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寻根之路


追寻复临先贤的足迹
杰拉德.克凌贝尔



很快,而且甚快:在纽约白厅巿靠近威廉.米勒耳家农场的“升天磐石”边,我们试图想象当年的情景。

  2013年10月,《复临信徒世界》副编辑杰拉德.克凌贝尔踏上了一次重新探索复临运动根源之旅。他参加了由总会怀氏著作托管委员会总干事雅各.尼克斯带领的复临运动遗产之旅。他们在九天内在美国东北部旅行了将近2,200英里(3,540公里)。他们这个旅行团共有35人,年龄从8岁到80岁,他们到结束时已成为朋友;不仅是这样,还是亲如家人。下面这些内容均选自杰拉德.克凌贝尔的个人博客。1

  有很多条路可以探索我们的根源。根源决定了我们是谁和我们是什么。一棵树的根深植沃土,就会茁壮成长,拔地参天。扎根不深,成长必然不利。我们可以从树根比喻来了解我们复临教会的传统。怀雅各和怀爱伦、乌利亚.史密斯或J.N.安

和一些朋友会面:在美国密歇根州巴特克里克(Battle Creek)复临信徒历史纪念村,《复临信徒世界》副总编辑杰拉德.克凌贝尔与怀爱伦和怀雅各的等身照片合影。
得烈,都是复临信徒中间如雷贯耳的名字。但是,复临运动中那些知名度较低的草根英雄,我们认识多少?对于当时一个刚兴起的运动,努力去团结大家,并努力在上帝的带领下,清晰地把复临信徒要带给世人的信息传讲出去,因为世人需要听到三天使的呼声,当中的基本事实,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那“美好的往日”听起来安全、安慰、简单惬意。然而,十九世纪美国的生活其实并没有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大部分便利条件。每块面包都意味着人们日复一日的辛苦劳动。想想十九世纪新英格兰的印刷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吧。八页版的《现代真理》(《复临信徒评论》的前身)要用至少一整天时间来排版和校对。印刷一千份这样的小册子再要另外用一天或两天时间,然后还要等待纸张上的油

第二天:1844年10月22日,“大失望”的第二天,海润.爱德生和他的朋友就是在像这样的一个谷仓里聚会祷告。我们访问纽约州克利夫顿斯普林斯市海润.爱德生的农场那天非常寒冷。
印彻底干燥,才能将其裁剪到合适的尺寸装订。考虑到季节和温度的不同,油印干燥的时间可能还会相应延长。大家不要感到奇怪,印刷并不便宜。在激光打印机和随选打印书籍的年代,我对那些付出辛苦劳动的复临先贤更感钦佩,因为他们不管要用多长的日子,花时间专注于有永恒利益的首要事物。

  在哈门爱伦(译者按:哈门是怀爱伦的婚前姓氏)见到第一个异象之前,上帝曾经拣选了两位弟兄来传递祂的心意。根据傅威廉(William Foy)(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和哈森.傅士(Hazen Foss)这两人后来的证言,他们都都曾见到过几个异象。傅威廉虽然胆怯,但还是曾经公开叙述了这些异象(译者按:更准确地说,傅威廉叙述过的异象是第一和第二个异象,但他见到第三个异象后,却因不明白而不再传讲),并继续作一位忠心的浸信会讲道人。而傅士因害怕别人的讥诮,遂决定沉默不言,不与他人分享上帝所赐的异象。

我们的交通工具非常便捷:我们的旅游车使我们比从前本会先驱们在十九世纪乘坐的交通工具快捷多了。
可悲的是,他在1893年去世的时候竟成为了一个不可知论者。

  相比之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三位关键创始人贝约瑟、怀雅各和哈门爱伦,均甘愿回应上帝的呼召,传扬耶稣即将复临的信息,以及他们在圣经中发现的其他真理。

  是什么造成这分别呢?很显然,经验和年龄不是关键性因素。1844年的时候,贝约瑟52岁,

家庭连结:怀爱伦双生姐妹伊利莎白葬在缅因州歌尔罕这块家庭土地上。
而爱伦和雅各还是青年(1844年,爱伦17岁,雅各23岁)。我们知道,此三人当时都为新的亮光、情绪上的挑战和其他问题而挣扎。最终,我相信是他们对于耶稣的热爱带来了分别。

  我们在歌尔罕北街墓地的参观使我心中激动,这里埋葬着怀爱伦双胞胎姐妹伊利莎白。据我们所知,伊利莎白从没有接受过基督。我们在这里听到当年怀爱伦写给她姐姐莉茜(伊利莎白的小名)的信,爱伦在信中恳劝她的姐姐能够将她的心献给她的救主,这使我喉头哽咽。我眼前浮现出许多远离耶稣(或者从未接受过祂)之亲朋好友的面容。在爱伦这些发自肺腑的话语之中,我似乎听到上帝非常渴望将那些我们所爱

讲故事的人:吉姆(雅各).尼克斯是总会怀爱伦著作托管委员会的总干事,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些故事背后的故事。
的人抱在他的怀里。

  如果安妮.史密斯今天能够说话,我今天能听到什么样的故事呢?安妮.史密斯是一位诗人,也是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市一份创办不久的复临派刊物的非正式总编辑。如果她现在还能说话,我想我一定能从她的话中听到热诚、乐观、热情和深刻的信念,还有青年人用之不竭的活力。今天当我和我十几岁的女儿谈论她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仍旧能感受到青年人的激情和活力。当少年复临信徒明白一切时,便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那是早期复临运动成功故事的重要部分。他们人数稀少,他们资源有限──但他们却预备好前进,因真理而深受感动,确信自己身上负有神圣的使命。我需要在我的人生中重新挖掘这种驱动力。

  当我听到威廉.米勒耳和那些

鸟瞰:听众饶有兴致地听吉姆.尼克斯讲述170多年前人们敬拜、彼此相爱、欢声笑语的故事。
跟随他之人的故事时,他们那种牺牲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再次打动了我。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的信仰站立,丝毫不顾别人的讥诮、责骂和侮辱。

  论到他后来的所有的忠诚,其实他花了多年时间才将自己的心交给耶稣。他在归主之后,花了两年时间研究圣经。他在进入教会之后,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头脑。他认为启示真理的上帝同时也是创造我们理性思维能力的上帝。他在经过了缜密的研究之后这样写道:“我不得不承认,圣经确实是从上帝而来的启示。这些经文成了我的喜乐;在耶稣里我找到了一位好朋友。”威廉.米勒耳在十数年内,当着成千上万的人宣传耶稣马上就要第二次降临的过程中,

发现安息日的亮光:新罕布什尔州的华盛顿教会,是复临信徒第一所遵守安息日的教会,这发生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正式建立组织之前很长的时间。
他和耶稣的友谊始终是他最大的支持力量。后世的学者估计,在当时的北美,米勒耳运动的群众约有五十万。这场运动在当时并非默默无闻,只是基督教某一派别内部的事,而是扬声呼喊,鼓乐喧天,无所畏惧,激情澎湃。

  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忠心,这似乎已经成为我会早期领袖的一个品牌。珀西T.梅根是早期处于弱小阶段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一位教育家,他因为自己对于教育的整体性观点而数次遭受别人的反对。有一天,他收到来自W.K.克洛格(家乐)吸引人的邀请,请他加入生产玉米片的新公司担任销售部主任。梅根因为这次吸引他的邀请,用了整整一夜的时间来祈祷。到了清晨,他终于知道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选择了。多年之后,他写信给自己的朋友:“我必须坚持这信息!”销售玉米片(或者说赚钱)永远也无法与引导并塑造青年人的思想寻求方向和使命相提并论。



拒绝呼召的先知:这里是马萨诸塞州哈佛里尔市傅士的坟墓。傅士拒绝分享异象内容。
  当早期的复临信徒与耶稣在1844年没有回来的事实角力时,许多人开始怀疑他们在预言上的解释是否正确。有些人在尴尬和误导之下,一起彻底地拒绝了基督教。与此同时,另一小群人,包括纽约州吉布森港的海润.爱德生在内,他们向上帝哭泣恳求。他们的眼泪和询问终于有了结果。在大失望的第二天清晨,当爱德生走过一片玉米地时,他突然感觉天开了,而他竟然看到了天上的圣所。

  这个发现帮助当时人心散乱的复临信徒弄明白了圣经预言的大图画。我希望我们今天也能把握住这个发现的实质,认清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本质。2 圣所是一条线索,将我们神学观点的所有要素联系在一起,而耶稣就是圣所的中心。

  我从这次旅行带回家的一大教训是家庭成员的团结。家庭成员一起哭泣,有时甚至不和。但到了晚上,我们还是在一起。当我阅读早期复临教会先贤的历史时,我找到很强的信念和热烈的讨论。

笔尖下的力量:在马萨诸塞州老斯特布里奇村,就是这么小型的印刷机,提供了理想的载体,使复临信息广传在外。
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推动了我们向前进,那就是一个需要认识真理的世界。从早期复临运动的开端起,这种视觉已不断发展。早期复临信徒认为他们要将真理传给美国的天下;毕竟,美国是一个由全球移民组成的国家。当复临信徒明白了上帝的全球使命之后,他们意识到的世界范围更大。他们从未提到北纬10/40窗口地带,而是随着J.N.安得烈在1874年前往欧洲,使命和服务成为了复临运动的战斗口号。这必须仍然是今天的宗旨。

  从这次寻根之路中,还洞察到一点:我们的先驱都是活生生的人,都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他们都不是圣人。他们并不希望我们试图返回到原先那个“美好的往日”里去。他们接受了这个围绕他们而不断变化的世界,并一直在左思右想,如何能利用这些新生的事物,来推进上帝的计划。当他们想要探讨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书中上帝的预言全景图时,他们使用了当时新出现的混凝纸浆。3

秋天的美景:马萨诸塞州哈佛里尔市的虞树公墓,并不是所有墓碑都能压抑住我们旅行团中年轻成员心中的欢乐。
他们甘愿钻进当时还未经过充分验证的运输车辆(比如说当时的火车和后来的汽车),为的是更快地赶到自己要做工的地方。他们奋力向前,因为他们知道时间短暂。

  当我们在芝加哥奥海尔国际机场拥抱握手的时候,我似乎找到了重要的根源。不考虑我的出生地,不考虑我的语言或文化背景,我首要和最重要的身分就是上帝家庭中的一员,正在等待洪福的盼望成为甜蜜的现实。而现在我却非常渴望与他人分享福音。



1 你可以在以下网址阅读这篇游记的完整博客内容,其中还包括许多照片:http://adventistreview.org/route-to-roots .

2 杰拉德A.克凌贝尔,“全景思考:圣所和复临信仰神学的核心”,《复临信徒评论》,2011年10月20日,原文第18-21页。(Gerald A. Klingbeil, “Big Picture Thinking: The Sanctuary and the Heart of Adventist Theology,” Adventist Review, Oct. 20, 2011, pp. 18–21)

3 见格鲁德.吉斯贝, “威廉.沃德.辛普森:复临运动史上首位成功的大城市布道家”,《复临信徒世界》,2013年3月,http://aw2.sdacn.org/index.asp?issue=1303&lang=big5&id=14



杰拉德.克凌贝尔是《复临信徒世界》的副编辑,他喜欢历史和摄影。他和妻子尚塔尔以及三个女儿住在美国马里兰州银泉市。

————————————————————————————————————

亲爱的莉西:

  “莉西,难道您不相信耶稣吗?难道您不相信祂是您的救主吗?难道您不相祂爱您的证据,就是为了拯救您,将自己宝贵的生命舍了?您需要做的,只是接受耶稣为您个人的救主……莉西,要相信,单纯地相信耶稣说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相信祂的话,并将自己绝望无助的心灵交托给耶稣基督……相信祂会垂听您的认罪,接受您的悔罪,并赦免您一切的罪,使您成为上帝的儿女。耶稣在为您担任中保。您愿意献上自己并信靠耶稣吗?我多么渴望能抱着您,将您献在耶稣基督的怀抱中。"

1891年2月21日,怀爱伦写信给她的双胞胎姐妹伊丽莎白.邦丝(伊丽莎白的昵称为:莉西)的信,收到信之后10个月,莉西去世。



复临遗产事工

  要更详细了解本文提及的历史景点,可登录复临遗产事工的网站(http://www.adventistheritage.org/),那里有更多的资源、图像、故事和志愿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