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预言之灵
上帝的使者——在“黄金岁月”里

回顾怀爱伦的一生和遗产,1900-1915年
提姆.博瑞尔

  怀爱伦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服侍九年后返回美国,她可能希望能得享应有的平静的退休生活。1900年9月,还有几周才到她73岁的生日。然而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里,她还不得不着手处理教会组织、其主要的机构及其神学支柱中至关重要的挑战。



讲台中央:1906年,怀爱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罗马琳达向聚集人群讲话。
组织的改革

  在回来的六个月里,怀爱伦仍在适应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新家“榆园”,她启程去往密歇根州的巴特溪(Battle Creek),去参加1901年的总会代表大会。她提早几周出发,以便到访她儿子怀德生曾开创在前奴隶小区的教育和布道工作的几个地方。这次大会于1901年4月2日正式召开,但在其前期会议中就已经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主要组织需要进行改革。怀爱伦知道这挑战是巨大的。她向各代表透露说:“在离开加州之前我很困惑。我不愿来到巴特溪。我害怕我不得不背负的重担会夺走我的生命。”1

  当从今日我们的位置上回顾时,我们能认出上帝在组织改革中直接带领。这次组织改革,是教会领袖因应怀爱伦对结构改革的呼吁,在1901年总会代表大会中落实,并在1903年总会代表大会上得以完善的。怀爱伦呼喊:“在这次会议中,事情发生了如此的转机,我此生从未感到这样吃惊过。这不是我们的工作。这都是上帝的带领。”2

机构的危机

  就在一年里,教会有两所重要机构被火焚毁:世界闻名的巴特溪疗养院(1902年2月18日)和评阅宣报出版社大楼(1902年12月30日)。上帝将这些灾难中应该汲取的教训指示给怀爱伦,她将此教训与属灵使命的丧失联系到一起。3

  教会领袖遵从怀爱伦的指示把教会总部搬离了巴特溪,最后选定了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不远的塔科马公园。怀爱伦在那里帮助开办了一所新的大学和新的疗养院。就是今天的华盛顿复临大学和华盛顿复临医院。

  怀爱伦除了不断地呼吁要在“世界各地”4 建立疗养院,还意识到了教会提供以信仰为基础的医学培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失去了巴特溪疗养院后。那些不知道如何应付财政问题的教会领袖们极其犹豫,但是怀爱伦力劝他们立即在加州罗马琳达购买地产。1905年6月,在视察那块地时,怀爱伦“不断地说,她认出了这就是她在四年前在异象中所看到的同一块地。”5购买过程中上帝的祝福是显而易见的,借着来自上帝的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帮助,总款项在最初开价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付清了。6正如许多教会机构所言,若不是上帝借着祂的信使在带领,就不会有今天的罗马琳达大学和医疗中心的存在。

神学的威胁

  当她还在澳大利亚,还有七个月才乘“莫阿纳号”返国时,怀爱伦蒙指示“错误的理论及方法将被带进我们的帐棚大会中。”7在1901年她呼召组织改革的全球总会大会中,怀爱伦不得不面对被称为“圣洁肉身”(holy flesh) 8的、关于信徒成圣的狂热的完美主义的教导。在她纠正性的教导中她还分享了这个座右铭:“我们不必担心基督和上帝怎么看我们,而是要知道上帝怎样看待我们的替罪羔羊基督。”9

  然而之后还有更大的威胁。代表教会医疗工作的约翰.哈维.克洛格(家乐)医生和教会主流事工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了。把争论推向高潮的是克洛格发表的《活的圣殿》一书(1903年),书中提到的上帝位格的理念使教会的主要领袖感到惊恐。怀爱伦指出克洛格的教导会导致狂热主义,与1844年大失望之后,她最初布道时所遇到的狂热主义一样。她以最强烈的措辞公开地抨击了他的理论,但同时也努力尝试把他从属灵的危机中解救出来。

  怀爱伦反对泛神论的清晰证言使教会处于圣经根基上,然而之后的七年中所谓的“新亮光”的吸引力两度威胁着教会共同的使命。首先是A.F.巴棱杰有关基督圣所服务的教导,其次是杰出的教会领袖之间有关但以理书第八章、十一章和十二章里“日常的”一词的翻译而产生的激烈争论。11

  尽管怀爱伦采取了清晰、公开的立场驳斥了克洛格和巴棱杰的教导,然而她并没有加入有关“日常的“一词的讨论中,来表达其喜欢某一种观点。与之前的那些异端相比,怀爱伦说除了“不该做任何加剧此问题的事”之外,她“对于所讨论的内容并未得到任何指示。”12

“凭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

  怀爱伦呼吁合一并促使教会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使命上,这便实现了弗4:11-16中所论述的圣灵恩赐的目的之一。

  在怀爱伦布道生涯结束的年日里,她时常强调教会信徒当以真基督徒的礼貌——要从家中开始——彼此相待的重要性,以及基督里的合一意味着消除由民族主义与种族主义而引起的阻碍的重要性。13

  从1900年到1915年7月16日怀爱伦逝世期间,她出版了经典著作《教育论》(1903)和《服务真诠》(又名《服务真诠》)(1905),并完成了历代之争丛书。她还发行了《教会证言》卷6-9及其他书,以及在教会公报中的定期写作。

  在她最后一次写给总会代表大会的信息中(她因高龄而未能出席),怀爱伦回顾了她与上帝的子民在过去的70年间的联系。

  “困难必会增加,”她告诉他们,“然而愿信靠上帝的我们彼此鼓励。愿我们不降低标准,而是要提高之,仰望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当我想到以色列的上帝仍在带领祂的子民,并且祂会一直与他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之时,我就倍受鼓舞与祝福。”14



1 怀爱伦,《总会公告》,1901年4月12日, 原文204页。
2 同上,1901年4月25日,原文464页
3 参见怀爱伦,《教会证言》卷8,原文97-103页
4 同上,卷7,原文51页
5 D. E. Robinson, The Story of Our Health Message (Nashville: Southern Pub. Assn., 1943), p. 350.
6 参见Richard A. Schaefer, Legacy ( Legacy Pub. Assn., 2005), pp. 139-144;Arthur L. White, Ellen G. White: The Later Elmshaven Years (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1982), vol. 6, pp. 22-28。
7 怀爱伦信函132, 1900(载于《信息选粹》,卷2, 原文37页)
8 回顾这个教训和怀爱伦对此的反驳,参见怀爱伦,《信息选粹》卷2,原文31-39页;Arthur L. White, Ellen G. White: The Early Elmshaven Years (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Pub. Assn., 1981), vol. 5, pp. 91-113;D. Fortin and J. Moon, The Ellen G. White Encyclopedia (Hagerstown, Md.: Review and Herald Pub. Assn., 2013), pp. 873, 874。 9 怀爱伦,《总会公报》,1901年4月23日,420页(重印于《信息选粹》卷2,原文32,33页
10 参见A. L. White, The Early Elmshaven Years, vol. 5, pp. 280-306。
11 有关巴棱杰,参见同上,405-413,425-428页。有关“日常”一词,参见A. L White, The Later Elmshaven Years, vol. 6, pp. 246-261, and D. Fortin and J. Moon, pp. 751-754。
12 怀爱伦手稿1910年11号,和信函1910年62号,(载于《信息选粹》卷1,原文164-168页)
13 参见怀爱伦,《教会证言》卷9,179-226页
14 怀爱伦,《总会公报》,1913年5月27日,164页(重印于《信息选粹》,卷2,原文406页)



提姆.博瑞尔是美国马里兰州银泉市怀爱伦著作托管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