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寫
紀念邵逸夫爵士


他的貢獻以他命名的醫院得以建成

由羅馬琳達大學袁南茜、雅各.龐德撰文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爵士逝世,享年106歲。正當全球媒體都在他逝世後第二天爭相報導這位與其兄弟一將中國功夫帶到大銀幕上的一代影視大亨的工作和遺產時,羅馬琳達大學醫療服務公司以及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紀念這位醫護界上的慈善家和人道主義者。

  由於他的慷慨捐獻,邵逸夫醫院得以成為構想並建造起來,並於199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啟用。醫院改變了這個曾經貧窮的社會的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



醫療謢理慈善家:邵逸夫爵士(右)是邵逸夫醫院開幕儀式上致詞。建立醫院的其中一個條件是與羅馬琳達大學為合作夥伴。
  羅馬琳達大學醫療服務公司主席理查德.哈特說:“羅馬琳達與邵逸夫爵士的關係充滿傳奇,可以從他對將近一百年前優質的醫療護理的孩童記憶和欣賞說起,直到今天現代化的醫院。"

  夢想在祖國建立一所西式醫院的香港電影大亨邵逸夫爵士,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向浙江省政府投放在杭州建造一所醫院的部分資金。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共同運營這家醫院。

  多年前,邵逸夫爵士的母親曾在中國一家進取的醫院中得到本會醫生哈利.米勒耳的治療。那為社會所有階層──從政府官員到零工工人──所提供的富有憐憫的全人關顧,深深印在他腦海中。結果,他立誓有一日要為自己的社會帶來相近水平的關顧。

  羅馬琳達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前副主席(全球外展)鍾恩.科金說:“他從未忘記過他的母親從米勒耳醫生那裏所接受卓越關顧。”

  當邵逸夫爵士開始計劃建造醫院時,他請求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羅馬琳達大學及其醫療中心一起參與。

  1994年5月9日,邵逸夫醫院的開幕剪綵儀式正式舉行。在早期的日子,這家擁有四百張床位的醫院,提供西方模式的服務,包括所有在美國有提供的專科。醫院於2006年12月順利通過了國際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的評審。這是中國首家獲得這個水平確認的醫院,並在2009年、2013年繼續通過複評。如今,這家醫院已經發展到有1200張床位,每天為六千多名病人提供診療。

  羅馬琳達大學醫療中心全球健康研究所副主任兼國際事務部執行總幹事簡.竹姆瓦特在邵逸夫爵士親臨這所他名下的醫院時也在場。她回憶說:“他不渴望大張旗鼓或引來注意。他生於這家醫院所在的省份;在醫院興建的時候,這裏還是非常貧困。”

  她接著說:“杭州人民能夠從最佳的醫療護理服務中受惠,這服務包括教育、現代化的設備和設施,這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在邵逸夫醫院落成十周年慶典時,竹姆瓦特回憶一位同事描述設施對邵逸夫爵士的重要,表明在他支持的眾多慈善項目中,這間醫院帶給他最大的滿足。

  邵逸夫靠出售武術電影成名。他在晚年被普遍公認為慈善家。2002年,他創立了邵逸夫獎,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1977年,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因為他長期支持紅十字會將他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

  除了醫院之外,邵逸夫爵士還將數以億計美元的善款用來支援亞洲、英國和美國的慈善項目。他留下遺霜方逸華和四名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