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分享
上帝的义路

简单,容易,不复杂
威廉.约翰逊

  这位真诚的青年男子日以继夜地迫切挣扎,想要与上帝和好。他折磨他的身体、禁食祈祷、费尽心思去承认他所犯下的每一项罪。可是无济于事。经过几小时的忏悔之后,他在夜里被一种非常恐怖的思想所惊醒:那些想不起来、仍然未承认、将要使他在愤怒的上帝面前被定罪的那些罪该怎么办呢?

  这个挣扎的人就是修士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就是在他这种为寻求义而拼命的精神下诞生的。路德尝试了所有他当时代教会所提供的赐人平安的方法,然而都是徒然。但是,最终他通过研究保罗的《罗马书》找到了他所急切渴望的。

  日后,他写道:“我日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到‘上帝的公义’真正是指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时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1

  路德的这个使人释放的发现对当时的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思想。我们不是要以人为的努力去赚取上帝的义,而是当我们信靠上帝时,祂就会白白地把祂的义算在我们的身上;不是我们的努力,而是上帝的恩赐;不是因着我们的好行为,而是因着信。这就是上帝的义路。

  罗马书满载着这个荣耀的确据。这真是福音,是好消息。“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 ‘义人必因信得生’。”(罗1:17)“但如今,上帝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先知为证:就是上帝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罗3:21,22)

耶稣的教训

  在路德发现因信称义这个使人释放的好消息很久以前,耶稣就曾强调过这个概念。祂并没有像保罗那样采用严谨的理性辩论,而是使用了消除人敌意的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实例和比喻。

  耶稣时代的宗教领袖所建立与阐述的神学都是以律法为中心的。他们在摩西五经中找出613条戒律,此外又加上了一系列口述的传统,旨在为613条规定加以说明。因此,十诫中单单一条安息日的诫命,他们就加上了一个很长的列表,特别指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耶稣与文士和法利赛人在宗教观点上起了严重的冲突。在山上宝训中,祂告诉祂的听众:“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耶稣质疑其有关洁净礼仪的规定,祂说:“你们诚然是废弃上帝的诫命,要守自己的遗传。”(可7:9)

  耶稣提高了义的标准,以致那试图借谨慎遵守细节而取悦于上帝的整个体系,在其自身的重压下倒塌了。祂教训说,上帝眼中的义不只是不杀人、奸淫等等。上帝的义甚至包括我们的思想和动机,因此仇恨与欲望就使我们成为了违背律法的人(参阅太5:21-47)。这种义完全是一道新命令,这是远非人力能达到的,是犹太宗教教师所从未拥有过的。这个义的要求如此之高,以致没有人能获得。这是一种只有上帝才能白白赐给我们的义。

  耶稣的比喻再三地使祂的读者惊奇甚至是震惊,因为它们颠覆了世界运作的方式。这里有一个工人只工作了一小时却与工作了一整天的人得到了相同的工资(太20:1-16)。这里有两个人去圣殿祷告,一个是一生严格遵守律法的法利赛人,一个是为可恶的罗马统治者收税并因奸诈致富而遭人鄙视的税吏。当这个法利赛人祷告时,他因不像那个税吏而感谢上帝,当然是不像站在他附近的那个税吏。相比之下,那个税吏只是低着头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13)

  但是真出乎意料!上帝竟悦纳了那个税吏的祷告,而不是法利赛人的祷告。

  在另一个比喻中,耶稣讲到一个国王预备了一个丰盛的筵席。他邀请了一些客人,但是他们却因为不是理由的理由都拒绝前来。于是国王命令他的仆人到大街小巷去,把所有遇见的人都带来赴席。这些新客人是混杂的一群人,但是国王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件婚礼礼服。然而,后来当他向这些客人致意时,却发现有一个人没有穿礼服。于是他下令把那人从筵席中赶出去(太22:1-14)

  虽然耶稣讲道的方式与保罗不同,但是他们的理念却是相同的:我们不能赚得上帝的义;这是祂赐给我们的。我们只需信靠祂,接受祂的恩赐。

在旧约圣经中

  有些基督徒在旧约与新约之间画了一条很粗的线,他们认为前者是行为的时代,后者是恩典的时代。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信称义就如一条金线贯穿在创世记与启示录之间。

  我们读到:“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15:6)使徒保罗在罗马书(4:1-4)和加拉太书(3:6-9)中同时强调了这节经文。耶利米称耶和华为:“耶和华我们的义”(耶23:6)。多么奇妙的名字啊!它给绝望的罪人带来了希望。在撒迦利亚书中,先知在异象中看到大祭司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他预表有极大需要的以色列百姓;然而接下来便有一道安慰的信息从天而来:“你们要脱去他污秽的衣服……我使你脱离罪孽,要给你穿上华美的衣服。”(亚3:4)

  旧约圣经中还有许多因信称义的例证。在以赛亚书52:13-53:12中我们找到了一段对那位“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赛53:12)的受苦之仆人的感人描述:“祂被藐视,被人厌弃……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第3-6节)

  在这里,在耶稣出生约700年之前,我们找到了我们救主使命的概述。在这里我们可以凝视上帝拯救这个失丧世界之计划的核心:上帝的独生子,祂受苦的仆人,祂自己背负着我们的罪疚和羞辱。

在复临信徒的历史中

  在每个时代中,福音都似乎显得太好而令人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无论何时传福音,总是会激起反对的,正如保罗把福音带到加拉太的情形一样。因此,并不出乎意料,复临信徒的历史针对因信称义也显出了一幅混杂的图片。

  早期的复临信徒传道人感到蒙召要去宣扬安息日的重要性,因此常常注重律法超过注重福音。他们过多地讲论律法,以致怀爱伦说他们的讲道“像基利波山一样贫瘠。”2事态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举行的1888年总会代表大会上达到了高潮。两位年轻的传道人埃尔列特.瓦格纳(Ellet J. Waggoner)和阿隆周.琼斯(Alonzo T. Jones)宣告了称义与成义唯独藉信(righteousness by faith alone)3的主题。教会领袖们认为这样强调会削弱支持律法和安息日的理由,因此强烈地反对他们。因此瓦格纳和琼斯独自反对总会会长乔治.巴特勒(George I. Butler)和《评阅宣报》编辑乌利亚.史密斯(Uriah Smith),以及其他忠实的拥护者。

  然而他们不完全是孤立的!有一位领袖公开支持了他们,就是怀爱伦。然而,事态发展得并不乐观,她发现她的勉言被拒绝了。

  然而福音是无法阻挡的,正如过去的各世代一样。1888年总会大会之后,尤其是在怀爱伦著作的带领下,因信称义与成义3的信息逐渐有了进展,越来越广,越来越远,直至它成为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正式教义。

  怀爱伦执笔的有关福音的最优美的表达无处不在。她写道:“基督受了我们所该受的罚,使我们能得他所该得的赏。他为我们的罪他原是无份的被定为罪,使我们因他的义我们原是无份的得称为义。他忍受了我们的死,使我们能得他的生。‘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4

  在解释“没有穿礼服”这个耶稣的比喻时,她写道:“惟有穿上基督亲自所预备的外衣,才能使我们有资格来到上帝的面前。基督要将这外衣,祂自己的义袍,披在每一个悔改相信的人身上。祂说:“我劝你向我……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启3:18)

  “这一件由天上机杼织成的义袍,其中没有一丝一缕出自人的心裁。”5

  在复临信徒为福音争论时,编辑乌利亚.史密斯在《评阅》里写了一系列的评论。他辩称我们需要基督的义好使我们称义,然而当我们接受基督后,我们必须发展一种我们遵守律法的义。怀爱伦在她的信中一针见血地指责了他。她说她读过了史密斯的评论,并说一位“圣者”站在了她身边,并告诉她乌利亚.史密斯“好像一个盲人正走进敌人预备好的网罗中,但是他并未感到任何危险,因为他以光为暗,以暗为光。”6

  在所有怀爱伦有关因信称义的众多珍宝中,这是我最喜欢的:“那情愿接受而非出于配得、感到他无法报答如此之爱、愿意把所有的怀疑和不信都抛置一旁、像孩子一样来到耶稣脚前的人,永恒之爱的所有宝藏都是免费、永恒的礼物。”7

一个问题

  我的朋友,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你是否甘心接受,而非因配得呢?你愿意承认你所有的义,你所有的行为、服侍、好的生活在上帝的圣洁前都算为无有,只是污秽的衣服吗?你愿意放下所有人的自夸和所有的骄傲,单单接纳上帝的义为祂奇妙恩典的免费礼物吗?



1、罗伦培登著,古乐人、陆中石译,《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南京: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42页。

2、《评阅宣报》,1890年3月11日。

3、编译按:英文的righteousness by faith,是本会惯用的神学词组,函盖了因信称义(justification by faith)与因信成义(sanctification by faith)两个道理。怀爱伦写道:“我们所藉以称义的义,乃是归于我们的;我们所藉以成圣的义,乃是授与我们的。前者是我们进入天国权利的根据,后者是我们为天国所作的配备。"(《告青年书》第一篇,第38段)罗马天主教单单强调的因信成义──授与人的义,马丁.路德产生的基督新教信义宗教会则较强调的因信称义──归与人的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这两者中并没有用非此即彼来排除其中一项,righteousness by faith一语同时强调两者。2014年,天主教香港教区、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和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的代表,就罗马天主教会与世界信义宗联会在1999签署的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文件,在香港举行了互认合一中文译本暨两教版本典礼,就中文译本共同签署,这份中文译本名为《信义宗教会与天主教会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因着双方各自的神学强调,在中文上天主教会使用“成义",信义宗教会使用“称义",突显了双方在神学上的分歧。

4、《历代愿望》,第一章,第19段。

5、《天路》(又名《基督比喻的实训》或《隐藏的珍宝》),第二十四章,第16,17段。

6、1889年第55号信函,《怀爱伦1888年资料》,原文第336页。

7、1892年第19e号信函,《怀爱伦手稿》第8卷,原文第186页。



威廉.约翰逊是《复临信徒世界》前编辑,现已退休,与妻子诺琳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罗马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