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返璞歸真



愛爾福特市奧古斯丁修道院內院的田園圖片。



路德在此開始意識到我們的安全只能在上帝的恩典中找到。



在威丁堡城市教堂內,路德通常用德語講道的地方。



修復的路德房子的視圖,這曾是馬丁路德的家。



重建的十六世紀奧古斯丁修道院中僧侶曾使用過的小屋之一,年輕的路德曾在此拼命地尋求一位恩慈的上帝。



一個用來收集贖罪券的錢庫。



十六世紀贖罪券信函範例,保證罪得赦免。



通向瓦特堡南方城堡中十米深地牢唯一入口的圖片。1548年,重洗派信徒弗里茨.埃爾貝(Fritz Erbe)寧願死也不放棄他的信仰。當被逼迫者成為逼迫者時,結果會如何呢?
改革之旅

傑拉德.克凌貝爾

  七月一個炎熱的下午,我沿著陡峭的小路爬上了瓦特堡的城堡,俯瞰德國的艾森納赫小鎮。我身旁的人都在互相攀談。我安靜地想像另一個城堡的一位被堡內居民稱為喬治騎士的人如何上到這座山寨,並在接下來的十個月中,這裡要作為他的家。

  我們認識這個人的名字就是馬丁路德。經過了沃木斯議會高潮的結束,又經過了教皇利奧十世因著路德拒絕撤回他有關聖經和救恩的觀點而宣告禁令和逐出教會令,這位改革家在選侯智者腓德烈的命令下,被迅速轉移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

  我想,這裡就是那個地方。經過多年對聖經的研究並與上帝聖言用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密切的交往,路德在十一個星期便完成了新約聖經的德語譯本。十一個星期獻身的工作就改變了德國的面貌,也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並且永遠地改變了。在諸世紀中被人們保存下來的聖經,在讀者和首次聽到上帝講德語的聽著心中發出亮光來。

  當聖經傳遍歐洲,感動出其他語言的譯本和宗教改革運動改變了當時的世界時,我們能夠見證到上帝聖言的能力。我很欣賞懷愛倫對路德在瓦特堡這個月生活的描述:“在他那磐石般的‘拔摩海島’上,他繼續宣揚福音,並斥責當時代的罪惡和繆道,為時將近一年之久。”*

  我們的宗教改革之旅只持續了幾天。我們坐在愛爾福特奧古斯丁修道院的小教堂裡,年輕的路德曾在此拼命地試圖尋找到一位恩慈的上帝——然而,他卻不斷地意識到他自己的失敗與缺點。他曾努力地嘗試著。

  我們走過古城愛爾福特的街道,路德在進入修道院之前曾在此學習過法律。

  我們參觀了路德在威丁堡的家鄉,當路德發表他的95條論綱,也被稱為“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時,宗教改革首次紮根之地,也是他極力爭辯反對售賣贖罪券的地方。在1517年基督教史上這個關鍵時刻的五百年之後,我坐在威丁堡的城市教堂中,路德常在此講道,並注視著由老路加.克拉納赫和小路加.克拉納赫畫的宗教改革祭壇的像,表明十字架上的耶穌是這幅畫的中心。

  因信得救成為了宗教改革的戰鬥口號。耶穌在他們的旌旗上。保羅的“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7)幫助路德意識到了他對上帝恩典的亟需。神學家們把這點總結為“唯獨恩典”和“唯獨信心”。這兩者與“唯獨聖經”一起,代表了宗教改革的基礎,並繼而成為了基督復臨安息日教會的基礎。

  當我看到那些陳列品,並走在這些早期改革家們所走過之路時,我再次感受到了上帝溫柔的邀請,邀請我允許祂做我自己所不能做的事: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在父親的臂彎裡安歇;聆聽聖靈藉著祂所有的聖言講話。返璞歸真——唯獨上帝的榮耀。



* 懷愛倫,《善惡之爭》,原文第169頁(第八章,第74段)。



傑拉德.克凌貝爾在德國出生並長大。他擔任《復臨信徒世界》副編輯,與他的家人在美國馬里蘭州銀泉居住。



救恩的保證


是的,確有此事

吉利.莫斯卡拉

  聖經坦率地講論了得救的確信。上帝宣佈:當我們在基督裡時,我們可以擁有完全的信心與大膽的保證。1

  請思想以下經文:“對膽怯的人說:‘你們要剛強,不要懼怕。看哪,你們的上帝必來報仇,必來施行極大的報應;祂必來拯救你們。’”(賽35:4)。 “小子們哪,你們要住在主裡面。這樣,祂若顯現,我們就可以坦然無懼;當祂來的時候,在祂面前也不至於慚愧” (約一2:28)。“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約一4:17)。

  使徒保羅強調:當我們在基督裡時,我們便是屬祂的,沒有人能抵擋或使信徒與上帝的愛隔絕:“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羅8:1;亦參閱第31-39節;弗2:4-7)。

使徒約翰宣稱:“人有了上帝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上帝的兒子就沒有生命。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上帝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 (約一5:12, 13;亦參閱約1:12;3:16, 17, 36;5:24;6:47;10:28, 29;羅5:1-5;弗 2:1-14;約一1:7-9;2:1;3:1)。

兩個極端

  有些基督徒只有一點兒,或是毫無救恩的保證。他們常常經歷內心的掙紮、疑惑、沮喪與恐懼。其他人則有過多的保證,沉睡在自信與自我欺騙的枕頭上。2怎樣才能平衡呢?

  蘇格拉底極好地宣稱:“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去活的。”3使徒保羅鼓勵我們要做健康的反省:“你們總要在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嗎?”(林後13:5;對比林前11:28)。

  懷愛倫形像地描述了基督跟隨者們的得救的確信:“若是你願將身心獻給祂,接受祂為你的救主,那麼你以往縱有多大的罪愆,上帝必因耶穌的緣故稱你為義。基督的品性代替了你的品性,上帝就悅納你,好像你未曾犯罪一樣。”4

  然而,她強調稱:人不應活在錯誤的保證中,聲稱能得救,卻仍違背上帝的清楚的誡命。“上帝聖潔的律法是確定我們是否遵守祂道的唯一標準。我們如果不順從,品格就不符合上帝政權的道德準則,說‘我已經得救了’就是在撒謊。”5

  她警告廉價的救恩: 6 “凡聲稱‘我已經得救!’……卻不遵守上帝誡命的人,就是把他們的得救放在了一個錯誤的希望、錯誤的根基上。凡明知上帝的要求,卻不順從的人,是不能得救的。”7

  她還解釋道:“福音並不削弱律法的要求,而要高舉律法,使之為尊為大。新約之下的要求並不低於舊約之下的要求,不要採納很令屬肉體的心喜悅的欺人之談,因為上帝只看人的誠意……上帝要求祂的兒女完全的順從。”8

  她進一步解釋道:在得救一事上,我們不能依靠我們的感覺。我們得救,是因為上帝如此說,而非我們感覺良好。她寫道:“有許多人總結說他們得救了,只因他們感覺良好;但這並不足夠。人所有的情感都必須更新。”9

  另一方面,懷愛倫還說:基督的門徒必須有救恩的保證:“信靠耶穌,相信你是靠著祂得救,這是很重要的。”10她描述了外邦人在回應早期教會所傳給他們福音時所有的喜樂:“上帝的靈伴隨著保羅所講的話,使人心受到了感動……而且講述者確切申明救恩的佳音是傳給猶太人,也是傳給外邦人的,這話使那些按肉體不列在亞伯拉罕子孫之中的人大得希望和喜樂。”11

一種健康的張力

  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必須活在這種健康的張力之中:完全相信基督,毫不信任自己。我們需要持續仰望耶穌(約15:5;腓4:13;來12:2),不靠我們自己,結果子乃是培養與祂緊密關係所有的必然結果。正如懷愛倫所形容的:“與耶穌基督相連,他們就必會得到得救的智慧。他們必會成為結果子的樹木。”12

  然而不幸的是,許多人都不確定他們是否能在基督裡得救。我們必須知道如何有意識地活在一種“已經”卻“還未”的不變的事實中。我們已經得救,但還未得救;我們在基督裡是完全的,但我們還沒有完全;我們與基督一同坐在天父的右邊,但還沒有坐在那裡。因此,我們經歷到了得救的真實喜樂。

  我們需要等候基督復臨,那時我們必面對面見祂。那時,我們現在所有的救贖的希望就必成為確切的事實。



1 欲知詳情,請參考我的文章“The Gospel According to God's Judgment: Judgment as Salvation,” Journal of the Adventist Theological Society 22, no. 1 (2011): 28-49.
2 Gregg A. Ten Elshof, I Told Me So: Self-Deception and the Christian Life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9).
3 Thomas C. Brickhouse and Nicholas D. Smith, Plato’s Socrat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201, 202.
4 懷愛倫,《喜樂的泉源》,原文第62頁(第七章,第15段)。
5 懷愛倫,《信息選粹》卷一,原文第315。
6 上帝的恩典從來不是廉價的,因為基督為此獻上自己。但有些人把恩典廉價地看待。見Dietrich Bonhoeffer,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New York: Macmillan, 1959), pp. 43-49.
7 懷愛倫,《時兆》,1891年12月28日。
8 懷愛倫,《信息選粹》卷一,原文第373, 374頁。
9 懷愛倫,《時兆》,1890年8月18日。
10 懷愛倫,《信息選粹》卷一,原文第373頁。
11 懷愛倫,《使徒行述》,原文第172, 173頁。
12 懷愛倫,《上帝的女兒》,原文第 16頁,亦參閱懷愛倫,《歷代願望》,原文第674-680頁。



吉利.莫斯卡拉是安得烈大學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神學院院長。



宗教改革備忘錄


賈斯汀.金

  請注意充滿宗教改革著作中的拉丁語詞組。正如羅馬天主教把拉丁語視為禮拜儀式的神聖語言一樣,新教徒也相應地用教會的拉丁語來使其改革運動中偉大且永恆的理想永垂不朽。這些理想是如此有說服力,以致它們把基督教分成了現今眾多的新教教派。

  現代的改正教徒或許並不明白拉丁語,然而,我們卻非常熟悉“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唯獨信心”(sola fide)、“唯獨恩典”(sola gratia)、“唯獨基督”(solo Christo)和“唯獨上帝的榮耀”(soli Deo gloria)這些拉丁語詞組。在路德最初張貼95條論綱後的半個世紀裏,這些片語在聖經、信心、恩典、基督和上帝的榮耀教義中都分別代表了極重要的理念。沒有任何一個新教教派會偏離這些,至少他們不應該偏離。

  每個理念都是很危險的,因為每一個都有改變世界的潛力。在宗教改革時期,教會界已被改變了。講道、經文選、神學和神學院已被重整;音樂、音樂學、讚美詩、會眾、藝術和建築也都已變更;甚至家庭、婚姻、性和兒童都受到了影響。不僅是教會界,就連教會界以外的大世界也隨之改變了,影響到了工作、勞動、政府、經濟和文化。

  並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而是概況在了拉丁辭彙ecclesia reformata, semper reformanda,中,意即“改革的教會,總是在改革中”。

  教會所處的歷史背景隨著時代不斷更新變化。教會要不斷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及其對宗教改革理想千變萬化的威脅。這些適應本身便是我們信心與盼望的證據,證明改革會一直持續到基督復臨。這些理想直到我們面對面見耶穌時才能實現。因此,在此之前,改變的教會仍將持續改革。

  改革中的教會要對世界現狀提出質疑、反駁、反對和異議。在一個崇尚叛逆的時代中,上帝最關注的對象——教會,豈不更應反抗聖經所清楚揭示的錯誤嗎?

  我們既是宗教改革的現代繼承者,已蒙召要成為見證,來抵擋宗教與世俗化的實體。二十一世紀的宗教改革意味著要以犧牲貧困為代價來質疑宗教組織的奢侈。這意味著要求所有拒絕安息日、因信稱義、從無到有的創造、真正的聖經人類學、天上聖所等等教義的組織承擔神學上的責任;這意味著拒絕冷淡與人為的屬靈及無關緊要又不合乎聖經神學的遺傳。

  二十一世紀的宗教改革意味著要斥責各級政府機關的腐敗與剝削,並宣揚廉潔的正義與仁慈;它意味著不讓我們去依靠人本主義的管理哲學、過分簡單化的道德改革和有組織的行為修正;它意味著弘揚自由、正義與真理;它意味著在公眾論述中保持上帝形像的價值。

  無論是希伯來文、希臘文、拉丁文,抑或是任何一種語言,我們現今都蒙召要繼續堅持宗教改革的理想。現在應是對不段變化的教會中不變的真理永遠忠心的時候了。



賈斯汀.金是位於美國馬里蘭州銀泉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安息日學和個人佈道部副幹事及青年安息日學課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