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等待中的子宮


空井旁對上帝的渴慕
法米努.伊瑪邦

  我的鄰舍井滿溢
  水源新鮮又清晰
  她從井中汲水時,歌唱又歡喜
  她的家庭也一樣,和諧而靜謐
  桶邊水花跳躍,兒女歡欣無比
  水缸速速注滿,她在蔭下休息

  我望著,望著,滿心羨慕
  我的水井幾近乾枯
  井水苦澀,令我空空勞碌
  我期待著有一天,我的水井也能泉源汩汩
  使我亦能從中汲水,歌唱又歡喜
  我堅信這一天必將到來,我等啊等……

  “主啊,賜我一個孩子!”這短短的禱告跨越年紀和歲月。它從無數人心中口中發出,不分文化、大陸、國家、民族、種族、宗教、部落和語言。這句祈禱是沒有任何界限的。世界上很多的城鄉、國家和地方,只要一男一女結成夫婦後,接下來的期待就是孩子。他們的家人──包括雙方父母、祖父母甚至延伸到別的親友──也在焦急地等待著新生命的降生。在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婚禮中,大家為新人漫長而幸福的婚姻禱告後,就會為他們將來的孩子而禱告。雖然今時今日,婚後立即有孕,或是任何時候的懷孕,都不再是一種普遍的期盼,但在全球文化中,一個家庭有新生命的誕生仍舊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絕大多數人都相信孩子是上帝所賜的。當然,這種想法是完全正確的。上帝創造了人類的身體結構,並指示男人和女人藉由婚姻的設立而生養眾多,遍滿全地,治理這地(創1:28)。上帝稱那些有孩子的人是有福的(詩127:5)。兒女被形容為耶和華的產業,是父母自豪的根源,也是力量的表示(第3, 4節)。孩子也被視為對於父母順從的祝福並正直的報償(申28:4, 11;箴20:7)。

  上帝在這件事上既無偏見,也不吝嗇。聖經中記載祂明示的應許,在祂的百姓中將沒有一個不生育的(申7:14)。世界上所有文化在這一點跟聖經一致,認為孩子是一種祝福,並懷著極其熱誠的心歡迎這些小生命。

不育和羞恥

  不幸的是,許多從未懷過孩子或者在婚姻初期未曾懷孕的女性遭到了不幸,或受逼迫,或被誹謗中傷,或被丈夫冷落。有些文化認為這樣的女性是被咒詛的。這種幾乎無法避免的污名對於她們和她們的家人來說是一種不得不承受的負擔。

  但在這些公開的羞辱之前和之外,一位不懷孕的妻子還要默默承受內心難以忍受的壓力和傷痛。咒詛似乎伴隨著她生命的始終。醫學表明,即便一位能生產的女性,仍會受制於焦慮、憂鬱和情緒上的壓力。想像一下,那些沒有孩子的女性承受著多少負罪感啊!

  有許多為繁衍後代而由一夫一妻制改成多妻制,拐賣或販賣兒童或使用其他卑劣的手段的事,其目的終是為了得到孩子。

上帝的心意

  對於人間的這些痛苦,上帝須負什麼負任嗎?祂會如何關注這點呢?聖經顯明,有的時候上帝從祂的智慧出發,刻意在一定階段內、為了某種特殊的目的保留這種福分。我們可以看幾個的例子:先是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雖然亞伯拉罕是個富翁,撒拉也貌美如花,但是他們卻沒有孩子。亞伯拉罕曾經得到上帝立約的應許,說他要作多國之父。並且上帝明確表示,這個應許之子必定要出於他和撒拉,並且把孩子將來的名字賜給他們,作為一項證據(創17章)。

  還有以利加拿的妻子哈拿。哈拿是以利加拿的結髮妻子(第一位妻子)。以利加拿的第二個妻子毗尼拿為他生了孩子,但哈拿沒有給他生兒育女。上帝關閉了哈拿的子宮(撒上1:5)。毗尼拿說話激動她,直至她痛哭流淚為止。有一年,哈拿懷著沉重的心情與全家人到主的聖殿中。她心情極其沉重,拒絕吃飯。她的丈夫嘗試對她好言寬慰。哈拿在會幕門口在上帝面前傾吐心中的愁苦和重擔,以致當時的大祭司以利認為這個女子是喝醉了(撒上1:13, 14)。

  米甲也是一個例子,她是以色列墮落的王掃羅的女兒,這位父親曾把她許配給大衛為妻。這個不育有些不同,或許她因為怨恨和惡意而故意不為大衛生孩子(撒下6:14-23),但這也是一種重擔。撒拉的羞恥和哈拿的丟臉,也就是米甲的悲慘。

  還有伊利莎白,她和殿中作祭司的丈夫撒迦利亞沒有孩子。和亞伯拉罕和撒拉一樣,他們的年紀也非常老邁了(路1:7)。和撒拉與亞伯拉罕這對夫妻略有不同的是,這夫妻二人早就放棄了得孩子的盼望和努力。

在黑暗中哭泣

  為什麼上天在這些人間最深痛苦和絕望的時刻有時會保持沉默呢?為何當這些事看來太過難以負擔,你不能再承受下去的時候仍不理會?為何當你不知所措或者沒有轉圜之餘地的時候仍不幫助?為何當看來只有上帝可以明白時,祂卻顯得袖手旁觀、坐視不理呢?

  但是我們須知道,這種絕望並非只有不生育的女性才有。她們並不是世界上唯一一群心靈破碎的受苦者。請思考大衛的祈求:“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詩42:5, 11)。大衛很清楚,人生的痛苦並不僅僅來源於肉體。人生要經歷肉體、心理和情緒上的諸多痛苦,是沒有身體上的解藥可以治癒或舒解的。

  世間的痛苦或許都有可以解釋的原因,然而通向痊癒、解脫和平安的道路卻崎嶇而漫長。那些體會過這些痛苦的人,可能失去了至愛的親人、受到過嚴重的傷害、被無情地拒絕過、經歷過沮喪、被人出賣過、受過不公平的對待,還有的人被生活和環境中不如意的事情打倒過。有的時候這些痛苦沒有解決之方,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有的時候你必須與痛苦共舞。

  舊約先祖約伯的痛苦如果放在天平上稱一稱,恐怕要比海邊的沙還要沉重(伯6:2,3)。“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靈喝盡了;上帝的驚嚇擺陣攻擊我。”(第4節)。接下來聖經這樣記載道:“我躺臥的時候便說,我何時起來,黑夜就過去呢?我儘是反來復去,直到天亮。”(伯7:4)。這種痛苦是約伯在寂寞中所無法承受的:“我靈愁苦,要發出言語;我心苦惱,要吐露哀情”(第11節)。對於約伯來說,他覺得上帝是故意遠離他(伯23:3,8,9)。從前那些親密的朋友現在也都忘記了他或者刻意地回避他(伯19:13-15,19)。

耶穌與痛苦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中的痛沒有解救。想像一下祂的汗珠竟像大血點一樣從祂的額頭滴落。哈拿向上帝祈禱時神情過於專注,以致以利認為她是喝醉了(撒上1:13,14)。有人將這種痛苦稱之為“心靈深處的哀聲”或者“曠野的經歷”,其實無論叫什麼已經不重要了。惟有上帝的恩典能在這些時刻給人提供幫助、平安與醫治。

  大衛為自己在痛苦之黑夜中的貧乏、痛苦和傷心,如此回答自己:“應當仰望上帝,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詩42:5)。大衛非常明白,上帝會在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與我們同在。祂與所有不生育的姐妹同在。無論我們痛苦孤獨的原因是什麼,上帝笑臉幫助我們,祂臉上展現出的是慈祥的表情,這是上帝親自的祝福。

耶穌和等待中的子宮

  上帝在耶穌裏已經向我們保證,祂在我們一切憂傷的景況中與我們同在。並且上帝在耶穌裏也對不生育之人所承受的孤獨的咒詛給予了特殊的回答。

  當伊利沙白和撒迦利亞似乎已經放棄了盼望並接受自己終生無子的現實時,上帝依然看到了他們的內心。祂仍舊知道他們默默不言的長久渴望。當他們再無特別的計畫,放棄人為的努力,生活中只剩下勇敢的表情和一顆滴血的心時,上帝仍舊親自為他們存有安排。此時,上帝要在至聖所中宣佈自己的計畫。這對年邁無子的夫婦要有一個自己的兒子!這個孩子要在人類最重要的一個人——人子基督耶穌前頭行。這種超然卓越的降生方式,解答了痛苦,結束了羞辱,解除了歷代以來所有負重擔的心、破碎的靈和不生育的子宮的痛苦。

  大約在伊利沙白之前兩千年,當上帝宣佈要在等候的子宮中行使祂的主觀時,撒拉不禁暗自笑了(創18:9-12))。上帝問亞伯拉罕:“撒拉為什麼暗笑?”(第13節)“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第14節)。上帝既是生命的主,也是掌管婦女不生育和隱秘渴望的主。

  現在,天使加百列給伊利沙白帶去了神聖的喜訊,伊利沙白五個月不能讓人公開看到她,她這樣說道:“主在眷顧我的日子這樣看待我,要把我在人間的羞恥除掉。”(路1:24, 25)。

  伊利沙白的經歷證明,當醫學、文化、年齡和自然都認為新生命是不可能出現,他們再無可能養育兒女的時候,她仍可以靠著那位掌管天堂和地獄鑰匙、那位為始為終、那位生命之主的命令,仍舊可以懷胎生子,並且他所生的約翰還成為上帝受膏者的先鋒。基督通過讓自己身受咒詛,拯救世界上的人類脫離咒詛(加3:13)。那些不孕的人要因他而歡暢,並且要得到比生育七個兒子還要大的喜悅(撒上2:5)。

總結

  上帝通過以賽亞鼓勵祂長久渴望的女兒們和心靈痛苦的兒子們:“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賽7:14)。馬太解釋說,以馬內利的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太1:23)耶穌就是以賽亞書預言的應驗(第22節)。處女懷孕生子,耶穌降臨世間。

  因為耶穌來到世界要把祂的百姓從罪孽中救出來;因為祂已經治癒了我們的一切創傷,治好了我們的所有疾病,除去所有不生育的現象,黑暗不再遮蓋大地,幽暗不再遮蓋萬民,晨光已到,那些不生育之人不用再繼續等待下去:“你這不懷孕、不生養的,要歌唱;你這未曾經過產難的,要發聲歌唱,揚聲歡呼。因為沒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兒女更多。這是耶和華說的。”(賽54:1)。

法米努.伊瑪邦是一位在職母親,跟丈夫和兩個孩子居住在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她希望成為作家,她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中的經歷成為她靈感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