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臨信徒生活
痛苦的經歷

從患難中學得的教訓
馬利亞.羅姆巴特

  有時上帝允許我們經歷痛苦和患難,這並不是因為祂高興看到我們受苦,而是因為有些教訓只有將我們放在烈火的爐中才能學會。

痛苦的教訓

  我發現自己傷心難過的時候離天父更近了。雖然我無法跑到祂身邊,雖然我無法具體感受到祂的膀臂環繞著我,但我能通過眼淚、無聲的話語甚至憤怒的傾訴向祂敞開心扉,對我來說上帝是個安全的所在(見詩62:8)。與天父更親近,這是我一直以來為之努力的一件事情。雖然我不希望遇到痛苦、憂傷和悲哀,但我意識到,上帝使用這些經歷來讓我培養一種與祂更近的關係。

並不是我們總想要的

  上帝並未應許只要我們忍受艱難祂就應允我們一切希望。有時我們需要學習艱難的教訓,其中就包括並非總能如願以償。我就是這樣一個人,自己經歷試驗之後便開始盼望報償。只要我知道我能在一切過去後便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就能保持忍耐並應對艱難。

  不幸的是,事情並非這樣發展。或許這才是幸運的。上帝知道我們的心。我們的願望有時與上帝對我們的計畫符合,有時違背。我們必須學習暫時在一個空虛無所事事的地方生活,直到我們預備妥當,能夠接受上帝早就預備好渴望賜給我們的美好事物。我們必須憑藉信心向前走,相信上帝渴望我們一切最好,而不是跑在主前頭,並且嘗試用我們對自己可憐的認識去確定自己的命運。

培養同理心

  當我發現自己面臨痛苦時,我本能的反應便是將它推開,直到它平息為止。然而,我現在知道,我們應當在痛苦中長進,接受它,擁抱它,而不是躲避它。

  個人經歷的痛苦和憂傷能夠讓我們對別人的痛苦產生同情:母親失去孩子,年輕女子失去丈夫,老婦人失去了她共同生活了五十年的配偶。或許痛苦是來自失去一隻心愛的寵物、一種文化、一種認同、一份工作、一個夢想、一個家庭、一種愛。每喪失一樣,便會在經歷之人心中引起一種痛苦。因此,當我們經歷痛苦時,我們便能向那些類似經歷之人表示同情。除非我們感同身受地經歷過別人的痛苦,否則便無法真正與他們同行。

  不久之前,我認識的一位母親失去了她的女兒。我抱著她的肩頭,說我很難過,並向她表達婉惜和安慰的話語。我也曾經歷過離別的悲痛,其中一些失去的人跟我很親。然而,我還是無法真正體會到母親內心的痛苦:當她想到自己沒有女兒的生活,當她想到自己當初是否可以阻止女兒死亡,當她伸出手來想抓住女兒卻發現女兒不在了。只有另一位失去過自己孩子的母親,才能對她的心情真正感同身受。

痛苦是恩賜嗎?

  我不相信痛苦本身是恩賜。但我確實相信,當我們使用因受苦而產生的智慧去安慰那些絕望中的人時,上帝就將痛苦變成了一種恩賜。我自身受苦的經歷正在預備我從事某項我現在還不知道的工作。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痛苦,並且在痛苦之中尋求諒解和安慰。因此我明白,痛苦將我迅速判斷的能力轉變為同情和關心的能力。

  我們可以從痛苦的另一面體驗到喜樂、平安、力量和醫治。當我回顧以往生活時,我發現自己在經歷了痛苦的試煉後成為了一名更堅強的人。雖然每次的成長不易察覺,但每次通過時間、聰明和安慰我的心得到癒合,並且每次都比從前堅強了一點。這種經驗並不容易,但我們要麼可以離開痛苦,要麼可以握住上帝以尋求能力。我們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

耶穌是承受痛苦的人

  當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時,祂經歷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痛苦。肉體的痛苦雖然巨大,但畢竟人類也曾忍受過類似的折磨。那使祂心臟破裂的最大痛苦,就是徹底與祂所最愛的天父分離。天父上帝向耶穌掩面,祂的榮光離開了祂,為要應驗祂在創造世界之前所定律法的要求。*但是讚美上帝,耶穌得勝了罪惡,祂現在能夠以一種我們能夠理解的方式向我們表示同情,因為祂曾經歷過所有痛苦,比我們所經歷的更為深重。

  痛苦和憂傷與我們人類最初受造時的本性是無關的。人類受造本是為了喜樂、平安和完全。我們受造是與上帝並彼此保持親密的交通。痛苦將這些美好的經驗都偷走了,並用殘破毀壞加以替代。我們的天父因著祂奇妙的恩典,預先看到我們將要經歷的傷害,便將那最寶貴的救主賜給我們,使我們可以盼望有一天眼見痛苦被永遠除滅。

  上帝曾經應許要擦去我們眼中的所有淚水(啟21:4)。當祂擦去我們的眼淚時,我相信祂也必抹去我們痛苦的回憶,將之替代為言語無法表達的愛,因為我們在天國再也不需要痛苦的經驗了。



* 懷愛倫,《歷代願望》,第七十四章。

馬利亞.羅姆巴特在西非、埃及和黎巴嫩宣教區長大。她現在在北美宣教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