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健康
抗生素的兩難

近日我被診斷出肺炎,醫生給我開了一些抗生素。雖然我感到病得要命,只因甚麼藥我都不喜歡吃,所以一感到有所好轉,我就停止服藥。如果我之後再開始繼續服用剩餘的藥,是否安全呢?

  這個問題引人注意到幾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抗生素在對抗因細菌引起的感染和疾病上大有功效,其功用或是將細菌殺死,或是防止它們不斷繁殖。抗生素有益於控制感染,並且能夠在清除入侵細菌過程上,輔助身體的免疫系統。

  1928年亞歷山大.佛來明爵士最先發現了抗生素。到了1940年代二戰期間,青黴素(penicillin)才被用來治療受傷的士兵。這成功的經驗,開創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在使用抗菌劑(抗生素)對抗細菌上取得進展。自從那時開始,許多不同品種的抗生素製成了,甚至可謂“設計者”類型的抗生素,瞄向那些控制細菌繁殖的特殊機制,並能殺死細菌。

  抗生素的發現與提煉之旅縱然如此令人興奮,它也產生了無數的問題。有些人不能適應某些抗生素,這種不適應包括從可能導致死亡的嚴重過敏反應到皮疹、輕微至中度拉肚子,以及在本來感染之上併發的真菌感染,例如念珠菌。

  另外,不計其數的細菌已經對使用過的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佛來明在一開始使用青黴素時就注意到了這一特徵。這就使得人們不得不結合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同時也已經研發了稱為第三代、第四代的特效抗生素。人們認識抗藥性已經很多年了,這些微生物由噬菌體和質體介導產生基因變異。這些DNA(基因物質)的小分子,或者說“包裹”,可以從一個細菌轉移到另一個細菌。近日,中國的科學家已經注意到一個重要而令人擔憂的發展,就是:某些細菌具有能力,橫向地在不同細菌菌株之間,轉移這種抗藥性。此現象是在對一些食用動物(例如豬)的常規監測中發現的,並顯示首次觀察到對多粘菌素E(colistin)的抗藥性。這讓科學界大大的驚慌失措,擔心如果抗藥性繼續發展,抗生素實際且有益的功效能將終結!儘管如上描述的抗藥性目前只限於中國,但預測會遍佈全世界。

  回到你的問題:即使在治療完成之前你已經感覺好轉,也要完成抗生素的一個療程。這會降低抗生素抗藥性的程度。絕不應該使你的藥瓶裡有剩餘的抗生素。也鼓勵在你影響範圍內的人們也如此做。

彼得.蘭德里斯是認證核子醫學心臟科醫生,全球總會健康事工部幹事。
亞蘭.漢迪塞得是認證婦科醫生,全球總會健康事工部前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