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俄國製造

評閱宣報出版社的故事
《復臨信徒世界》新聞編輯安得烈.麥克切斯尼





蘇聯訪客:1986年10月,圖中穿灰色外套的康斯坦丁.卡哈奇夫連同右邊的魏尼爾和左邊的哈樂德.奧提斯一起參觀評閱宣報出版社設備。
  在美國馬里蘭州黑格斯敦市,當時有一隊狙擊手和搜爆犬守衛著評閱宣報出版社。

  在出版社的大廳裏,多名職員懷著迫切的心情等待著。

  然後,一架直升機降落在草坪上,上面載著當年的蘇聯宗教事務高級官員康斯坦丁.卡哈奇夫和招待他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會長魏尼爾。

  片刻之後,他們進入大廳,受到工作人員鼓掌歡迎。卡哈奇夫合掌微笑對大家表示感謝。我們是從評閱宣報檔案館所保存的一段稀有錄像上看到這幅場景的。

  時任評閱宣報出版社社長哈樂德.奧提斯,當憶起1986年10月的這次特殊訪問時,聲音中仍舊帶著哽咽。他向我們介紹當時卡哈奇夫在看到出版社轟鳴的印刷機工作時的反應。

  奧提斯在2013年錄影訪問中說:“我們當時正在印刷《復臨信徒評論》,印刷速度每小時三萬份。當時他[卡哈奇夫]拍著我的肩頭說:‘你們必須到俄羅斯去,也給我們建造一座類似的印刷所。’”

  復臨教會果真就這樣做了。

  類似這樣的故事鞏固了評閱宣報出版社在復臨教會內部作為主導力量的地位,雖然它剛剛進入新紀元,自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首次再沒有自己的印刷設備。

  今年六月,擁有評閱宣報出版社的全球總會和出版社持分者選派的代表決定關閉黑格斯敦已經多年虧損的印刷所。全球總會將繼續保留對評閱宣報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並將繼續出版它的許多書籍和文字材料,其中包括《復臨信徒評論》和《復臨信徒世界》。這些出版物仍舊繼續保持評閱宣報的標誌,將由教會在美國的另一家重要出版社——太平洋出版社出版。

  現任全球總會會長魏泰德的爸爸就是帶同蘇聯官員到訪評閱宣報出版社的。魏泰德說:“評閱宣報出版社曾經長期宣揚復臨真理,我們非常感激這份遺產──它會一直繼承下去。”

  他還說:“我們對評閱宣報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多年以來的忠心服務表示誠摯的感謝。許多生靈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得以進入天國。”

  黑格斯敦印刷基地的關閉使評閱宣報出版社的許多工作人員極度失望,他們中許多人在這裏工作了數十年。許多現任和退休工作人員在這裏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接受採訪,他們紛紛表示自己強烈希望印刷廠能夠繼續運行下去。

  雖然如此,沒有人對復臨教會表示不滿。相反,他們將自身的悲傷放在一邊,興致勃勃地講起評閱宣報出版社在傳揚耶穌即將復臨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馬可.湯瑪斯在2010-2014年擔任評閱宣報出版社社長,也在出版社工作多年。他說:“印刷的威力是令人謙卑的。為評閱宣報出版社工作,感覺就像出版業的梅德塞斯-賓士車廠。

“上帝這樣籌畫”



十九世紀後期在密西根州巴特溪(Battle Creek)的評閱宣報出版社。



工作中的美術部門。
  湯瑪斯見證了當年蘇聯宗教事務委員會主席卡哈奇夫的來訪。卡哈奇夫在十二天的訪美行程中要會見紐約和亞特蘭大的許多教派領袖,期間就到訪了黑格斯敦市的評閱宣報出版社印刷廠。這在美蘇交往的歷史上尚屬首次。

  湯瑪斯在他辦公室接受的一次採訪中說:“當時的情景真的很‘酷’,因為到處都是特勤局人員,還有許多狙擊手和搜爆犬。我們是有直升機坪的,但由於七十號,他們不讓他[卡哈奇夫]在直升機坪降落。”

  七十號州際公路是很接近評閱宣報出版社大樓的一條主要公路。

  在乘直升機返回華盛頓特區途中,卡哈奇夫提醒坐在他身邊的奧提斯,說他希望建立出版社的事。

  奧提斯在電話採訪中說道:“在回華盛頓特區的途中,卡哈奇夫一直在向我描述如何實現這事的計劃。”

  奧提斯說:“我們從一開始就非常投緣,當然,我想這是上帝安排的。”

  奧提斯決定在寒冷的冬天過去之後前往蘇聯。然而卡哈奇夫卻催促他儘快成行。於是,奧提斯和夫人露絲在1987年1月乘坐飛機到莫斯科。奧提斯說,卡哈奇夫馬上向他們報以熱情的歡迎,其熱烈的程度比他在美國評閱宣報出版社受到的歡迎有過之無不及。

  奧提斯接著說道:“他在機場迎接我們,讓我們通過外交通道進入蘇聯。他待我們像外國元首一樣。他給了我們兩個星期時間在蘇聯各地走走看看,並在境內的復臨教會中講道,那些教會自1917年以來未曾見過全球總會的牧師。”

評閱宣報的起源



全球運動:加利福利亞州北部的一位平信徒傑克.亨得森想像給全美國每個家庭分贈《善惡之爭》。 他發動了一場全球運動,讓教會在2012年和2013年分發了一億四千二百萬份《善惡之爭》。(照片由Ron Quick提供)
  評閱宣報可以追溯到1849年,當時復臨教會的共同創始人之一懷雅各創辦了一份名叫《當代真理》的期刊—— 《復臨信徒評論》的前身。一年後,他創辦了第二份期刊,名叫《復臨評論》。不久,他將兩份期刊合而為一,稱之為《第二次降臨評論和安息日通訊》,一年後改名為《復臨評論和安息日通訊》。懷雅各於1852年獲得了一台小型印刷機,將該刊物付諸印刷出版。

  當時對於非營利機構並無法律認證,因此懷雅各擁有其全部所有權和經營權。早期的復臨信徒對於建立正式的教會組織心存疑慮,但同時又意識到,一旦懷雅各發生問題或不測,那他們將瞬間變得一無所有。於是,他們組建了一家出版機構,命名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出版協會,”也就是後來的評閱宣報出版社。

  早期的出版社和刊物實際上是一個整體,而復臨運動的合一也要歸功於該刊物,直至1863年成立了正式的教會組織。

  從1982年到2006年擔任《復臨信徒評論》編輯的威廉.詹森這樣說:“就我們教會的幾乎整個歷史來說,這公報跟出版社和教會密不可分。對教會來說,《評論》是其工作的前沿,用希望、教義和使命將復臨教會的信徒團結在一起。”

  評閱宣報出版社的一位歷史愛好者和長期的圖書編輯吉拉德.維勒說,這份刊物所起的建立社群的作用,有如當今的社交媒體(社群媒體)一樣。

  維勒和妻子(評閱宣報出版社多產作者潘妮.埃斯蒂絲.維勒)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它曾是當年的Facebook。’教會是由分隔各地且不同於其他人的團體組成的。《評論》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他們可以在這份刊物上表達自己的失望、恐懼、挫折與孤獨。”

  潘妮.埃斯蒂絲.維勒表示:“當你讀這些給編輯的來信時,便能感到以上的情緒。”

  評閱宣報出版社原是在馬里蘭州塔科瑪公園與全球總會共用綜合大樓,1982年遷往黑格斯敦市。自此,《復臨信徒評論》開始從評閱宣報出版社中分離出來,其編輯部仍留在全球總會總部,如今在馬里蘭州銀泉市。

  近年,《復臨信徒評論》及較新的姐妹期刊《復臨信徒世界》佔據了評閱宣報出版社每年百分之25的營業額。太平洋出版社將從2015年開始印刷這兩份刊物。

  《復臨信徒評論》和《復臨信徒世界》編輯比爾.納特說:“雖然評閱宣報出版社停止印刷,但《復臨信徒評論》的使命仍舊繼續進行,不會改變。”

心愛書籍的圖書館

  評閱宣報出版社後來走出了《評論》的影子,如今它更廣為人所知的、昂貴複雜的出版項目,就是亞瑟.馬思威著的兒童書籍——十冊的《聖經故事》。

  這套叢書從1953年到1957年間出版,其中的四百多個故事涵蓋了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的內容。這一出版專案為人側目的原因,在於評閱宣報出版社決定在該套叢書的幾乎每一頁上都設置彩色插畫。在電腦設計尚未出現的年代,這一計畫給插畫設計師亨利.安德森以及拉瑟爾.哈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他們在印刷前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預備這些圖畫。

  當時的投資數額龐大,湯瑪斯投入了數萬美元,可以使類似企業瀕臨破產。評閱宣報出版社企業通訊部幹事金姆.佩克漢姆表示,即便是在今天,這樣規模的投資也足令許多復臨教會的出版商望而卻步。

  佩克漢姆說:“比如,菲律賓出版社絕無能力支付這種製作,所以我們給了它出版權。我們也給了太平洋出版社出版權。”

  太平洋出版社也是由懷雅各一手建立的,它的成立時間只比評閱宣報出版社稍晚一點。太平洋出版社於1874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建立,並於該地區駐守一百多年,直到1984年遷往愛達荷州的楠帕市。

  佩克漢姆說:“這裏是發源地,一切都是從這裡起步的。”

  評閱宣報出版社在鼎盛時期每年發行30,000套《聖經故事》,太平洋出版社的產量也與之類似。另外15,000套則由南方出版社印刷,這也是教會擁有的出版社,在1980年與評閱宣報出版社合併。

  評閱宣報出版社還發起了其他的大型出版項目,其中包括1953年至1957年出版的七冊《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聖經注釋》,由本會資深編輯F.D.尼科爾編輯,並融合了本會數十名神學家的努力。“馬加叢書”是另外一套以雜誌形式出版的系列書籍,目的是讓學生們推銷來賺取學費。這個項目從1986年開始,第一套書是懷愛倫《天路》的縮略版,書名是《祂教我們如何去愛》,第一版印刷了三十萬本。

  2009年,評閱宣報幫助全球總會致力於懷愛倫《善惡之爭》便宜版本的出版發行工作。這項工作是由平信徒傑克.亨得森發起的。他將這本書的成本降到了當時前所未聞的60美分,而評閱宣報出版社則答應以每本書1.1美元的價格將其郵寄到美國任何一個地方。該書外運多達兩百萬本。

  這項分發《善惡之爭》的活動還激起了現任全球總會會長魏泰德的興趣。他鼓勵評閱宣報出版社以及全球其他復臨教會的出版社,將該書的發行規模設定在一億本。最終,全球總共發行了一億四千兩百萬份全版或縮略版的《善惡之爭》,其中包括兩千萬次的電子版下載。

回顧蘇聯



新形像:施亞濤手持《互相理解》,他說這份刊物徹底改變了復臨信徒在蘇聯的形像。(照片由安得烈.麥克切斯尼提供)
  奧提斯在第一次訪問莫斯科期間,曾對卡哈奇夫談起當地本會傳道人如何缺乏書籍和培訓。奧提斯說,數月之後,蘇聯當局為當地復臨教會提供了一處破敗不堪的學校建築充當神學院,那就是扎奧克斯基復臨大學的現址。

  奧提斯對卡哈奇夫的評價甚高,他說:“他對教會懷著崇高的敬意,並以對待世界級別的外交官的方式對待我們。”

  1992年,復臨教會的出版社——生命之源——在扎奧克斯基校園內建立起來,並且靠著奧提斯提供的一部印刷機生產出大量的書籍。

  奧提斯說他從一名瑞典人那裏得到了一部價值三百萬美元的印刷機。這個人本想印刷俄羅斯文聖經,但破產了。

  奧提斯回憶當時的情形說道:“我給那人打電話說:‘老兄,我連一百萬都沒有,但讓我們談談吧。’於是我們談了一會兒。隨後我說,‘我甚至連五十萬都沒有,但讓我們再談談吧。’最後第三次我說,‘如果你把機器打包航運到扎奧克斯基,我將付給你三十萬美元的現金。’結果他就這麼做了。”

  奧提斯曾於1978年至1988年擔任評閱宣報出版社社長,之後在全球總會擔任蘇聯和俄羅斯事務顧問,他說:“這台印刷機直到今天仍在運作。”

  現年76歲的奧提斯,現在還會到俄羅斯旅行,與現年81歲的卡哈奇夫重聚。去年他們在莫斯科以南兩小時車程的扎奧克斯基大學聚首,在一個安息日的下午和該校學生暢談往事。

  全球總會副會長施亞濤曾在前蘇聯生活過多年,他說評閱宣報出版社對蘇聯的貢獻絶不僅限於在俄羅斯將本會印刷發行。評閱宣報出版社在卡哈奇夫訪問美國之後很快出版了俄羅斯語的期刊。在他的幫助下,這套期刊得以於1987年在蘇聯發行。這份高品質的彩頁期刊名叫《互相理解:縱覽蘇聯和美國復臨信徒》,這份期刊將復臨信息介紹給蘇聯大眾。1988年,評閱宣報出版社發行了該刊物第二期,這次的主題是家庭和兒童。

  施亞濤曾以扎奧克斯基神學院院長和歐亞分會會長的身分,與俄羅斯的復臨出版工作緊密合作多年,他說:“評閱宣報出版社早在1987年就已經創造出人們對於高品質出版物的渴望。這兩份期刊重塑了蘇聯地區復臨信徒的形像,為在扎奧克斯基建立出版社鋪平了道路。”

信心的遺產

  雖然蘇聯官員訪問可能成了當時新聞標題,但特勤局來評閱宣報出版社佈防並非只有那一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身為復臨信徒的烏干達副總統參孫.基瑟卡訪問這裏,狙擊手再次站在旁邊候命。

  湯瑪斯說:“我當時去了廣告部,又再次看到許多特勤人員在我後面,還有幾隻搜爆犬。”

  基瑟卡就任烏干達副總統前是名職業醫生,曾於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多次訪問美國,其成果就是讓評閱宣報出版社往非洲付運了大量以愛滋病和毒品為主題的《信息》雜誌特刊。

  全球總會副會長和《信息》雜誌前編輯白德爾說:“當時,這些特刊成為了評閱宣報出版社歷史上發行量最大的特刊,目的在於應對美國和非洲大陸的愛滋病危機。”

  評閱宣報出版社還為其他國家貢獻了自己的專業技能,並為當地出版事業的開展捐獻設備、派駐工作人員。其中一例,首席裝訂工基什.亞歷山大曾於1989年飛往南美洲,幫助圭亞那的復臨教會出版社安裝圖書生產線。

  曾於1996年至2000年擔任歐亞分會出版部幹事的霍華德.斯科金表示,評閱宣報出版社在他任職期間曾經是這裏的天賜洪福。

  斯科金說道:“我需要手稿,需要授權,我沒有資金,便向評閱宣報出版社提出請求,我說:‘弟兄們,我需要這些書。我會付版稅的,但請別先收費。’”

  評閱宣報出版社減免了許多費用,並以其他方式幫助,這讓斯科金的工作快速向前推進。

  斯科金原來在非洲和中東的復臨教會出版社工作,後來來到美國黑格斯敦市評閱宣報出版社工作,並於2014年初以市場部副主任一職退休。

  斯科金說他在俄羅斯的經驗告訴他,評閱宣報出版社為全球缺乏手稿的本會出版社提供了特別的幫助:信賴他們手裏有高品質的內容,值得翻譯並再版發行。

  他說:“當他們看到那個小小的字母標識‘R’時,便可以打開書本,放心閱讀。”

安得烈.麥克切斯尼是《復臨信徒世界》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