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临遗产
葛立德:复临信徒教育的伟人

最有意义的经历便是服务。
雷尔.西泽

  预言之声的名嗓──女低音独唱家戴尔.德尔克(Del Delker)、杰出的考古学家兼拉西尔拉大学荣休校长罗伦斯.葛立德(Lawrence T. Geraty)2,以及阿瑟.麦克斯韦叔叔(Uncle Arthur Maxwell)两位杰出的儿子──编辑罗伦斯(Lawrence)和教会史学家默文(Mervyn),都有着一个共通点,就是都与复临信徒宣教士兼杰出的教育家葛立德(Thomas Sinclair Geraty)有关联,或是其学生,或是其学徒,或是其子。



1950葛立德从南京撤到香港后不久的个人照。
葛立德,探险家

  年轻的葛立德曾于1936年12月31日登上金门桥其中一座塔的顶端,并于次年,即1937年1月1日才攀下来。这都正意味着及装备着他未来充满探险的生活。不过,他的宣教之旅比这些更具意义。

  乘坐浅间丸号(Asama Maru)到达上海后他开展中国宣教职务,但很快便因着二战爆发,日本占领了中国的海岸而撤去缅甸。后来,仰光遭到轰炸,葛立德和家人不得不再次转移,飞往中国中部。在那里,他和妻子黑泽尔(Hazel)在位于重庆附近的松堡(大堡)3三育研究社担任教职。

  他的历险不只船只、飞机和死里逃生。在松堡,葛立德担任研究社的事务主任时,学会了以大米为货币。当疯狂的通货膨胀使民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由20:1上涨为56000:1时,葛立德认为以大米代替民国货币作为学生的学费是附合常理的,因为民国货币会贬值到什么地步已是不能预测,或者说,当时民国货币已贬值到近乎毫无价值。

  在松堡,他和黑泽尔用中文授课,那是战争期间在缅甸学的。他们也学着爱其学生并爱着重庆这地方,原因是他在校园的这段经历,也因这里是他与同工们柯尔义(Carl Currie)4、王震辉(James Wang)和刘福安(Herbert Liu)5一同被按立的地方。

  战后,回美国加州休假后不久,葛立德一家四口(罗讷德.道格拉斯6的诞生后)返回中国,在南京附近的桥头镇展开建立三育研究社的工作。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埃德文.麦克维克(Edwin McVicker)生在重庆,但因战争期间缺乏医疗用品,他还是个婴孩时就夭折了,并在上海埋葬。

  在桥头镇,葛立德的生活中仍戏剧不断。他刚建成几座新楼,并且开始运作起来时,毛泽东的军队开始向桥头镇这方向前进。他一家不得不沿长江而下撤到上海,然后再到香港。在那里,受任在清水湾带领华南三育书院,该校现仍存在,为香港三育书院。



葛立德晚年时与他的三个子女罗恩、拉理和凯思琳9合照。
到中东地区

  1951年,葛立德接受了全球总会的邀请,到黎巴嫩的贝鲁特去担任中东大学校长,他乐意至极地接受这个任命。有一段时期,他也身兼教会中东分会的教育部干事,走访该地区各国、组织教育工作并为大学招生。他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一次就是当他错过了由贝鲁特飞往伊朗的航班。令他伤感的是,他能从所乘坐的下一航班上清楚地目睹那一架撞毁在德黑兰的客机,机上所有乘客遇难。葛立德明白他存立是有着上帝的旨意。第四个小孩子凯思琳.玛莉——终于是个女儿,也是他最小的一个孩子,她在贝鲁特的美国大学医院出生,为葛立德一家带来无限的喜悦。

更多的学术成就

  葛立德后来在休假期间在南加州大学完成了两个教育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具备如此资格,他也接受了邀请,于1960年加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全球总会的高等教育部为一份子。除了编辑《复临教育期刊》(Journal of Adventist Education)外,他感到有一个任务尤其有意义──他走访了世界各地本会的高等教育学府,致力于帮助这些学府通过当地的教育认可资格。他也开始为各地方教会大学的教授们举办每四年一次的学术会议。

  1970年,他成为了安得烈大学教育学院(当时只是一个系)的院长7,创建了本会首个教育博士课程,并加强了学校与世界的联系。

  1977年,葛立德放下本会的事务正式退休,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安格温。他在那里陪伴年迈的父亲。这期间,他在自己的母校太平洋联合学院和附近的魏玛学院(Weimar College)做志愿服务工作。他父亲去世后,他开始认真作画,主要是到纳帕谷(Napa Valley)写生。他家人收藏了至少有200幅他所作的画。他的退休生活,在经历了多年来戏剧般的生活后,他可以对世界重新诠释并进行艺术再造。与此同时,他于1982至1985年间以义务性质担任夏威夷区会教育部的主理。在黑泽尔的陪伴下,他乐于招待来岛的旅游的家庭。

在夏威夷患癌而愈

  在夏威夷期间,葛立德因患上了结肠癌。他搬到马萨诸塞州住,以靠近他当医生的儿子罗恩(Ron)8和那位照顾他的女儿凯瑟琳(Kathleen),他们带他到新英格兰纪念医院找外科专家阿伦.博克(Allan Bock)诊治。这次的治疗成为了这位在上帝里能坚强的儿子生命中又一难忘的事件。

  博克医生从手术室出来,解释这次手术是多么困难和复杂的。并指出他不能保证葛立德能多活好几个月。但那位赋予博克精湛医术,并葛立德生命的上帝,祂让葛立德享有更长寿命。他仍可享有近30年充满祝福的人生。这些年里他义务为大西洋联合学院服务(他的大儿子罗伦斯.葛立德在那里任校长),也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远东总会制作教育政策指南(education policy handbook)的时间。

  后来,罗伦斯出任拉西尔拉大学校长后,他的父亲随他又回到了加州。葛立德在那里组织了中东人团契以维系他们本族。2001年,在他的妻子去世后,葛立德重振自己,在黎巴嫩中东大学的教室里享受了一年教学生活,这一年,他已经86岁高龄了。结束了中东大学的教学生涯后,葛立德返回美国加州寻找更多的宣教之旅。拉西尔拉大学在两方面成全了他:在国际研究生宿舍当了3 年舍监; 另担任教育系助教 ——他十分享受指导华人博士生写作论文。

再次退休

  距首次退休的15年后,94岁的葛立德再次退休,他最后的五年时光是在阅读中文圣经中渡过;根据他对圣经的研究隅尔创作一下诗句;骑健身单车,绘画。此外,在琳达谷护养院(Linda Valley Care Center)(这是他最后的住所),他有时每周进行十次的座谈会,与院友一起研究圣经或朗读诗句。于2013年12月23日,葛立德安睡了。

  尽管他年轻时的经历是如何剌激,无论登桥塔,还是屡次逃离战火和坠机意外,这些都不是人们记忆最深的。《复临教育期刊》的资深编辑贝弗利.朗布尔(Beverly Rumble)的话简明扼要地表述了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和贡献——“复临教育的伟人”。



译者注释:

1. 葛立德的译名和文中部分资料翻译时的查证乃根据中华圣工史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华圣工史》(下),(香港:华安联合会,2002),747-8页。
2. 文中葛立德的儿子──拉西尔拉大学校长罗伦斯.格雷帝(Lawrence T. Geraty)和相片中的拉理(Larry)是同一人,下同。
3. 根据中华圣工史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华圣工史》(上), 332-42页,那地方名为松堡;根据《中华圣工史》(下), 747-8页,那地方名为大堡。如今该地方名为大堡。
4. 译名根据《中华圣工史》(下), 732-4页。
5. 首先根据《中华圣工史》(下), 747-8页,葛立德于1944年在重庆被按立,再根据http://www.adventisminchina.org/table-of-names/national-workers的资料,于1944年在重庆被按立的牧师是刘福安,而王震辉的英文名与本文原文一致,按立地点也是重庆,只是年份有一年之差。
6. 文中葛立德的儿子罗讷德.道格拉斯(Ronald Douglas)和当医生的儿子罗恩(Ron)是同一人。
7. 当时只称为系主任。
8. 见6。
9. 见2和6。



雷尔.西泽是《复临信徒世界》的副编辑,十分敬仰属灵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