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臨遺產
葛立德:復臨信徒教育的偉人

最有意義的經歷便是服務。
雷爾.凱撒

  預言之聲的名嗓──女低音獨唱家戴爾.德爾克(Del Delker)、傑出的考古學家兼拉西爾拉大學榮休校長羅倫斯.葛立德(Lawrence T. Geraty)2,以及亞瑟.麥克斯韋叔叔(Uncle Arthur Maxwell)兩位傑出的兒子──編輯羅倫斯(Lawrence)和教會史學家默文(Mervyn),都有着一個共通點,就是都與復臨信徒宣教士兼傑出的教育家葛立德(Thomas Sinclair Geraty)有關聯,或是其學生,或是其學徒,或是其子。



1950葛立德從南京撤到香港後不久的個人照。
葛立德,探險家

  年輕的葛立德曾於1936年12月31日登上金門橋其中一座塔的頂端,並於次年,即1937年1月1日才攀下來。這都正意味着及裝備着他未來充滿探險的生活。不過,他的宣教之旅比這些更具意義。

  乘坐淺間丸號(Asama Maru)到達上海後他開展中國宣教職務,但很快便因着二戰爆發,日本佔領了中國的海岸而撤去緬甸。後來,仰光遭到轟炸,葛立德和家人不得不再次轉移,飛往中國中部。在那裏,他和妻子黑澤爾(Hazel)在位於重慶附近的松堡(大堡)3三育研究社擔任教職。

  他的歷險不只船隻、飛機和死裡逃生。在松堡,葛立德擔任研究社的事務主任時,學會了以大米為貨幣。當瘋狂的通貨膨脹使民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由20:1上漲為56000:1時,葛立德認為以大米代替民國貨幣作為學生的學費是附合常理的,因為民國貨幣會貶值到什麽地步已是不能預測,或者說,當時民國貨幣已貶值到近乎毫無價值。

  在松堡,他和黑澤爾用中文授課,那是戰爭期間在緬甸學的。他們也學著愛其學生並愛著重慶這地方,原因是他在校園的這段經歷,也因這裏是他與同工們柯爾義(Carl Currie)4、王震輝(James Wang)和劉福安(Herbert Liu)5一同被按立的地方。

  戰後,回美國加州休假後不久,葛立德一家四口(羅納德.道格拉斯6的誕生後)返回中國,在南京附近的橋頭鎮展開建立三育研究社的工作。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埃德文.麥克維克(Edwin McVicker)生在重慶,但因戰爭期間缺乏醫療用品,他還是個嬰孩時就夭折了,並在上海埋葬。

  在橋頭鎮,葛立德的生活中仍戲劇不斷。他剛建成幾座新樓,並且開始運作起來時,毛澤東的軍隊開始向橋頭鎮這方向前進。他一家不得不沿長江而下撤到上海,然後再到香港。在那裡,受任在清水灣帶領華南三育書院,該校現仍存在,為香港三育書院。



葛立德晚年時與他的三個子女羅恩、拉理和凱思琳9合照。
到中東地區

  1951年,葛立德接受了全球總會的邀請,到黎巴嫩的貝魯特去擔任中東大學校長,他樂意至極地接受這個任命。有一段時期,他也身兼教會中東分會的教育部幹事,走訪該地區各國、組織教育工作並為大學招生。他與死亡擦肩而過的一次就是當他錯過了由貝魯特飛往伊朗的航班。令他傷感的是,他能從所乘坐的下一航班上清楚地目睹那一架撞毀在德黑蘭的客機,機上所有乘客遇難。葛立德明白他存立是有着上帝的旨意。第四個小孩子凱思琳.瑪莉——終於是個女兒,也是他最小的一個孩子,她在貝魯特的美國大學醫院出生,為葛立德一家帶來無限的喜悅。

更多的學術成就

  葛立德後來在休假期間在南加州大學完成了兩個教育碩士學位和一個博士學位。具備如此資格,他也接受了邀請,於1960年加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的高等教育部為一份子。除了編輯《復臨教育期刊》(Journal of Adventist Education)外,他感到有一個任務尤其有意義──他走訪了世界各地本會的高等教育學府,致力於幫助這些學府通過當地的教育認可資格。他也開始為各地方教會大學的教授們舉辦每四年一次的學術會議。

  1970年,他成為了安得烈大學教育學院(當時只是一個系)的院長7,創建了本會首個教育博士課程,並加強了學校與世界的聯繫。

  1977年,葛立德放下本會的事務正式退休,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安格溫。他在那裏陪伴年邁的父親。這期間,他在自己的母校太平洋聯合學院和附近的魏瑪學院(Weimar College)做志願服務工作。他父親去世後,他開始認真作畫,主要是到納帕谷(Napa Valley)寫生。他家人收藏了至少有200幅他所作的畫。他的退休生活,在經歷了多年來戲劇般的生活後,他可以對世界重新詮釋並進行藝術再造。與此同時,他於1982至1985年間以義務性質擔任夏威夷區會教育部的主理。在黑澤爾的陪伴下,他樂於招待來島的旅遊的家庭。

在夏威夷患癌而癒

  在夏威夷期間,葛立德因患上了結腸癌。他搬到麻塞諸塞州住,以靠近他當醫生的兒子羅恩(Ron)8和那位照顧他的女兒凱薩琳(Kathleen),他們帶他到新英格蘭紀念醫院找外科專家阿倫.博克(Allan Bock)診治。這次的治療成為了這位在上帝裏能堅強的兒子生命中又一難忘的事件。

  博克醫生從手術室出來,解釋這次手術是多麼困難和複雜的。並指出他不能保證葛立德能多活好幾個月。但那位賦予博克精湛醫術,並葛立德生命的上帝,祂讓葛立德享有更長壽命。他仍可享有近30年充滿祝福的人生。這些年裏他義務為大西洋聯合學院服務(他的大兒子羅倫斯.葛立德在那裏任校長),也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遠東總會製作教育政策指南(education policy handbook)的時間。

  後來,羅倫斯出任拉西爾拉大學校長後,他的父親隨他又回到了加州。葛立德在那裏組織了中東人團契以維繫他們本族。2001年,在他的妻子去世後,葛立德重振自己,在黎巴嫩中東大學的教室裏享受了一年教學生活,這一年,他已經86歲高齡了。結束了中東大學的教學生涯後,葛立德返回美國加州尋找更多的宣教之旅。拉西爾拉大學在兩方面成全了他:在國際研究生宿舍當了3 年舍監; 另擔任教育系助教 ——他十分享受指導華人博士生寫作論文。

再次退休

  距首次退休的15年後,94歲的葛立德再次退休,他最後的五年時光是在閱讀中文聖經中渡過;根據他對聖經的研究隅爾創作一下詩句;騎健身單車,繪畫。此外,在琳達谷護養院(Linda Valley Care Center)(這是他最後的住所),他有時每週進行十次的座談會,與院友一起研究聖經或朗讀詩句。於2013年12月23日,葛立德安睡了。

  儘管他年輕時的經歷是如何剌激,無論登橋塔,還是屢次逃離戰火和墜機意外,這些都不是人們記憶最深的。《復臨教育期刊》的資深編輯貝芙麗.朗布林(Beverly Rumble)的話簡明扼要地表述了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和貢獻——“復臨教育的偉人”。



譯者注釋:

1. 葛立德的譯名和文中部分資料翻譯時的查證乃根據中華聖工史編輯委員會編著,《中華聖工史》(下),(香港:華安聯合會,2002),747-8頁。
2. 文中葛立德的兒子──拉西爾拉大學校長羅倫斯.格雷帝(Lawrence T. Geraty)和相片中的拉理(Larry)是同一人,下同。
3. 根據中華聖工史編輯委員會編著,《中華聖工史》(上), 332-42頁,那地方名為松堡;根據《中華聖工史》(下), 747-8頁,那地方名為大堡。如今該地方名為大堡。
4. 譯名根據《中華聖工史》(下), 732-4頁。
5. 首先根據《中華聖工史》(下), 747-8頁,葛立德於1944年在重慶被按立,再根據http://www.adventisminchina.org/table-of-names/national-workers的資料,於1944年在重慶被按立的牧師是劉福安,而王震輝的英文名與本文原文一致,按立地點也是重慶,只是年份有一年之差。
6. 文中葛立德的兒子羅納德.道格拉斯(Ronald Douglas)和當醫生的兒子羅恩(Ron)是同一人。
7. 當時只稱為系主任。
8. 見6。
9. 見2和6。



雷爾.凱撒是《復臨信徒世界》的副編輯,十分敬仰屬靈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