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仰
我是谁?

航行在“我”与“我们”的微妙平衡之间

杰拉德.克凌贝尔

  我是谁?不仅仅是青少年才问的问题。面对有质疑的楷模和由瞬息万变的时代思潮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力争要知道人生最深奥却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的答案。

  圣经告诉我们,我们是由一位仁爱的创造主所创造的。祂按照祂的形像和样式(创1:27; 2:7)温和地创造了我们。创造?我们周围的世界告诉我们,我们是以某种方式进化而来的。按照祂的形像和样式?这是什么意思,想想人类之间是怎样彼此相待的?我们都曾见过在这个世界中许多被战争蹂躏地区的受害者的形像。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总有儿童死于营养不良,却有许多家公司为了“市场稳定”的缘故而不断地毁掉数百吨完好无损的食物。

  当罪恶毁坏了这个在创造的第六天中被描述为“甚好”(创1:31)的地球数千年之后,我们仍在反映祂的形像和祂的样式吗?

人的性质

  男女受造都是依上帝的形像并具有个性,有思想、行动的能力和自由。虽然受造为自由的生灵,但各人都是身、心、灵密不可分的整体。生命、气息及一切,都需依靠上帝。当我们的始祖违背上帝时,他们拒绝依靠祂,就从他们的崇高地位上堕落了。他们身上的上帝形像已被破坏,而且必须死亡。他们的后裔承受了这种堕落的性情与后果。他们出生时就有软弱,并倾向罪恶。但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祂和好,并藉着圣灵,在悔改的人身上恢复创造主的形像。他们受造为了荣耀上帝,蒙召爱祂和彼此相爱,并要看顾他们的环境。
(创1:26-28;2:7, 15;3;诗8:4-8;51:5, 10;58:3;耶17:9;徒17:24-28;罗5:12-17;林后5:19, 20;弗2:3;帖前5:23;约一3:4;4:7, 8, 11, 20。)
“我们”是很关键的

  创造是一个开始找到这些难题答案的好起点。社会学家注意到:大多数的社会处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某个位置。有些文化更强调团体。在这些文化中,一群人彼此倾听并找到共同点,从而做出决策。在这些社会中,“共识”不是个坏的词汇。

  在其他文化中,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是被高度重视的。每个人都根据他们对现实的理解而做出自己的决策,然后,他们也需承受这些决定的后果。有趣的是,这些思考模式常常与地域有关。西方思想与东方思想相对,南方思想与北方思想相反。

  圣经的创造叙述强调团体。亚当和夏娃都是按照上帝的形像和样式而创造的。他们共同受邀要“生养众多”(复数动词形式),且要“遍满地面”(创1:28);他们共同受命去“治理”动物界;他们同被赋予丰富的食物,并与他们的创造主共享每周安息日时间的特殊祝福。

  “我们”在圣经中是很有价值的。上帝从埃及救出了一个民族,然后才拯救他们每个人。在西奈山(西乃山),祂对他们集体说话。祂的律法影响了世世代代(参考:例如出埃及记20:8-11中安息日这条诫命)。祝福和咒诅临到支派、家族和宗族。迦勒和约书亚承受了以色列人背道的后果,在旷野中漂流了40年。他们意识到了“我们”的力量,并在他们自身的生活中感受到了这种力量。当我们觉得这不是我们的错误时,“我们”也可能是个艰难的地方,然而这正是上帝对人类计划的一部分,因为它反映了三一上帝的集体性。

“我”很有价值

  我们都意识到了信念的力量。我们想象马丁路德站在沃木斯议会前与之对抗,宣称唯独依靠圣经的权威,并坚持他的信念。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这位德国的修士决心保持对上帝圣言的忠贞。从那时起,新教徒(包括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一直在强调我们个人在上帝面前的责任。我对运行在我心中圣灵的回应,决定我在上帝面前的立场。当耶稣在祂服务期间呼召人时,祂要每个人来“跟从我”。

  事实上,个人的责任和选择不是新约圣经中的独创。它是深深地根植在上帝品格中的。这位上帝寻找人类,要向他们指明他们心中对无拘无束的团体的渴望。两位旧约圣经的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结,在弥赛亚来临数百年前就写过此事。耶利米书31:29看似是在引用反映耶利米时代共同观点的熟悉的箴言:“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人们说,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是在因着我们父母的不忠心而受苦。然而,第30节却揭开了这种声明的内幕。“但各人必因自己的罪死亡,凡吃酸葡萄的,自己的牙必酸倒。”让我们确保我们正确地听了耶利米的话。他说:你的选择和决定决定了你与创造主上帝之间的关系。不要藏在你父母罪恶的背后。要意识到你自己的罪。

在“我们”与“我”之间

  很明显地,圣经对人类本性的理解在“我们”与“我”之间划出了一道清晰的界线。三一上帝和谐无间地作工,要拯救背道中的地球。“我们要……造人”(创1:26)不仅是一个指明当时的显赫的修辞手法。这是对上帝如何重视集体的暗示,甚至是在创造中。这个分享集体的重要价值和心与心的团契,能在整本圣经的关键时刻中找到。亚伯拉罕并没有独自离开吾珥——甚至在以撒出生之前,他就是一个大家族的一份子。摩西没有靠一己之力去建造上帝在地上的居所——圣所。恩典和公义需要共享。救恩要触及全世界。

  耶稣那“来跟从我”的呼召影响着每个人,兄弟和姐妹、家人,及整个村镇。彼得的讲道改变了一大群各色各样的人等——加入这个日益扩大的耶稣跟随者队伍的人。他们一起分饼,一同祈求圣灵,梦想着一同传扬福音——然后他们发觉,他们的梦想是那么渺小。有时,他们力争团结一致;有时,他们突然意识到他们自己成见的极限,并因上帝的作为而惊异。上帝到达了祂的世界。上帝穿越了界限。

  当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与彼得、保罗、亚伯拉罕、喇合和大卫(和马丁路德)一样,我们也意识到了,我们个人的决定影响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我们知道罪藉着一个人的罪(罗5:12-15)进入了世界,但保罗继续说到:“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第18节)。我认为那足以是一个好信息,让我能自由地与我周围的人去分享。



《复临信徒世界》副编辑杰拉德.克凌贝尔久已对上帝如何处理“我”与“我们”之间的张力这个问题很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