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間特輯
新間特輯

復臨領袖聽取有關復臨教會早期歷史的新視角
在巴特爾克里克(Battle Creek)的“復臨歷史村",重溫復臨運動的教訓
復臨信徒世界新聞編輯馬可A.凱爾納、復臨新聞網伊莉莎白.萊切雷特納於美國密歇根州巴特爾克里克報導

  到最後,要將有關復臨教會正式成立150周年的一系列主題總結為兩天的講論,看起來還是由總會的檔案保管員大衛.特里姆負責最適合。


从灰里: 艾拉·史密斯西蒙斯,资深教育家和通用副总裁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讨论了死亡世界教会的设施在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克。 ,随后兴起的机构如安德鲁斯大学和Loma Linda大学。

  “這是一個歷史學家的夢想,"身穿馬甲的特里姆於2013年4月13日安息日下午對與會的全球總會教會領袖這樣說。“教會領袖坐在那裏,聽了兩天歷史——以後常常這樣就好了!"
  然而,為期兩天的活動不僅僅是學術練習,整個講論的設計是為了幫助參加春季大會(一年兩次的事務會議之一)的與會代表明白今日復臨運動的淵源,並從先驅們(早期的信徒,甚至是叛教者.)的生活中吸取教訓。
  早期復臨信徒的熱情有時也會消退:摩西.赫爾就是其一,他提出了“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這個名字,後來卻叛教,去加入通靈術。復臨教會早期健康和教育部領袖約翰.哈威.克洛格(又譯家樂),建設了著名的巴特爾克里克療養院,把它掙脫了教會的管束,他因為開始提倡泛神論觀點,在1907年被除名。根據《復臨評論》和《復臨信徒世界》雜誌的總監和編輯比爾.納特的報告,在克洛格生命即將結束時,他至少是私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是由於擔心會激起反對,從而拒絕再次受浸。
  雖然如此,納特傷心的說:“克洛格的故事在他去世前就結束了,"因為他離開了復臨運動。


举起铲子: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官员教会在象征性的突破性提高铲为建设一个复制的运动的第一个卫生改革研究所位于美国密歇根州,2013年4月12日,在历史性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村。

  比爾.納特也談到了摩西.赫爾和A.T.鐘斯的生活和教會生涯,前者只做了六年的復臨信徒,後者在教會有幾十年的時間,並且擔任過教會很多極具影響力的角色。然而,由於鐘斯所具有的精力與技能,“不願意接受任何姓懷的人的忠告。"納特指著教會共同創始人之一懷愛倫向鐘斯的多番忠告解釋道。
  G.I.巴特勒是一名教會早期的領袖,曾擔任兩屆全球總會會長,共計十年的任期,卻在連任期間身患疾病,因此退休,去了佛羅里達照管橘林。巴特勒一直反對1888年提出的“因信稱義”的道理,而懷愛倫對此教義卻持贊同態度。數年之後,巴特勒蒙召去擔任南部聯會(美國南部)的會長,並承認他在佛羅里達的逗留使得他有機會認真思考,並接受他曾經反對的聖經中的教訓(此處是指因信稱義的道理)。
  很多人不曉得巴特勒的這段歷史,不知道他後來贊同了因信稱義的真理,密歇根州柏林泉安得烈大學復臨運動研究中心的歷史學家梅林.伯特如是說。巴特勒後來為教會其他青年領袖提供了寶貴的指導。
  伯特觀察到,即使巴特勒是個領袖,他的生平中關鍵的教訓仍是救贖的大能。
  “即使上帝在我們的生活中運行,並改變我們,我們依然是有限的人,"伯特說。“然而,可幸的是,當我們靠賴上帝之時,我們會更加謙卑,對他人更加同情,少一些批評與指責,並且試著努力理解並關懷他人。當我們意識到上帝的憐憫之時,就會成為更加寬容,更加有效的領袖。"


任务的开发: 大卫削减,一个历史学家和办公厅主任会议的档案、统计和研究办公室,地址巴特尔克里克代表、4月13日,2013年,在一个任务的发展意识在早期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运动。

  在中午休息期間,與會代表目睹了“復臨教會歷史村”兩座新的建築開始動工,這兩座建築就是依照當年巴特爾克里克的第一所教會印刷所和第一所健康改良機構而建設的。
  總會會長魏泰德牧師站在全球十三個分會的會長旁邊。眾位領袖抬起亮藍色的鐵鍬拍照,與籠罩著村莊灰濛濛的細雨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願這一機構能成為一個提醒,使我們曉得藉著口傳和書面文字傳播真理的重要性,"魏泰德談到將要重建的出版社時說。
  在星期五下午的講論中,全球總會副會長白德爾談到,早期教會外交的方法乃是以提倡平等為前沿。他說復臨教會的先驅全都是廢除奴隸制度主義者。
  白德爾說,早期復臨信徒的確是由一班不同的人所組成的,他們的性別、年齡、文化和種族各不相同。一位名為查理斯.金尼的前奴隸,成了教會第一位黑人牧師。安娜奈特是第一名黑人女宣教士,在印度作工。


失去了领袖的教训: 比尔诺,编辑和执行出版人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审查 和 临世界 杂志,介绍股票的教训的生命和事业三个先锋随后输给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堂。 他们是摩西的船体,约翰·哈维·凯洛格和A.T.琼斯。

  然而,其過程“並非出於偶然",也“不容易",白德爾提醒眾位與會代表。這往往需要“信徒的推動”和“懷愛倫的介入”。
  施愛娜曾是復臨教會教育體系中的一名資深人士,現在擔任全球總會副會長已是第二個任期。她談到了巴特爾克里克那些機構的倒閉——療養院,先是被克洛格奪去,後又被大火焚燒;評論與通訊出版社也被付之一炬;巴特爾克里克大學,最終也倒閉了——正是因為這些失敗與問題才使得羅馬琳達大學和安得烈大學這樣的機構茁壯成長。
  在安息日下午的講論中,檔案保管員大衛.特里姆談到了早期復臨信徒態度的轉變,從最初僅僅在北美傳揚這信息,到後來將這福音信息傳遍“世界各地”。特里姆引用了懷愛倫的一段話:“葡萄園包括全世界的每一個地區。”(《教會證言》卷六,原文第23頁)
  總結這週末,魏泰德從G.I.巴特勒的生平中分享了以下的教訓:“你無法成為一名領袖並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你必須每天來到十字架下面。"
  他說教會必須“再次點燃對於基督復臨的熱情。……絕不要屈服於安逸之試探,我們要回家!我希望這個週末能重新激發我們對於使命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