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日禱告周06
今日的因信稱義

神學與日常生活相交

漢斯.海因茨

  每當基督徒提醒自己唯獨因信稱義的《聖經》教義時,人們都會經歷一種覺醒、復興與改革。這就是馬丁路德越過教會一千多年的傳統,回到使徒保羅的教訓(《保羅,我的保羅》)時的情形,並在這個“至高論點”1的支持下,發動了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

  1738年5月24日,倫敦阿爾德斯門街的約翰.衛斯理聽到路德那《羅馬書的序言》後,他在英國也開始了一個復興運動,成為了“英國史上的主導時代。”2

  這也是1888年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全球總會代表大會上的情形,默想基督的義開啟了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復臨教會史的新篇章。那個轉捩點產生了若干懷愛倫以基督為中心的書籍:《喜樂的泉源》、《福山寶訓》、《基督比喻實訓》和《歷代願望》。

  換言之,當基督徒強調他們自己的成就和功勞時,也常是他們靈性下降的時段。早在公元二世紀時,保羅所強調的唯獨因信稱義就沒有得到正確地理解。在中世紀期間,他的跟隨者是少數的,在宗教改革前夕,“如果一個人靠著自己的力量行事,那麼上帝就會加添祂恩典”這個觀點佔了上風。這句話使路德膽寒,並驅使他在他羅馬的演講中高呼道:“噢,你們這些愚蠢的人!”3

罪人的稱義抑或是上帝的稱義?

  倘若以現今宗教情形的背景來思考這些情況的話,那麼它們似乎對今天依舊很重要。

  在現代神學中,稱義的教義僅起了次要的作用。在使徒時代,它被視為一個反對猶太教律法主義的短期爭論。它畢竟只在保羅的書信中出現過兩次,因此,它對基督教救恩的教義只是“次要”的。它是一個消失了的教義,因為據說制定這個教義的歷史情形與現今毫無關係。

  對於當今缺乏興趣的現象,有一個例外,只在普世教會合一主義的教會政策中記錄,那就是天主教會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與世界信義宗聯會之間在1999年發表的“聯合聲明”,聲稱了在稱義/成義教義上“原則上的共識”,教宗本篤十六世將之看為“通向基督教合一之路的里程碑”4。但從那時起,對這份文件相當沉默,因為正如很多評論員的意見所指一樣,這文件只用了相似的字眼,但大家繼續有不同的理解。

  最後,大多數人,通常是屬世的人,已不再像路德那樣尋求一位“有恩典的上帝”,而是詢問上帝是否真實存在。若果真如此,那麼上帝就應該因這世上所有的困難和罪惡而為自己辯護了!

  當然,大多數有屬世想法的人並不是有攻擊性的無神論者。他們當中很盛行的態度乃是“實用型無神論”,其觀點是人不與上帝對抗,而是單純地忽視祂,因為人沒有祂也可以過得很好。

我們的挑戰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如何才能接觸這樣的人,並提高他們對福音的意識呢?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何為罪,更不知道罪在根本上是與上帝對抗的(參閱詩51:5~11)。他們也不知道罪如何能得赦免(參閱約壹2:2),以及愉快人生的部分乃是存在於在此世上找不到的平安(參閱羅5:1)與希望(參閱多2:11~14)中。

  雖然人們看似並沒有為上帝留有空間,但他們仍然會受到罪的影響:人際關係間的衝突、社會和政治的不公平、各國間的戰爭和我們賴以為生的基礎—大自然的毀壞。

  復臨信徒的教導能夠從下列幾方面與這種人們的自我意識溝通:

  我們意識到:人與人,與環境的疏離乃在於我們疏遠了生命的賦予者和創造主。使徒的結論是很清晰的:“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上帝的; 都是偏離正路”(羅3:11~12)

  我們的經驗證明了《聖經》斷言的真實性: “古實人豈能改變皮膚呢?豹豈能改變斑點呢? 若能,你們這習慣行惡的便能行善了。”(耶13: 23)

  問題不在於環境,而是在人類本身上,是由於人類無法自控,也無法為這個世界找到出路。正如耶穌所說和保羅所斷言的:“惡念是從心裏發出來的。”(參閱太15:19),並且我們已經是“賣給罪了”(參閱羅7:14)。罪(作為一種條件)使我們最終離開上帝,並轉向受造物:我們認為我們能掌管我們的人生。這種態度導致罪(罪行)。

那麼我們應該做什麼?

  此種困境的唯一解決方式只能在“完全人” 拿撒勒人耶穌裏找到。祂的生、死和復活保證了我們現今與將來的救恩。祂在“世上”,住在我們中間,但卻“不屬這個世界”。祂是回歸上帝的道路,因為作為上帝的兒子,祂本身便是“上帝的啟示”(參閱約14:6,9)。

  倘若我們誠實,我們就會承認:人類渴望達到“美好的新世界”,實際上卻是個空想。無論科技有多進步―想想核動力、太空探索、位與字節的數碼領域(位元組的數位領域)―這個“完美的世界”仍是難以捉摸的。罪人無法創造出無罪的事物!唯有上帝能應許並賜給人一個“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3:13),然後基督的信徒才能盼望並期待它。對於我們這些無能力與無可救藥的人類,這一切把基督教救恩的教義轉變為一個永恆且不可或缺的選擇。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蒙召要對我們身處的時代並世界傳揚這個信息:唯有“在基督裏”,我們才能與上帝、與人和好;唯有祂的愛能給予我們生活意義,並盼望一個有義在其中掌權的世界!正如懷愛倫所寫的:“在所有自稱為基督徒的人中,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應當最先在世人面前高舉基督。”5




註:

1、馬丁路德 著,《路德全集》:魏瑪版(斯圖加特:梅茨勒,2004年版),第21卷,原文第219頁。
2、威廉.萊基 著,摘自朱麗葉斯.如業索,《衛斯理約翰》第二次編輯,(吉森:布魯嫩,1954年版),原文第24頁。
3、馬丁路德 著,《路德全集》:魏瑪版(斯圖加特:梅茨勒,2007年版),第56卷,原文第274頁。
4、deaSpektrum 46 (2005年11月): 12。
5、懷愛倫 著,《佈道論》(華盛頓特區:評論與通訊協會出版社出版,1946年版),原文第188頁。



回應與分享

1、為什麼我們身邊很少有人欣賞罪人稱義的教義?
2、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需要經歷怎樣的復興?我們在此時的使命是什麼?
3、在一個相信能自救、卻發現自己已處於無底坑邊緣的世界中,還有什麼能給予你信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