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仰
聖經是獨一無二的

聖經繼續向我們的心靈說著意味深長的話

格哈德.普方得

  每一個世界性宗教都有一些經典(經典的英文scriptures源自拉丁語scriptura,意思是“著作”),就是他們所信奉的,並認為是神聖的或者在其宗教傳統有中心地位的文本。伊斯蘭有《古蘭經》,猶太教有《希伯來聖經》(舊約),基督教有《聖經》。佛教和印度教也有許多經文,如《契經》和《三藏經》(佛教),《吠陀經》和《薄伽梵歌》(印度教)。這些經典教導屬靈的真理,培養社會認同的身份,引導個人進行靈性上的操練。其中,三個相信一神論的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都認為他們信奉的經典是“上帝的話”,是基於神聖啟示的。

  基督徒尊重其他宗教,卻相信與其他宗教傳統的經典相比,聖經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有以下幾個原因:

上帝的聖言

  舊約聖經及新約聖經乃是寫出來的上帝的聖言。由上帝所默示。受默示的作者被聖靈感動說出及寫成。在這聖言中,上帝將得救所需的知識賜給人。聖經是上帝旨意之最高、有權威和無誤的啟示,是品格的標準、經驗的試金石,是各項教訓之特定的顯示,並是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之忠實的記錄。
(彼後1:20, 21;提後3:16, 17;詩119:105;箴30:5, 6;賽8:20;約17:17;帖前2:13;來4:12。)
  來源的獨一無二性:與默罕默德所寫的《古蘭經》相比,聖經是由超過40位的作者、橫跨1500年、使用3種不同的文字(希伯來語、阿蘭語和希臘語)在三個不同的大陸(非洲、亞洲和歐洲)寫成的。但是在闡述上百個有爭議的主題時,這些作者著述的和諧一致性和連續性是無可比擬的。

  新約學者布魯斯(F. F. Bruce)總結得非常好:“作者本身人數很多,在時空上相距幾百年、幾百英里,而且也是屬於各行各業的。從他們的階層來說,有國王、牧羊人、士兵、立法者、漁夫、政治家、侍丞、祭司、先知、製作帳篷的拉比和外邦的醫生,更不用說那些我們只看到著作,卻沒有其他任何線索的作者。這本著作本身也具有大相迥異的文學類型,包含歷史、法律(民事、刑事、倫理、禮制、衛生),宗教詩歌、教學論文、抒情詩、比喻和寓言、人物傳記、個人書信、個人回憶錄和日記,另外還有聖經特有的類型包括預言和啟示。綜上,聖經並不只是一本合集,一致性始終貫穿著整本聖經。合集是由選集的編者編輯而成,但是聖經不是由選集的編者編輯而成的。”1

  當然一致性是在於“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彼後1:21)

  聖經普及程度獨一無二:聖經是歷史上譯本最多的一本書。到現在,整本聖經已經被翻譯成超過530種不同的語言,新約聖經被另翻譯成超過1,300種語言文字,部分經卷(通常是福音書的一本)被另翻譯成超過1,000種的語言,總數加起來超過2,800種語言。這遠遠拋離其他宗教或世俗的書籍。

  每年有數以百萬本聖經被散發到世界各地。為什麼聖經仍然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書籍呢?據懷愛倫所寫,因為所啟示的真理“能夠滿足生活在不同環境、擁有不同人生經歷的人們的需求。”2

  聖經有獨特的歷史:聖經不僅具有超自然的起源,而且在歷史中奇蹟地被保存了下來。儘管聖經各卷的親筆手稿已經全部丟失了,但是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手抄卷,其數量超過了其他古籍。舊約手抄卷有數百卷,新約希臘文手抄卷大概有5,000卷,與其他古籍留存的僅有的數量相比,是相當可觀。舉個例子,我們大概只有600卷荷馬史詩的手抄卷,大概12卷凱撒《高盧戰爭》手抄卷,20卷李維的《羅馬歷史》,還有2卷古籍使人們知道了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3

  “沒有一本書像聖經一樣歷代以來一直成為攻擊的對象,”學者亨利.莫里斯寫道:“在古代和現代,許多國王和祭司都竭盡全力想要毀滅聖經,那些不信的知識份子不斷地嘲笑、反駁它。不計其數的聖經被燒毀、破壞,聖經的擁有者也遭受了逼迫和殺害。但是破壞越多,今天就有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用不同的語言來閱讀它,相信它。”4

  聖經包含了獨一無二的預言:所有的世界宗教都包含了一些預言。在印度教,克利須那神預言在他之後5,000年,一個黃金時代就要開始了,而且會持續10,000年。佛教預言,有一個罪惡的時代,人們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宗教可以讓他們得到安慰。伊斯蘭教也有一些具體的預言。比如說:“他們會改變真主的創造”(蘇賴4:119),穆斯林認為已經在遺傳工程中得以應驗。

  聖經是唯一記載了某些詳細預言的一本書,就是關於異教的國家和城市、以色列和一些具體的個人的。例如在但以理書第2章,上帝向尼布甲尼撒王顯示,他的國家將要被接下來其他三個世界性的力量所取代(瑪代—波斯、希臘和羅馬),第四國(羅馬)終結之後,會出現許多國家爭奪霸權,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勝出,直到上帝在基督第二次來臨建立祂永恆的國度(石頭國)。歷史證明了這段預言的精確性。

  上帝應許亞伯拉罕,祂要使他成為大國(創12:2),他的後裔要在外邦受苦四百年(創15:13),但是最終他們會在埃及的河流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第18節)建立自己國家。所有這些都在以色列的歷史中應驗了。

  講到巴比倫國,西元前八世紀時先知以賽亞曾經預言“我必激動瑪代人來攻擊他們……巴比倫素來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矜誇的華美,必像上帝所傾覆的所多瑪、蛾摩拉一樣”(賽13:17-19)。在以賽亞的時代,瑪代人是無足輕重一群人,但是在西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了波斯國的王。九年之後,他征服了瑪代國,成立了瑪代—波斯聯合王國。西元前539年,瑪代—波斯的軍隊攻克並毀滅大巴比倫,正如以賽亞所預言的。

  有關彌賽亞的預言中,講到耶穌是由一個童女而生(賽7:14;太1:18-25),且生在伯利恒(彌5:2;太3:1-3);在祂之前有一位使者(賽40:3;太3:1-3);祂騎著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亞9:9;太21:1-7);被賣了三十塊銀錢(亞11:42;太26:14,15);與強盜同釘十字架(賽53:12;太27:38)。

  聖經還包含了許多有關國家、城市和人民的預言,且已經在歷史上精確地應驗了。在其他的普世宗教中,這樣的預言無處可尋。

  聖經擁有獨一無二的信息:聖經論述了許多不同的主題,它也宣揚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信息,即因信得救,而不是其他宗教所教導的因行為(或功德)得救。這是唯一一本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說了我們是從哪裡來、為什麼我們在這裡以及我們要往哪裡去這些問題的答案,且前後一致。總之,聖經的信息顯示了上帝的憐憫,和祂要為罪導致的毀壞而採取的補救措施。這是唯一一本從古時流傳下來的書籍,有能力讓人認識到自己的罪,並且能夠引導他們歸向那一位可以把他們從罪中釋放出來的上帝。

  由此,懷愛倫寫到:“每一個有理性的人首要和最高的任務乃是在《聖經》中查明什麼是真理,然後行在光中,並鼓勵別人去效法他的榜樣。”5



1 F. F. Bruce, The Books and the Parchments, rev. ed. (London: Marshall Pickering, 1991), p. 88.
2 懷愛倫,《信息選粹》,卷一,原文26頁。
3 Norman Geisler and William E.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Chicago: Moody Press,1968), p. 285.
4 Henry M. Morris, Many Infallible Proofs (San Diego: Creation-Life Publishers, 1974), p. 15.
5 懷愛倫,《善惡之爭》第三十七章,第6段。



格哈德.普方得退休前是聖經研究所副主任,現居美國馬里蘭州伯頓斯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