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臨運動故事
從乞食到建立教會的奇妙故事

南亞分會復臨信徒故事
約翰.福勒

  耶雅瑟薇獨自住在印度南部小鎮坎納庫利奇的一座剛剛建好的簡樸房屋裏。她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從事花生批發生意,花生是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此外,她還在當地一個30人的小教會裏每週帶領大家安息日的敬拜,這座小教會是在上帝神奇帶領和耶雅瑟薇個人努力結合下誕生的。

事情如何開始

  故事開始於九年前。

  饑餓、絕望、無家可歸,耶雅瑟薇覺得自己已走到窮途末路。生活對於這位單身母親來說絕對談不上公平,而她年幼的兒子也難以理解什麼是公平與不公平。耶雅瑟薇在那個時刻唯一的期望就是一片麵包。就是為了這片麵包,在九年前的那個夏天,耶雅瑟薇走出家門,走在坎納庫利奇狹窄的街道上。當她盼望有個好心人給她一兩個盧比的錢,讓她完成當日的任務──購買一塊果腹的麵包時,她一點也想不到還有什麼厄運在等待著她。一條惡狗從旁邊跑過來,沖著她的小腿咬了一口。

  耶雅瑟薇步履蹣跚,跌倒在水泥的人行道上。這個饑腸轆轆、心情絕望、無家可歸的女子腿上流著鮮血,她的哭聲和兒子的叫聲,吸引了一群圍觀者。人們大多表露著同情,還有些人對她表示悲傷,也有少數人給她出主意,將來如何不再被狗咬到,但是卻沒有人給她一塊麵包,也沒有人主動上去為她包紮傷口。

  當所有表示同情的聲音止息後,這位受傷的女子孤單地留在那裏,身邊再沒有一個人。她掙扎著,一步一步挪向自己的“家,”這個所謂的家,就是城市天橋下一副簡易的鋪蓋,而她在這裏,還在等待著“命運”將要帶給她的事情。

  耶雅瑟薇的哭泣吸引了兩個過路人的駐足。他們停下腳步,要看看這裏發生了什麼。不用什麼高深的調查,人一眼便知這位正在受苦的女子需要什麼:她的傷口需要包紮,她和她的孩子需要食物果腹。他們首先幫助她處理傷口,然後告訴她可以到一個街區之外的聚會點去,那裏每個安息日下午都會為任何有需要的人免費提供食物。這對耶雅瑟薇來說簡直是個天大的好消息(福音)。她抱起自己的兒子,急忙趕往希望頻道聖經學習中心,在安息日的聚會結束之後,志願者們在為窮人分發食物。



撒種:希望頻道不僅以電視節目傳福音。一個大好的方法,是在定期的小組聚會中撒種,最終必收割。
  當耶雅瑟薇趕到這裏之後,她再次發現,“幸運”始終不在自己這邊。食物已經分完了,她心中的失望再次讓她眼中湧出了淚水。希望頻道的一位志願者無法忍受這種令人傷心難過的場景,把一張二十盧比的鈔票遞在她的手裏,建議她到外邊的街邊小吃攤上去吃些東西。這位絕望的母親意識到希望已經開始在她的生活中顯露出一絲微光,她急忙領著自己的孩子到外邊去購買食物。在他們去買食物的路上要路過幾戶人家,在其中一所房子門口站著一位中年婦女,手中拿著一個由芭蕉葉裹起來的包裹。她在這裏等著還願,這位女士曾經許願,在每個星期六都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吃一頓飯。耶雅瑟薇和兒子就這樣吃了多日以來首次像樣的一餐。

饑餓之後的生活

  吃飽飯後,耶雅瑟薇面臨著一個現實的問題:如何處理那二十盧比?在這個世界上,即便是最貧窮的人,也會有自己的道德標準,也會正視自己良心提出來的問題。人畢竟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創造出來的,因此,不論這種形象是清晰還是模糊,每個人都會有是非善惡的標準。耶雅瑟薇並不熟悉神學理論,然而她卻有自己的道德倫理觀念。現在,從短時間來說,她已經不再受饑餓所迫,她覺得自己手中這筆錢可以用在更為需要的人身上。她折身回到希望頻道聖經學習中心,將這二十盧比還給那位好心的志願者。她對這個青年說:“上帝今天已經滿足了我的需要,或許這筆錢能夠幫助其他的人。”



生長的細胞:門徒訓練班、代禱和小組會議打開了機會,是別的方式可能不行的。
  這位志願者名叫約翰.普拉卡撒姆,他是這裏的一位聖經教師,他為眼前這位雖然仍舊絕望、無家可歸、但卻暫時不再饑餓的女子的行動所震撼。雖然她是這樣,但約翰卻在她裏面看出一種比尋求食物更加迫切的渴望,那就是對於屬靈事物的追求。他還是和她一起查考聖經,耶雅瑟薇從上帝話語的甘泉中取飲,學習得如癡如醉。幾周之內,希望頻道團隊舉行了一次浸禮,耶雅瑟薇想要受浸。復臨教會電視事工在南亞分會的先鋒,如今是聯合會布道士和希望頻道協調人的詹森說道:“她對於真理的熱愛超乎想像,我們要毫不猶豫地為她施浸。”

  浸禮結束之後,詹森以及其他同事計畫著如何讓耶雅瑟薇在生活上實現自立。事實上,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但人活著必須有食物。基督徒的同情和實際的知識現在發揮了作用,詹森的團隊在經過調查之後,鼓勵耶雅瑟薇去販賣花生。當地以花生種植而聞名。通過自己艱苦的努力,加上大家的籌畫指導,以及上帝無以倫比的應許,這個從零開始的花生小販,目前成為當地屈指可數的花生批發經銷商。在這九年的時間裏,耶雅瑟薇不再無家可歸,不再絕望,也不再饑餓。在上帝的祝福中,她還興建了屬於自己的房屋,她在自己的家中專門留出一個大廳,作為那個地方的復臨信徒聚會之用。

  一個教會就此誕生了!一點點的同情,堅持不懈地分享福音,為別人的實際生活籌謀計畫,所有這些使得耶雅瑟薇這位曾經無家可歸、絕望、饑餓的女子有了如今的光景。地上的泥土,默默無聞,不名一文,但經過燒製,竟然能為世界的創造主和救贖主建造殿宇。耶雅瑟薇很快帶了三十個人歸主,在這小教堂與她一同敬拜上帝。這個曾經無家可歸的人現在為上帝奉獻了一所教堂!

一連串的奇蹟



無名英雄:婦女冒起,在南亞教會的見證、敬拜和禱告生活上,給佈道和救靈帶來新的意義。
  無論是過去還是今日,類似這樣的神蹟一直出現在南亞教會的歷史和宣教中。1895年,第一位來到印度的復臨教會宣教士是位婦女,名叫喬治婭.布魯絲;第一位經她帶領歸主的信徒也是一位婦女。從喬治婭到耶雅瑟薇,南亞復臨教會見證著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無論是領教會工資的工人還是平信徒,無論是青年還是老者,這些人都心懷盼望生活,眼中含著淚水撒種,並在喜樂中收割。1899年,由23人組成的教會發展到今日,在下次全球總會召開代表大會時,南亞的復臨信徒將達到二百萬之多。整個南亞的城市前沿和鄉村前哨,復臨運動的生機在處處勃發!

  南亞教會增長的不僅僅是信徒的人數。曾經對於這裏福音傳播可望而不可及的電視廣播目前也在我們的把握之中。希望頻道和福音節目廣播目前在南亞以六種語言播出,幾乎可以覆蓋全國絕大多數人口。

  福音事工不再只是男性的特權。婦女和青年正在積極地參加到教會的增長和發展當中。南亞的復臨信徒教育也充滿著生機,目前教會運營著七所大學,356所中小學幼稚園,在校生人數多達175,000名。

  尼泊爾和不丹目前正在品嘗第一次福音傳播不受阻礙的喜悅。在南亞的歷史上,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見證過這麼多人得蒙拯救的神蹟。

  然而,尚未完成的福音工作和已經完成的工作相比較,其中的差距就像珠穆朗瑪峰和平原的差距一般。站在目前成就的平原上,南亞的教會領袖和信徒現在感覺自己有一千個山峰要去攀爬:教友名冊審查;讓什一捐獻在全球最低的情況中有所起色(在2011年南亞分會人均什一捐為3.23美元);為牧師和教師提供一份足夠養生的薪水;通過復臨運動為上帝在南亞建造一條福音的高速公路,讓成千上萬尚未聽到福音的城鎮和鄉村聽到福音。

  這些議程雖然非常艱巨,然而上帝的力量卻擺在那裏。聖靈正等待著要使用那些像耶雅瑟薇的人,就是願意就近上帝去完成使命的人。

——————————————————————

約翰.福勒最近退休,在教會侍奉了53年,其中21年在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