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臨信徒生活
兩位宣教士——天各一方

兩位宣教士——天各一方
懷氏紀念醫療中心歷史——從印度到洛杉磯
加里.特茲

  一個故事在印度開始,有一位年輕的聖經推銷先鋒的獻身影響後世追隨。另一個故事則以一位從墨西哥初到美國,看到各種機會大開眼界的8歲小男孩開始。
  這兩位是兩個類型的宣教士,一位受呼召走遍了半個地球,另一位在自己家的後院裏看到了緊迫的需要。雖然他們年齡相差幾十年,距離上也隔著好幾個大洲,但他們卻因共同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願望——懷氏紀念醫療中心——而連在了一起。
  以懷愛倫的名字命名的懷氏紀念醫療中心成立於1913年,到今年正好是百年華誕。它建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博伊爾崗,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同時也為服務全世界的人而培訓醫生、護士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士。一百年來,這座培訓中心的工人和畢業生給全世界帶去希望。他們會到好像印度的納薩頗這一類的地方。

心繫印度
  提奧多.佛雷茲醫生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印度服務的第一批宣教士之一。他和妻子於1915年到達印度安德拉邦納薩頗的小村莊。他們當時很年輕,很孤獨,卻有著一股熱誠,要以教育來傳福音。
  提奧多在建立一所宣教學校來教育當地兒童之後,便開始籌畫培訓工人和文字佈道的活動。當地酋長聽說提奧多為當地百姓所做的事之後,給他提供了五英畝土地、一些尚未完工的建築,還有一萬盧比的現金,讓他在努茲維德附近建設一所醫院。提奧多同意了,醫院於1923年開始建造。
  提奧多親眼看到印度人民對於醫療服務的緊迫需要,決定讓自己去接受進一步的醫學培訓(包括在懷氏紀念醫療中心的實習)。他畢業後回到印度,用了數年時間引導那發展中的醫院,後來成為本會全球醫療事工幹事。
  如今,當年那所小小的學校已經變成了佛雷茲紀念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高中和大學,而吉法德紀念醫院繼續是本會在印度的醫療體系的一部分,繼續服務社區。

隨著蓮漪效應
  提奧多.佛雷茲醫生的事工有如在一個波平如鏡的池塘中投進了一塊石子,他的獻身所產生蓮漪效應在他的兩個孩子泰德和瑪莉.朱恩身上開始見到,這兩個孩子都生在印度。泰德用了三十年在海外以牙醫的工作從事宣教,並在92歲高齡每年仍舊安排多次旅行服務。泰德的兩個兒子理查德和道格也選擇了成為醫生,理查德曾在懷氏紀念醫療中心實習兩年,道格則在非洲埃塞俄比亞實習數年。
  瑪莉.朱恩的丈夫名叫斯坦利.威爾金森,他也曾在懷氏紀念醫療中心受訓,夫婦二人曾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醫院侍奉過六年。這個大家庭的許多兒孫都曾回到印度,支援當年由佛雷茲開創的工作。
  在美國俄勒岡州赫密士頓作耳鼻喉科實習醫生的理查德說:“我為有祖父和父親這樣的表率和模範而深感有福。在他們的榜樣影響下長大使我們這個大家族變得與眾不同。”

服務的傳統
  像佛雷茲這一家的榜樣,將自己的一生和技巧全都獻給教會的全球宣教事業,在懷氏紀念醫療中心的歷史上留下了可圈可點的記錄。作為一個信仰的全體,懷氏紀念醫療中心的文化始終是受服務精神所驅動的。一百年來,懷氏紀念醫療中心到底培養了多少宣教士,這幾乎難以說清楚,其中的故事是非常豐富且具有傳奇性的。
  但是這些國際服務的動人故事只是懷氏紀念醫療中心故事的一部分。從一開始,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候,醫院選擇仍然在博伊爾崗,照顧當地的社區。懷氏紀念醫療中心長時期的領導人伯西.馬幹醫生在1938年這樣寫道:“我們這個城市和縣區最貧窮的人已經踏破了這裏的門檻。”

回到鄰里之間
  赫克托.佛洛雷斯剛到洛杉磯時只有八歲。像那時和現在的許多移民一樣,他的父母帶著他到美國來是為了尋找更好的機會。他的父親在餐廳裏端盤子,母親則在一家旅店裏清潔打掃。雖然他們兩人都沒有受過教育,卻知道教育是讓自己的孩子將來獲得成功的關鍵。
  佛洛雷斯在高中期間的刻苦學習收到了回報,他以全額的獎學金進入了斯坦福大學。佛洛雷斯剛開始的時候打算將來作一名工程師,但他後來卻學習了醫療專業並從戴維斯加州大學醫學院畢業。他之所以選擇家庭醫學是受到了自己家庭從前經歷的影響。佛洛雷斯說道:“所有人,不分他們的社會地位高低,我都能一視同仁的給他們治病,這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
  佛洛雷斯心中有種使命感,他想為勞工階層服務,尤其是像他家庭這樣的拉丁美洲勞工階層。當他聽說懷氏紀念醫療中心有個培訓醫生到那些醫療服務水準低下區域服務的計畫時,便受到了吸引。這正是他一直等待的機會,設計一種家庭醫療住院模式,可以吸引醫生來到博伊爾崗,給那些其中許多都沒有醫療保險的人。

照顧那些未得到充分服務的人
  家庭醫學是醫院在羅馬琳達大學的贊助下提供的五項興旺醫學實習項目之一,而在懷氏紀念醫療中心周圍的醫療服務不足地區,這已證實為最完美的一種安排,藉以維持那可能在全美國最具新意且最有影響力的家庭醫學實習計劃。
  特別配合拉丁美洲裔的需要而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會,是實習計劃的深厚社區根基的好處之一。佛洛雷斯目前正在帶頭研究一個計畫,幫助重新設計怎樣去照顧有像糖尿病等長期病症的人群。佛洛雷斯這樣說道:“在博伊爾崗地區,糖尿病是致命和致殘的主因。我們的願景就是讓懷氏紀念醫療中心成為一個家庭保健資源中心。”
  身為宣教士女兒的懷氏紀念醫療中心主席兼行政總裁貝茨.撒迦利女士這樣說道:“那些將自己的人生奉獻於我們社區和全世界之人的犧牲,是一種巨大的鼓勵之源。當我們慶祝本中心這次里程碑意義的週年紀念並展望未來的時候,這些人提醒我們緊緊握住我們福音使命的重要性。”*
  提奧多.佛雷茲醫生的生平和工作資料是取自瑪莉.朱恩.威爾金森的回憶錄《我兒時認識的土地》(The Land My Childhood Knew)來自Measapogu Wilson2010年一期《Ministry》雜誌的回憶以及跟家族成員的交談。關於懷氏醫院在全球佈道歷史的資料則源自Ronald D. Graybil所著的《信心和醫治的旅程》(A Journey of Faith and Healing)

*如欲了解更多,請登錄whitememorial.com/centennial。

加里.特茲CMBell公司的高級撰稿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