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仰
是否易受傷害?

不可毀滅之基督徒的神話
安格利卡.凱撒

  你身上是否有傷疤?或許是因為交通事故、手術,或許是由於十月懷胎?傷疤背後是有故事的──涉及痛苦、勇敢、希望、愛等。傷疤向我們展示了人的脆弱。而那些由成功手術而來的傷疤通常給我們帶來了希望和勇氣。

  聖經中提到了一種很重要的手術:“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裏面,又從他們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使他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上帝。”(結11:19, 20)

外科手術

  上帝向古代以色列人說這些話,他們的經歷可能反映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他們脫離埃及的奴役進入應許之地,這正是我們今天每個人所擁有的經歷。上面經文中提到的應許的手術是以色列人所需要的,我們或許會問今天每個人為什麼還需要這個手術呢?經文中提出了至少兩個理由:為了順從祂的“律例",謹守遵行祂的“典章”(第20節)。

接受救恩

得救的經驗
上帝因祂無限的慈愛與憐憫,使那無罪的基督為我們成為罪,為要使我們在祂裏面成為上帝的義。我們在聖靈引導下,感覺自己的需要,承認自己的罪孽深重,悔改我們的罪愆,並相信耶穌為主、為基督、為代罪者、為我們的榜樣。這項領受救恩的信心,乃得自上帝聖言的大能,為上帝恩典所賜。藉著基督我們被稱為義,被收納為上帝的兒女,從罪的轄制中得釋放。藉聖靈我們重生,並成為聖潔。聖靈更新我們的心意,將上帝愛的律法寫在我們心上。我們蒙賜能力度聖潔的生活。我們常在祂裏面,就與祂神聖的性情有分,如今在審判、得救上都有了保證。
(林後5:17-21;約3:16;加1:4;4:4-7;多3:3-7;約16:8;加3:13, 14;彼前2:21, 22;羅10:17;路17:5;可9:23, 24;弗2:5-10;羅3:21-26;西1:13, 14;羅8:14-17;加3:26;約3:3-8;彼前1:23;羅12:2;來8:7-12;結36:25-27;彼後1:3, 4;羅8:1-4;5:6-10)
  聖經中提到的律例通常是指逾越節、聖所中不滅的火、贖罪日、住棚節的筵席等等。因此,律例顯然是與聖所系統有關的。既然聖所顯明了上帝的救贖計畫,所以祂的“律例”與祂處理罪惡問題的方式存在密切關係。然而,在我們走進上帝的律例之前,我們需要一顆新心,並且根據聖經上的因果,必須經歷外科手術才能得到新心。

  只要我的心還被驕傲和自私所控制,我就會力圖自己拯救自己,不會接受基督所賜救恩。然而,當聖靈在我驕傲的石心上做工並使其軟化之時,我就能在髑髏地上看到上帝無條件的大愛。基督經歷了與天父完全分離的痛苦,只要我接受祂贖罪的犧牲,我就不必經歷這種痛苦。基督是治療我驕傲問題的良藥(羅2:4)。髑髏地是上帝慈愛心腸為人類破碎的地方。聖靈在我的心上做工,好使我能看到這種愛以及自己對基督的需要。這是我接受一顆新心的先決條件,反過來,這也會讓我與上帝之間愛的關係得以增長。懷愛倫寫道:“要有一顆新心乃是要有新的思想、新的宗旨、新的動機。新心的記號是什麼呢?乃是一種改變了的人生。就是每天,每時都要向自私與驕傲死去。”1這是一項來自我的外科醫生和創造主的恩賜。

活的救恩

  一顆“肉心”對於“謹守遵行"上帝的典章也是必須的。上帝的典章包括那幫助我們在一起彼此生活的律法(見出21章)。上帝想讓我遵行祂的規則,一方面是為了我長久的益處,另一方面是為了他人的福分。聖經呼召我們盡心、盡性、盡意愛上帝並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太22:34-40),我們受到激勵要盡可能仿效一種神聖的愛,這種愛“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絕大多數人願意接受這種愛,付出這種愛的人也是如此。當我們對別人回應這種神聖之愛時,我們便領受了希望、溫暖和喜樂。實際上,只有這種愛能夠使未來的生命成為可能。

  但是,考慮到我們周圍一切的虐待(情感上的、精神上的、肉體上的、性方面的等等),我們又如何能鼓勵別人去無條件地付出愛呢?我們憑直覺知道所有人都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但是我們在付出這種愛的時候卻要經歷掙扎。是的,即便是由大醫師給我們做了“心臟手術”,我們還是會面臨各種艱難的處境和問題。上帝真的讓我順從暴虐的人並支持罪惡的行為嗎?設置界限是愛的表現嗎?對於在精神上虐待的父母,對於情感上玩弄別人的夥伴,對於性虐待別人的親戚,我如何對這些人表現無條件的愛呢?不要將關心一個人和鼓勵他犯罪混為一談。這兩者並不相同。忍受不正常的關係對於所有涉事人都是有害的。向上帝祈求智慧、勇敢和值得信賴的人,並要尋求幫助。

  即便是在虐待的關係之外,我們仍舊經常面臨挑戰。因此,無條件地付出愛實屬不易,因為我們不想讓自己受到傷害。我們不想讓自己的心佈滿傷痕。“我們巧妙地設計謀略,讓我們在一個安全的距離上和別人保持友好的關係。” 2有時我會傾向於認為上帝想賜給我一種情感上不被傷害的能力。但是聖經中的耶和華卻親自讓自己的心破碎,並且祂也想賜給我一顆憐憫、柔軟的心。我們靠近上帝,“不是通過試圖避免所有因愛而來的痛苦,而是通過接受這些痛苦並把它們獻給上帝;把用來防護自己的盔甲拿開吧。”3這種生活能夠給我們提供“一種品格上的改變,能使我們現在充分品嘗上帝的恩典,並使我們對將來的筵席有個‘好胃口’。我們內在的改變是有可能的,但這需要一次手術。”這是基督教心理學家克箂布博士(Larry Crabb)寫的話。4無論是經歷喜樂還是忍受痛苦,向上帝愛我們一樣去愛別人能夠使我們與上帝靠得更近。願我們將喜樂和痛苦帶到上帝面前,保持現實的同時依然帶有盼望和愛。

石心還是肉心?

  “付出完全的愛是容易受到傷害的。付出無條件的愛,你的心必將飽受折磨,並有可能破碎。如果你想確保自己的心完整不受傷害,你必須把它嚴密地包裹起來,不給任何一個人。……你可以安全地將自己的心裝進自己自私的骨灰盒或者棺材中。但在那安全、黑暗、安靜、與世隔絕的地方,你的心會變質。它確實不會破碎,但會變成牢不可破的、頑固的、無藥可救的地步。只要去愛就會讓變得易受傷害。” 5

  上帝想除去我的石心,給我換上一顆肉心。由於肉體軟弱,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我很害怕。然而,即便是傷痕,也比石頭柔軟。

1. 懷愛倫,《告青年書》,第二篇,第59段。
2. 克萊布,《裏外更新》,原文59頁。(Larry Crabb, Inside Out (Colorado Springs: NavPress, 1988, 2007), p. 59.)
3. 魯益師,《四種愛》,原文139頁。(C. S. Lewis, The Four Loves (London: Geoffrey Bles, 1960), p. 139.)
4. 克萊布,原文24頁。
5. 魯益師,原文138, 139頁。

安格利卡.凱撒祖籍德國,喜歡外語、歡笑和深入探討生活。目前正在攻讀語言學博士,並與丈夫鄧尼斯住在美國密歇根州貝林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