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分享
祂也能体会

死亡在上帝心中没有位置

杰拉德.克凌贝尔

  歌唱者的哀号与笛子演奏者的刺耳曲调打破了一天的沉寂。当耶稣进入拿因城时,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路加医生称之为“城”(路7:11),但实际上,这里只有一些加利利人简陋的房屋,是用粗糙的石头与木制框架建成的平房。拿因城位于迦百农西南约32公里和拿撒勒东南约10公里处。住在拿因城的人并不属于犹太社会的精英分子。与许多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的人一样,他们勉强维持生计,并常被无情的罗马占据者压榨。拿因并不是一个能够找到希望的地方。

  然而,就在那个特别的早晨,在最没有希望的情形下,希望决定造访拿因。希望在一次送葬过程中显出来了。

一位可以触摸的上帝

  耶稣在地上的事工以一事实为标记:活的道──那曾说要有宇宙和银河的上帝──成为了我们中的一份子。经过三十多年的生活,耶稣明白生活在祂身边之人每日的挣扎。当祂在拿撒勒的木匠铺中工作时,祂也体尝了那些挣扎。

  路加告诉我们,耶稣并不是独自进入拿因城的。祂的门徒和大批曾目睹祂医治病人并听到祂以他们前所未闻的方式教导上帝之道的群众跟随着祂。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大型的殡葬队伍离开村庄去到拿因的墓地(路7:11,12)。公元一世纪,犹太人的葬礼仪式要求死人必须在当天下葬。通常要膏抹尸体并用裹尸布缠裹,然后用一块厚木板抬到位于城外的墓地。一般家人会为死人哀哭30天。

  但是死亡并不是件正常的事。死亡是撒但声称掌管地球的方式。我们每次面对死亡之时,我们都会再次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犯罪堕落、需要救赎的世界中。当我们不得不看所爱之人最后一眼时,我们的眼泪反应了我们体会到的痛苦和损失。

  耶稣进入拿因城之前,祂一定已体会过由死亡而导致的毁坏与悲痛。从福音书的记载可以看出,耶稣从埃及回来后,祂的父亲约瑟就早早去世,耶稣便失去了父亲。1耶稣甚至很可能认识死者和他的家人,因为拿因离拿撒勒很近。然而,耶稣对死亡与损失的熟悉并没有让祂对那些正体会这损失之人的痛苦漠不关心。创造主绝不会漠视受造者的痛苦。

  当耶稣遇到送殡的队伍在去往死者最后的安葬之地时,路加记载了三个步骤的反应。耶稣看到,祂动了慈心,然后祂开口说话(13节)。当耶稣对那个伤心的寡妇说“不要哭”时,我们怎么看?人们常说,说话是不值钱的,所以人们或许会对耶稣的话感到惊讶。在面对死亡时,我们都会哭泣(包括耶稣,参阅约 11:35),但是耶稣不只是说话,祂也行动。

行动的上帝

  当耶稣靠近抬着死尸的木板时,众人都屏住呼吸。当祂摸那个年轻人,“他母亲独生的儿子”(路7:12)之时,所有的活动都停下了。摩西律法禁止触摸死尸,摸死尸会导致礼仪上的污秽(民19:11,16)。摸了死尸的人不能来到上帝的面前。

  但是耶稣不仅摸了,祂还带着权威与确信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路7:14)。那时似乎没有人敢呼吸或出任何声音。我想象到耶稣发出命令后的沉默。然后事情就发生了,先是不知不觉的,后是更加清晰的。耶稣那音乐般的声音能赐死人以生命。那曾说“要有光”的声音,给送葬队伍彻底的黑暗带来了光明。那位少年人坐起来并开始说话。耶稣帮助他从葬礼的厚板上下来,并把他带到了哀哭的母亲身边。我们并没有读到快乐的拥抱与大声的赞美。路加简短的记录并没有给我们所有的细节,然而当绝对不可能的事成为了明确的事实之时,我们却能够感受到神性。

  当上帝看到死亡时,死亡通常只能退避。当上帝看到损失与痛苦时,祂对我们的心低语说:“不要哭”。当人群看到这个神跡时,他们震惊了。惊奇和恐惧充满了围观者的心。这种惊奇促使他们归荣耀与上帝。人们普遍认为在他们中间兴起了一位大先知,并且上帝眷顾了祂的百姓(第16节)。前者指向了两位旧约先知以利亚和伊莱沙,他们也曾使两位爱子回到了他们母亲身边(王上17:21-23;王下4:31-35)。后者则更接近真理——尽管还没有人能明白这个事实:上帝不只是已经来到短暂地眷顾百姓,还已经承诺眷顾到永永远远。

体会人痛苦的上帝

  耶稣在地上短暂的事工中,不止使一个人从死里复活。这些神跡切实表明了祂战胜黑暗权势的能力。这些神跡在讲述这位创造主的话就是生命。在作出重要神学声明的同时,它们也向我们显明了得胜的上帝也能体会人的痛苦。

  我很喜欢怀爱伦在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在拿因城门口,站在那悲伤的母亲身边的耶稣,现今依然停在每个守灵哀哭的人旁边。对我们的悲伤,祂极表同情。祂那爱人怜悯人的心,是一颗永不改变的仁慈之人。祂叫死人复活的话,先知不比祂对拿因少年说话时少一分效力。祂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28:18)。这权柄绝不会随岁月而消逝,也不因祂丰满盈溢的恩典不住地沛降而耗尽。对一切信靠祂的人,今日祂依然是活的救主。”2

  上帝与每位悲伤的父母一同悲伤,与每位哭泣的丈夫或妻子一同哭泣。上帝晓得每位弟兄、姐妹、叔叔、阿姨、祖父或祖母因死亡而经历丧亡的伤痛之心。上帝知道,于是祂便为不可能的事做好准备。永生与在复活的清晨醒起对祂来说不是件大事。你可以去问在拿因城入口处高喊赞美的那位母亲;可以去倾听当马大和马利亚拥抱拉撒路之时的喜悦。复活的那日已临近,就在眼前了。你能想象:当“不再有死亡”(启21:4)时,眼泪和悲伤将只是模糊的记忆吗?



1 我承认约瑟不是耶稣肉身的父亲。但是当耶稣来到此世时,约瑟却蒙天父上帝的呼召来保护并照顾这位神人耶稣。
2 怀爱伦,《历代愿望》,第三十二章,第17段。



杰拉德.克凌贝尔是《复临信徒世界》副编辑,他期盼复活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