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分享
筐子

马拉克.阿蕾玛耶乎

  正如路得记描述的情形一样,路得的生活明显地体现出了难民所遭遇的悲伤与喜乐。以一个穷寡妇的身份在外国开始生活,看似是一个难以应付的挑战。然而,当旅程继续时,她来到上帝的“翅膀下”(路2:12)避难,上帝便借着波阿斯填满了她的空筐子。的确,波阿斯是路得有形的避难所,是终极避难所上帝本身的代表。

  有趣的是,上帝作为避难所的形象在诗篇中出现了将近50次。事实上,作为祂约之律法的一部分,上帝曾清楚地启示了祂的子民要如何对待他们中间的难民(或寄居的)。这些律法之一就是申命记26:1-11中有关奉献初熟的土产仪式的律法。

  在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筐子,一个满载所收获的初熟土产的筐子。这个筐子首先要拿来奉献在上帝面前,然后祭司和寄居的外人可以一同食用。

  这个仪式所蕴含的原则确实能够帮助我们看到上帝是所有难民的终极避难所。怀爱伦在解释这条律法时写道:“上帝给祂子民的这些指示表明了上帝国度律法的原则,它们是很明确的,以致人心无法处于无知和不明确中。这些经文表明所有在属世和属灵的事上蒙上帝赐予生命、健康和益处的人所有的永不止境的责任。”*

下面几段话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原则(译者按:用REFUGE六个字母为首的字):

  承认(Recognize):奉献初熟土产的律法首先表明它已经完成了,也就是 “当你到达主赐给你作产业的那地上、征服了那地、住在那里的时候”(申26:1,《当代圣经》)。此时旅居者终于到达了应许之地。他们所有的希望、梦想和愿望都将在他们自己的地上得以实现。

  不幸的是,在此时此刻,我们许多人常常会忘记这段让我们达到成功巅峰的旅程。然而这个仪式所提供的回想我们这段旅程的机会有助于我们记住两件重要的事情:(1)我们是谁;(2)我们是如何来到我们身处的这片土地的。这将最终引领我们承认“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

  表达(Express):这个仪式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承认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赞同。这种承认要通过奉献满满一筐的初熟的土产而表达出来。暂且不说时间顺序上的初熟,初熟的土产象征令人满意的土产质量。因此,无论一位农夫多么急切地要检验他的劳动成果,奉献他收成的初熟土产都是把重要的事放在首位的很适宜的表现。正如上帝恨恶无心的奉献一样,祂很欣赏出自一颗感恩之心的奉献(参阅路7:36-50)。

  焦点(Focus):这个仪式的焦点应是上帝。耶和华这个名字在这部分中出现过14次,祂被描述为这个仪式中所有细节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那个筐子要首先放在“耶和华你上帝的坛前”(申26:4)。在此有个重要的教训:倘若我们希望得到持久的效果,那么任何宗教活动都应当以上帝为中心。

  说出(Utter):当把那个筐子奉献在上帝面前时,那个参与者必须说出所谓的“初熟土产诗”(第3,5-10节)。上帝所指定的这些话承载着很重要的信息。敬拜者要公开回忆其祖先在异地寄居时凄惨的情景。这种经验与所有人类在罪的捆绑下的经验是一致的。另外,这段话中提到被压迫者如何向上帝哀求,以及上帝如何听见他们的声音并看见他们的苦情。上帝的介入使人得以看见希望的曙光。当蒙拯救之人继续赞美那位召他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时,他们就成为了返照者,要将同样的光射入他们周围人所经历的黑暗中(彼前2:9)。

  荣耀(Glorify):在奉献一筐的初熟土产和见证词之后,那位参与者就要在上帝面前(申26:10)敬拜(字面意义为“下拜”)。这种敬拜的姿势表明了我们真想归荣耀与上帝时所必须经历的谦卑与舍己的态度。当我们以谦卑的态度敬拜时,我们就会想到我们是从尘土中被造的,在我们里面没有什么能让我骄傲的。实际上,唯有度一种与人分享上帝的祝福而荣耀上帝的人生才能持到永恒。

  接纳(Embrace):庆典标志着这个仪式的结束。参与的人因与家人及两种特定的人群——利未人和寄居的——分享他们的祝福而喜乐。提到这个仪式也接纳寄居之人是很重要的。他们曾是筵席的主人。在筐子被献在上帝面前时,寄居者的身、心、群和灵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现今他们也有机会去体验耶和华做他们避难所的祝福。

我们的筐子在何处?

  在那里有许多筐子。一些筐子满载着幸运的“初熟的土产”,而那些不幸之人手中的筐子则是空的。承认我们祝福的真源头、表达我们以上帝为中心的感恩、为祂作见证、荣耀祂的名、接纳不幸的人必会把满溢的筐子和空筐子放在同一张桌子上。

  要谨记:我们蒙召要成为难民的避难所。



*怀爱伦,“你亏欠多少?”《复临信徒评论与安息日宣报》,1900年12月25日。



马拉克.阿蕾玛耶乎是在菲律宾西朗的复临国际进修研究院的旧约博士研究生。马拉克和妻子米赫莱特以及两个孩子菲奔保罗均来自埃塞俄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