比喻,指出了耶穌的教會在等候耶穌復臨之時如何重獲希望與喜樂。

  路加福音中記載的步行至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路24)的故事是我最喜歡的復活的故事,部分因為它發生在黃昏陰影的籠罩下 —— 一天中我最喜歡的時間。但其核心乃是兩個要向諸世紀所有愛耶穌並渴慕祂顯現之人講述的要素。

  我這樣簡單地講述一下這個故事。兩個悲傷沮喪的門徒邊走邊談論,全神貫注在這個震撼世界的耶穌釘十字架的事實上。他們做了信徒所作的最基本的事——他們立約要用幾小時的時間去分享眼淚、分享信仰、仔細傾聽、試圖理解。然後,發生了什麼呢?

  耶穌顯現了,與他們同行了幾公里的路程,其時間足以給他們進行一次完整的查經,講述了從摩西到眾先知有關彌賽亞的職分與使命。耶穌復活的那天,祂沒有忘記遵守曾向所有門徒許下的最重要的諾言:“因為無論在哪里,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祂的存在永遠改變了他們的故事——消除了悲傷,把恐懼轉化為力量,以對他們成功地傳遞給二十個世紀信徒之耶穌的熱忱使他們的未來有了活力。

  對我來說,這是教會基礎的故事——不是五旬節一天三千人受洗,而是兩個信徒,耶穌加入到他們中間,他們立約在進入耶穌復活能力的路上要同行共話。

  當你藉著本期《復臨信徒世界》的篇章為你當行的道路去祈求時,請自問你是否已蒙召與其他信徒一起進入一段新希望、新喜樂、與耶穌永遠同在的旅程中。



──比爾.納特






關於封面

  達姆丁蘇倫.茨仁巴姆巴居住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在蒙古,基督徒為數甚少,與佛教徒、無神論和薩滿教徒共存。復臨信徒進入蒙古僅是過去三十年的事。如蒙古的其他復臨信徒一樣,達姆丁蘇倫是她家中唯一的基督徒。由於福音帶給她的喜樂,她熱情地問候每一位到訪烏蘭巴托中央教會的人。她祈求她的孩子們也能來認識並接受耶穌為他們個人的救主。



封面照片:艾克.穆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