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約瑟的檔案

我們如何能在艱難的環境中度過道德困境?
傑拉德.克凌貝爾

  我們生活在一個對錯界限極其模糊的世界。政治界、商業界甚至宗教界的領袖都談到了透明度並迫切需要道德上的領袖。然而我們通常所見到的卻是貪婪、自以為是、對權力的渴望以及對道德絕對原則的公然漠視。一些大公司多年以來一直巧妙地規避政府的規章制度,去走捷徑並提高底線,這些現象還可以怎樣解釋呢?這個信息是很清晰的:如果沒有人抓到你的話,就繼續做吧!

  我們這些跟隨耶穌的人也免不了這些巨大的道德挑戰和試探。事實上,當我們決定全心真誠地跟從耶穌時,好像事情反而會更複雜。想想無數為安息日問題掙扎的復臨信徒,他們要在對主的敬虔與對家人的供養之間做出選擇。在一些國家裡賄賂顯然成為了經商,甚至是經營所有生意的唯一手段。生活常是複雜並混亂的,作為跟隨基督的人,我們常常奮力要找到聖經真理所指出的道路。

道德與聖經

  道德通常被理解為支配一個人或是一個群體行為的道德準則。這些道德準則對我們的生活及共事的方式至關重要。這些準則是我們與外界相處時的指導原則,對於基督徒來說,道德是源於聖經的。事實上,基督徒的道德觀就是實踐神學。

  當我們想到道德觀時,往往會想到法律或是能控制個人及其與團體間關係的清楚的陳述。然而,道德原則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可以在故事中找到的。實際上,在大多數文化中,我們都是從所聽的故事中學到應如何生活的。

  聖經故事充滿了個案的研究,需要我們謹慎對待。使道德內在化的最佳方法不是背誦一系列應該做的事和不可做的事。我們最好要明白原則,然後再看他們怎樣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因此上帝只給了我們十條誡命,但卻記錄了幾百個故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子民是如何與道德挑戰作鬥爭的。我們會看到他們的得勝,我們也會感受到他們失敗時的痛苦。

一個白手起家的故事

  在創世記37-50章,約瑟的故事為我們面對個人和團體的道德挑戰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你記得這個故事的要點:雅各的寵兒約瑟,一天被他的哥哥們所迫害並被賣為奴隸。到了埃及,他在埃及護衛長波提乏家裡開始了其彗星般的生活,最終成為了這個權貴之家的管家。然而,約瑟的秉性很快就受到了波提乏妻子(故事中沒有提到她的名字,這正是給予讀者有關她實際有多重要的一個暗示)的性暗示及坦率邀請的考驗。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絕後,她控告約瑟非禮她。

  結果,約瑟進了監獄,並且又要從最底層幹起。監獄長發現這個新來的囚犯顯然具有非同尋常的管理恩賜,於是他把監獄的管理工作交在了約瑟的手裡。故事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捩點:當術士和哲士無法解釋法老做的兩個重要的夢時,法老突然召喚了這個囚犯兼監獄長的得力助手約瑟。他對兩個夢的解釋十分有說服力,法老因此將另一職位任命與他。這確實是一個白手起家的故事,名副其實的好萊塢大片,約瑟成為埃及宰相使故事達到了高潮。

  約瑟的故事與生活在迦南之上帝子民雅各一家的故事又有了互動。當嚴重的饑荒迫使他的十個哥哥到埃及來尋找糧食時,約瑟突然要面對他的過去。你一定記得故事的其餘部分。

  當我們想到約瑟的故事以及他的道德困境和挑戰時,我們需注意他生活中四個重要的時刻,這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以上帝為中心的道德觀。

危機與成長

  常有人說成長是成功地戰勝危機或阻礙的結果。無論這個“試煉”會以何種形式出現,只要我們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們就會走得更穩並站得更高。聖經學者們早己注意到了約瑟故事中試煉的宗旨,好像是在重複創世記中另一個意義深遠的有關試煉的故事,就是亞伯拉罕被命令獻上他獨生子的故事(創世記22)。1

  在創世記37章開頭,約瑟被形容為嬌生慣養的告密者,受到了父母的偏愛,並且生活在一個長期不和又離心離德的家庭裡。

  當他的哥哥們把約瑟賣為奴隸時,約瑟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他在波提乏家中(創世記37:36;39:1)做奴隸的身份似乎不可能給他提供什麼做領袖的機會,然而波提乏看出“耶和華與約瑟同在”(創世記39:2),他相信這個新奴隸的潛力並讓他做他的管家。環境的改變乃是上帝試煉的一部分,並且在約瑟的故事中重複出現了兩次。上帝在這個故事中的積極參與,在有關祂賜福的經文中是顯而易見的(第2,3,5,21,23節)。即使是在波提乏家奴隸的居所,上帝也在那裡。

  第42-45章的主要焦點乃是故事中的試煉,並且還涉及到了對約瑟兄弟們的試煉。試煉的語義域中最關鍵的動詞之一bakhan 出現在了創世記42:15,16中,就是當約瑟認出了他的哥哥們時(第8節),他便設立了一個公開的程序來裁定他們是否是迦南地的奸細。

  有趣的是,試煉是以不同的形態與形式來進行的。亞伯拉罕的信心在摩利亞山上(創世記22:)受了試煉,而以色列人的忍耐則是在曠野裡受的試煉。2這個試煉的經歷與其他“試煉性的”經歷都是一致的,為要加增約瑟的信心與敬虔。嬌生慣養的告密者成為了創世記42章中成熟、溫和的領袖。危機和試煉能帶來成長和改變,這乃是跟隨耶穌者的兩個重要的特徵。

  聖經經文表明當約瑟和他的兄弟們面對試煉和危機時,他們都經歷了成長。他哥哥們關於他們身份(第13節)的回答乃是真實的——儘管他們沒有提及那個弟兄是怎麼“沒有了”。 他們之間的對話中(第21節)以及猶大後來在第二次去埃及(創世記44:18-34)為便雅憫求情時,言辭中都承認了己罪。這都表明他們更成熟更長進了。

試探和得勝

  從人類墮落開始,試探就成為了我們形影不離的夥伴。約瑟的故事中也有試探。在他彗星般高升為波提乏家中的管家之後,一天約瑟聽到了一個很不能錯解的邀請:“你與我同寢吧!”(創世記39:7,12)。在希伯來語中這句話是一個隻含有兩個字的性提議。約瑟的回答顯然很長,並且還提供了拒絕波提乏妻子之提議的解釋。除了辜負主人的信任外,他拒絕波提乏妻子的主要理由乃是以上帝為中心的認識。他認識到罪惡不只會影響人際關係,還會從根本上會侵犯並扭曲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我怎能做這大惡,得罪上帝呢?”(第9節)這句話中使用了一個在認罪詞中常出現的術語(參閱列王記上8:47;歷代志下6:37;耶利米書14:20)。

  罪破壞了所有層面的關係;創世記39中那可預示的淫亂罪在舊約律法中被視為一項嚴重的罪,懲罰是要被石頭打死(利未記20:10;申命記22:22)。

  試探通常需要一個回應和一個決定。我們既可以進入試探,也可以戰勝試探。約瑟“天天”(創世記39:10)始終如一的拒絕,以及寧願失去一件衣服也不要被試探所勝的決定(字面意義的),為那些贊成罪在個人或是團體的各種關係上的破壞力之現代讀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榜樣。

  大多數的西方讀者都無法領悟這種強烈的社會與文化的暗示,就是男人要逃避女人以及與此行為相連的羞恥感。然而對於約瑟來說,罪惡的影響是破壞他與人和上帝的關係,這惡果遠比這羞恥感要嚴重的多。就這樣,上帝的尊榮勝過了約瑟的自尊。

  然而在約瑟的故事中有遠比試探還重要的事情。當約瑟的哥哥們第一次為尋找食物及尋求生存而來到埃及時,試探也潛藏在約瑟與他哥哥們的談話中。作為埃及的宰相,偽造一些罪名而置他的哥哥們於死地乃是件極容易的事情。他那近乎絕對的權威是足以清算其宿仇的。

  然而,儘管這裡有試煉的一個元素存在(參考以上內容),但這個故事中並沒有任何復仇或報復的暗示。不幸的是,濫用權力在上帝子民中及上帝的子民以外都是一個很可悲的事實。它描繪了對任何領袖都很形象並強烈的試探,尤其是在被權利纏身或集權的情況下。

  戰勝這個實際的試探是約瑟人生的標誌,同時也是聖經中領袖的記號。有趣的是,古以色列和猶大國的先知常常抨擊權力的濫用,特別是對於包括寡婦、孤兒和外地人在內的社會弱勢群體(以賽亞書1:23;10:2;耶利米書7:6;22:3;以西結書22:7;撒迦利亞書7:10;參閱上帝在申命記10:18中的描述)。

我的和你的

  有些事情會妨礙良好的人際關係。約瑟炫耀那件特別的衣服就激起了他哥哥們內心深處的仇恨和嫉妒(創世記37:8,11)。物主代詞的使用就很好地說明了這點。猶大說的“我們的兄弟”(第26節)致使約瑟被賣給了販賣奴隸的人(至少挽救了他的生命),那件拿給他們父親雅各看的沾滿血的衣服是“他的”和“你兒子的”(第32節)。

  “我的”和“你的”在波提乏妻子那故意的誘惑中也是顯而易見的。“你與我同寢吧!”,很清晰是關於“我”和“我的”。約瑟的回答強調了“他的”——指他的主人和他的上帝。然而在這場自私的念頭與以上帝為中心去戰勝罪惡之間的鬥爭中,有上帝站在那裡。祂的介入在約瑟的故事中被反複提說,因為是上帝向他施恩(創世記39:21)並且時常與他同在(第23節)。

  我的和你的不僅關乎自私的問題。這乃是承認我們乃身處於比我們自己更大的世界裡。它提醒我們一個事實,就是上帝總是等式中的一部分。無論是公開地還是秘密地,上帝都參與在這個世界中。因為祂對這個世界的委身乃是明顯而切實的,所有我們不能假裝無視各各他。上帝已經成為了局面、過程、目的和最終觀點的一部分。

這是上帝

  可能有人會問,在約瑟的故事中,上帝在哪裡?上帝的存在是很複雜,並且有時是隱藏的。畢竟,上帝允許不幸的事臨到義人或大體可稱為義的人的身上。上帝並沒有把約瑟從坑中救出來,祂也沒有保守祂的兒女不受虐待及試探。祂的同在(和祝福)常是對我們的試煉,約瑟一一通過了考驗。上帝因為約瑟的緣故祝福了波提乏的家以及法老的監獄。當祂在異夢中與我們交流時(創世記37:40,41),我們可以靜靜地聽到祂的聲音。很多次我們聽到約瑟對這個重要思想的認可(參閱創世記41:16);然而有一種思想是很突出的。

  創世記45:5-8中“這是上帝”的觀念真實地體現了約瑟故事中的神學核心。當他最終向他的兄弟們表明了他的真實身份時,他們都目瞪口呆且戰兢地站在他面前。約瑟說:“這是上帝”。“這是上帝”乃是在傳達善意以及重要的基督教觀念,即上帝最終在掌管我們的人生。當人密謀、策劃、遺忘和想起時,上帝都默默地在幕後盡力地幫助我們。從為奴、試煉時期、被囚到最終被公開認可並被置於最高權利的職位上,一路以來,上帝都在設法保存一個家庭,一個民族及一個世界。借著約瑟,上帝把具破壞力的事情轉化成了建立及保存的事情(參閱箴言書16:4,7;19:21;羅馬書8:28)。

  有趣的是,當上帝採取行動時,我們才開始發覺我們在祂的計畫中常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約瑟從未強調過他在上帝計畫中的貢獻,而是總以上帝為開始。正如一位評經家說:“約瑟談論上帝多過談論自己。”3

  “這是上帝”表現出了正確的認識,即我們做得再好也很難使我們取得成功。要給上帝空間,使祂可以在幕後默默地行動、指導、帶領並做工。

總結

  約瑟的故事提供了一幅美麗的圖片,説明我們得以看清我們自己以及我們道德上的失敗與勝利。我們能看出危機是我們成長的催化劑,試探會引向勝利或戰勝,而“我的”和“你的”通常是次要的,為要吸引我們轉離一個真理,即在大團體中真正品格的成長能夠幫助我看到我自己以外的事情。最後,“是上帝”的觀念應該成為每個計畫、活動和決定的驅動力。當上帝成為等式中的一部分時,我們就可以忘掉自己,並開始度一種反映天國價值觀的以上帝為中心的人生。



1. Gregory S. Smith, The Testing of God’s Sons: The Refining of Faith as a Biblical Theme (Nashville: B&H Publishing, 2014), pp. 49-67.
2. 民數記重複記載了這個試煉。
3. V. P. Hamilton, The Book of Genesis: Chapters 18-50, NICO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95), p. 577



傑拉德.克凌貝爾是《復臨信徒世界》雜誌的副編輯,他希望在他每天生活的細節中看到上帝。




我們如何在故事中找到道德準則?

  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們應如何在包含一些限制級(不適合兒童觀看的)內容的舊約聖經故事中找到相關的道德準則。4

1. 要思考整個故事:要記得在約瑟的故事中,這個人物是從一個嬌生慣養的寵兒成為了一位能夠完全寬恕人的人。

2. 在可用的資訊中尋找一致性:不要把大衛吃陳設餅的事情(撒母耳記上21章)視為生存要勝過誠實的道德困境,而要謹記挪伯的大祭司亞希米勒是在從上帝那裡得到了指示之後才提供的陳設餅(撒母耳記上22:10)。

3. 要注意上下文的清晰暗示:理解經文時不要妄加意思也不要片面理解。

4. 要想到時間順序和人物品格的發展:大衛在實行一夫多妻及犯姦淫罪之前被稱為“合祂(上帝)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13:14)的。

5. 要考慮到與十條誡命的重要聯繫:若一個聖經故事中的主人公沒有遵守十條誡命,這可能只是個事實,而不是說聖經支持他這樣做。

6. 思考基督的榜樣:“耶穌會怎麼做?”(WWJD)不僅是個眾所周知的過時的口號,它無疑代表了道德生活的試金石。



4重整自Ron du Preez, “Delights and Dangers of Using Stories for Sermons: How to Interpret and Apply Biblical Narrative,” 載於The Word of God for the People of God: A Tribute to the Ministry of Jack J. Blanco, ed. Ron du Preez et al. (Collegedale, Tenn.: School of Religion, Southern Adventist University, 2004), pp. 50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