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
耶穌喜愛世上(小)孩

探索“是什麼”與“做什麼”的區別

傑拉德.克凌貝爾

  聖經中孩童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和樣式創造了亞當和夏娃時,他們那生育孩子的能力,可少許地反映上帝創造的能力。在聖經的時代,能生育孩子被認為是上帝的賜福(詩127:1,4;128:3,4)。孩子們甚至可以參與崇拜和儀式(出13:8,14)。每一次孩子的誕生都提醒父母上帝沒有忘記他們,上帝忠心地履行著祂賜福的盟約(創12:1-3)。亞伯拉罕和撒拉沒有以撒,是令人費解的。

  在所有的經文中,最出名的嬰孩應該是小嬰孩耶穌了。祂的降生標誌著預言時間的應驗,讓我們非常清晰地瞥見了上帝的救贖計畫。“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賽7:14),這是耶穌降生近700年之前先知以賽亞所寫的。馬太認出這個嬰孩就是應驗了這段預言(太1:23)。世界的救贖者耶穌,以嬰孩的樣式來到我們中間,像許許多多在祂之前和之後降生的孩子一樣成長。凡留心的人都意識到祂應驗了創世記3:15,以及舊約聖經其他所有有關彌賽亞的預言。

在戰壕裡

  關於耶穌的童年,我們知道得微乎其微,但是到祂30歲的時候,祂步入了歷史關注的目光(路3:23)。祂醫治人、撫摸人、擁抱人,祂側耳傾聽——還有,祂也講道和教導。

  當耶穌花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祂也向人們展現了上帝怎樣看待孩子的獨特視角。祂的門徒們不是每次都能理解。他們的夫子怎麼能夠擁抱和祝福這些由父母帶來的孩子,在他們身上花費如此寶貴的時間呢?有計劃要制定,還要講道,還要去勸說一些領袖,使他們能夠信服。

  但是耶穌愛這些孩子。“對我們來說,這樣的場景是非常動人的,”聖經學者羅伊·扎克說,“但對耶穌最親近的跟隨者來說,祂的行為卻令人不安,祂的言語讓人震驚。”1

  耶穌似乎要顛覆一些傳統的智慧。孩子們需要向四周的大人學習。父母也有責任要引導孩童向上帝的國度邁進,他們能夠理解而且也能做計畫,也能把毫無道理的事物講出道理來,他們能夠做出解釋——不是嗎?

  以下耶穌使傳統的真理呈現出新的面貌:

  你想要進入上帝的國嗎?好的,來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太18:3)。

  你想要在上帝眼中看起來偉大嗎?成,先要像小孩子一樣謙卑(第4節)。

  你想要歡迎我嗎?沒問題,接待其中的一個小孩子(可9:37)。

  你想要站在上帝良善的一邊嗎?可以,不要因你們的原因導致任何一個相信我的孩子去犯罪(第42節)。

為什麼是孩子呢?

  耶穌為什麼在介紹擴展祂國度的原則時,一再指向孩子們呢?耶穌當然知道人類——全人類,也包括孩子——都需要救贖和上帝的恩典。我們都是罪人,虧欠了上帝的義——不管我們的年齡如何。

  當耶穌在分享福音的時候,祂擁抱孩子們,以此作為一種實際教學,祂強調了孩子一個的關鍵特徵,而這特徵在任何一種文化都是真的。那就是,孩子們知道他們需要幫助。當他們受傷時,他們哭著找爸爸媽媽;當他們饑餓時,他們哭著讓我們知道他們有需求。不像剛出生的小馬或小牛,不到幾個小時就能自己行走,知道怎樣從它們的媽媽那裡吮吸奶水,而對於人類的嬰孩來說,如果沒有人照顧他們,他們就會死亡。這有可能是耶穌想要教導我們的,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無助和依賴性——尤其是在一種自我吹捧“我能行”勝者心態的文化中嗎?我們是否意識到自己的需要——然後投向我們天父張開的雙臂呢?

  怎麼看待等級與奉承呢?“天國裡誰是最大的?”(太18:1)提醒我們,真正的偉大包含著謙卑與溫柔——在今日以自我為中心的社交媒體世界中,這兩個特點是非常稀罕的。馬可告訴我們,在他複述的故事中,門徒在去往迦百農的路上就在彼此爭論誰為大(可9:33-35)。在上帝的國度中,偉大意味著忘我地服務於他人。正如扎克所言,最終的意思就是“既然最謙卑的人也偉大,那麼所有的人都偉大,就根本沒理由彼此爭大。”2在這個區分三六九等的世界中,這種思想發人深省。

  耶穌是否今天仍向祂的教會說話呢?

父上帝

  耶穌講述了許多有關父親與兒子的故事。最著名的一則就是路加福音15章所記載的,即浪子的比喻。小兒子要求分配父親的財產,最後迅速地將錢財揮霍淨盡。在人生的低谷饑餓難耐,他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就決定起身回家。他意識到自己犯罪,他認識到他揮霍的生活;他準備的滿腹言辭也已就緒。

  但是父親的愛是在他意料之外的。有一個人,他緊緊地關注著通向家裡的路,盼望著似乎毫無希望的一幕出現。日復一日父親都在等他的兒子回家。

  當他看到絕望的、衣衫襤褸的一個人緩步向自己的房子走來時,他知道那應該是誰。他無需猶豫,立刻撿起自己的袍子——以衝刺的速度跑去。兒子回來了!父親早已饒恕了他,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恩典。

  耶穌在講故事時,有許多聽眾。其中有法利賽人,還有律法師,他們不願看到稅吏和罪人被耶穌所吸引(路15:1,2)。他們就像大兒子一樣,認為上帝的恩典是有限的,且有條件的。但是,天父所賜的恩典是無條件的。祂的兒子或女兒終究失而復得了。

足夠的恩典

  孩子們願意接受無功受祿。他們就是簡單的信靠——不是神學意義上的,也不是抽象的。他們本能地就被耶穌所吸引。當我的三個女孩還小,我們和他們唱起“耶穌喜愛世上小孩”的時候,他們總是唱得非常響亮,又大聲又充滿激情——毫無躊躇猶豫。因為耶穌如此說,他們就相信這是真的。

  在早期的服侍中,耶穌非常愛圍在身邊的孩子們,也與他們進行互動,這可以看作上帝國度的一個範本。謙卑、服務、接納、信任,依賴不配得的恩典都是這個國度重要的價值觀。在這個崇尚自我主張和自信的世界中,變成小孩子的樣式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是這正是耶穌希望我們去做的——而不是兒戲。



1 Roy B. Zuck, Precious in His Sight: Childhood and Children in the Bible (Grand Rapids: Baker, 1996), p. 201.
2 Ibid., p. 209.



傑拉德.克凌貝爾是《復臨信徒世界》副編輯。他在撫養自己三個女兒的過程中,觀察她們是怎樣愛耶穌正如耶穌愛他們一樣,從中學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