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臨信徒生活
逆向思維

梅爾.珀伊利爾

  這篇有關“全體總動員”的文章以巴蘭的故事(民23、24)來開始,似乎讓人覺得很詫異。很多人只記得那頭會說話的驢,但若仔細閱讀,便能得到更多的啟示。

  摩押王巴勒遇到了麻煩。他允諾巴蘭,如果巴蘭同意咒詛以色列民,他就賞他財富萬貫。巴蘭小心翼翼地接受了,並說上帝怎麼吩咐,他就怎麼說。長話短說,最後巴蘭不僅沒有咒詛這個民族,反倒祝福了三次。於是,王怒氣沖沖,拒絕給巴蘭任何的報酬。

  巴蘭在離開之前,又附加了一條預言,還是免費的。“我看祂卻不在現時;我望祂卻不在近日。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民24:17)

了解“為什麼”

  巿場推廣員西門.斯涅克最近將“什麼”、“怎麼”、“為什麼”這三個詞發展成巿場概念。他根據此概念提出了一個“黃金圓環”,最中心的圓環是“為什麼”,中間一層是“怎麼”,最外面的一圈是“什麼”。這三個圓圈由外及內,代表了斯涅克提出的人類思考模式理論。首先,人們會問“什麼?”,其次是“怎麼?”,最終是“為什麼?”,斯涅克指出,明智的領袖和機構則以逆向的模式進行思考、行動及與人溝通。一個成功的領袖通常以“為什麼”開始。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巴蘭和巴勒。他們不約而同地看到了“什麼”,然後便想出了“怎麼”,卻從未問過“為什麼”。他們想做什麼?就是要從地上清除以色列人;怎麼才能做到呢?就是靠咒詛他們;他們卻從未提到為什麼以色列人會存在。當巴勒悒悒不樂、巴蘭又進退兩難時,上帝給了巴蘭最後一個預言,藉此揭示了“為什麼”:我愛他們。我想與他們永遠一起。我有一個計畫。

  將此種概念應用於上帝,就會讓我們大開眼界。從人類的視角來看,聖經中的上帝乃是一個逆向思維的溝通者。讓我們想一想耶穌和祂的門徒。在耶穌大部分的傳道生涯中,門徒總是感到迷惑不解。他們提問(什麼或怎麼),耶穌就回答(為什麼)。當尼哥德慕(尼哥底母)問“什麼”和“怎麼”時,耶穌卻回答“為什麼”(約3:16);當井旁的婦人問“什麼”時,耶穌也回答“為什麼”(約4:26)。在通往以馬忤斯的路上,耶穌從聖經各處揭示“為什麼”──我創造了你,我愛你,我想永遠與你在一起。“怎麼”,就是差遣愛子耶穌為你而死;“什麼”就很容易了,就是和祂永遠在一起。這兩個興奮的門徒一路奔跑回到耶路撒冷。當你明白了“為什麼”時,你的心靈和觀點角度就轉變了。逆向思維可以改變世界。

“為什麼”能改變一切

  教會也會錯誤地想“什麼”多於“為什麼”。我們告訴他人我們是什麼人,我們描述自己怎麼工作,但是經常不告訴人為什麼。是不是很耳熟?“你應該接受耶穌為你的救主。”(什麼);“要認識祂,你需要[去教會、成為素食者、改革你的生活習慣,讀更多的聖經……]”(怎麼);其中隱含的意思就是“這樣做會使你的生活更美好”(什麼)。有些人會來加入,但有很多人卻不會。這樣不怎麼振奮人心。

  然而,如果將順序顛倒過來又怎樣呢?“我相信耶穌是我的創造主、救贖主,是我最好的朋友”(為什麼)。“我相信耶穌很快就會回來,祂為我預備了一個家,使我可以永遠和祂在一起。因為祂愛我,所以祂應許要賜給我豐盛的福氣”(怎麼)。“你不想認識祂嗎?”(什麼)。我並不是說前一種方法不對,但是想強調那種方法並不一定使人心完全回轉。逆向思維能夠傳遞同情、仁愛、憐憫與恩典,然後人們就會回應。

  當我們用逆向思維去讀聖經的時候,可能會使你對上帝的認識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到處可見上帝的“為什麼”。傳達的信息就是因為祂愛你,所以祂要拯救你。當你理解這一點的時候,你就會有動力去告訴他人,上帝也會激勵你去改變世界。

全體總動員

  全體總動員是有關佈道工作的,是要讓我們熱情洋溢地向他人傳講耶穌。此項工作本應很容易,但實際卻不然。其主要原因是我們都被自己的思想所轄制。當我們理解了耶穌的“為什麼”時,事情就會發生變化;當我們理解“為什麼”要紀念安息日時,這一天就會出人意料地喜樂;當我們理解“為什麼”要敬拜上帝時,你就會願意跟其他信徒一起了。

  美國馬里蘭州的一間教會正是因這種“為什麼”的思考模式而改變。教會外的人們認為教會很大,卻很不友好。教友們覺得這事與自己無關,而是其他人的問題。牧師一而再地嘗試解決此所遇到的挑戰,但並沒有任何起色,教友們也不太支持。然而有一天,逆向思維改變了一切。

  當十餘名提名委員會成員聚在一起時,大家希望制定一個如何營造更加友好的環境的計畫。其領袖反覆強調要找到“為什麼”需要熱情。而大家則不斷在回答:什麼是熱情?怎麼變得熱情?然而這位領袖卻不斷在鼓勵大家要先思考“為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友好?我們為什麼在這裡?”三個星期之後,事情出現了轉機。那天,大家都特別高興。12位教友改變了整個教會。

  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這12人在牧師的支援下,招募了300多名教友前來參與一個名為“促進、宣傳、支持”團隊的新專案。這個團隊的成員因為耶穌愛他們(為什麼)而願去促進、宣傳並支持他們的教會與彼此。他們從每一個人進入教會開始就善用他們的恩賜,並用各種創新的方法使他們加入教會事工(怎麼)。那“什麼"呢?很久沒出現的教友又回來了,舉辦佈道會有人受洗歸主了,青少年人都紛紛和他們的朋友講論自己的教會,來自其他堂會的牧師也來諮詢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這種成功源於像耶穌一樣思考──逆向思維。

  另一間在瑞士馬薩尼奧的教會也有著類似的經歷。他們的教會萎縮到只有六位教友。他們缺乏願景和領導力,教會也不見增長。2010年5月,一位最年輕的教友決定要在上帝的幫助下擔任起領袖的角色。他雖然沒有傳道的經驗,但他願意應用所學過的企業管理的原則,並藉著禱告的力量使教會增長。

  這位年輕傳道人置人的福利於各項事工之上。他根據每位教友的恩賜,把責任分派給他們。他經常與教友溝通,在靈性上鼓勵他們。安息日早晨也因真誠歡迎每一位赴會者而發生了改變。在三年之間,這個小組從5人增加到40人,有9人受洗,而且教友年齡各異。2015年3月,這個小組正式成為教會。

  當然是上帝賜福了這些教會。他們改變了其思維模式,從“什麼”、“怎麼”轉變為先認識到“為什麼”,然後再去思考“怎麼”。這兩間教會都非常成功,他們不必再去解釋“什麼”──人們受到了鼓舞,非常願意參加並且委身於教會。

  全體總動員是要使用耶穌所賜給我們的每一恩賜。不僅如此,也要理解基督教的“為什麼”。當我們這樣去行時,不僅會改變自己,也會改變整個世界。



梅爾.珀伊利爾是《復臨信徒世界》的操作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