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仰
百分之一、十與五十

百分之一、十與五十
當上帝跑的時候
傑拉德.克林貝爾

  我始終為故事所發揮出來的力量而感到驚訝。
  我們非常尊重那些不僅了解自己的題目,而且能夠將其有效傳遞給別人的教師和學者。就我自己來說,我記得許多很會講故事的人。雖然我忘記了他們來信的時間、形式或理論,但他們所講的故事卻始終縈繞在我的心頭。
  耶穌就很清楚故事的力量,他經常運用比喻來說明一個問題。當然,耶穌真正關心的並不是革新播種方法或者種植莊稼的最佳辦法。耶穌想給大家講述那些充滿深奧難懂令人驚奇之概念的屬靈真理,因此他選擇用形像化的、口語化的語言形式來讓大家明白。懷愛倫說道解釋說:“基督的施教也是如此;那未知的以已知的來說明;神聖的真理則以人們最熟悉的天上的事物來解釋。”(《天路》第一章第1段)

故事背景
  耶穌所講最為人所熟知的三個比喻記載在路加福音第15章中。在路加福音14:25-35中,我們看到有大批群眾圍著耶穌。我們的主在用不同的比喻來講解作他門徒的代價。家庭,甚至父母,都要被放在第二位(第26, 27節);要建造房屋的人必須制訂長遠的經濟方案(第28節);作國王的人必須衡量打仗的代價(第31-33節);鹽必須保持鹹味(第34, 35節)。在這一連串比喻的末尾,耶穌這樣大聲說道:“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第35節)。
得救的經驗: 上帝因祂無限的慈愛與憐憫,使那無罪的基督為我們成為罪,為要使我們在祂裏面成為上帝的義。我們在聖靈引導下,感覺自己的需要,承認自己的罪孽深重,悔改我們的罪愆,並相信耶穌為主、為基督、為代罪者、為我們的榜樣。這項領受救恩的信心,乃得自上帝聖言的大能,為上帝恩典所賜。藉著基督我們被稱為義,被收納為上帝的兒女,從罪的轄制中得釋放。藉聖靈我們重生,並成為聖潔。聖靈更新我們的心意,將上帝愛的律法寫在我們心上。我們蒙賜能力度聖潔的生活。我們常在祂裏面,就與祂神聖的性情有分,如今在審判、得救上都有了保證。(林後5:17-21;約3:16;加1:4;4:4-7;彼前2:21,22;羅10:17;路17:5;可9:23,24;弗2:5-10;羅3:21-26;西1:13,14;羅8:14-17;加3:26;約3:3-8;彼前1:23;羅12:2;來8:7-12;結36:25-27;彼後1:3, 4;羅8:1-4;5:6-10)

  接下來的場景具有非凡的意義:路加告訴我們,稅吏和罪人(!)都擠在耶穌身旁要聽他的教訓。他們明白了救主發出的邀請,而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卻不以為然(路15:1, 2)耶穌既知道這一切,就講了一個故事,其實是三個故事,但主題是一個。這三個故事都遵循著相同的模式:某人丟失了某樣東西,然後殷勤尋找,找到,歡喜慶祝,故事結束。

迷羊、失錢和浪子的比喻
  第一個故事,一個牧羊人在日午時分注意到自己丟失了一隻羊,於是便撇下剩下的九十九隻,出去尋找迷羊。你有沒有想過這件事的可能性呢,就是一位牧人決定不顧九十九隻羊,而去尋找那只丟失的羊?從事商業經營的朋友告訴我,產品中存在百分之一的損失率,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比率了。為什麼那牧人要撇下九十九隻去尋找那走迷了路的一隻呢?耶穌在第七節中的解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線索:天庭要為那悔改的一個罪人歡喜,而其他九十九個人卻感覺不到有悔改的必要。你能想像法利賽人在那一刻的臉色嗎?
  失錢的比喻是從另一個程度來講述故事的。這次耶穌把丟失物品占總量的比率從百分之一提升到了百分之十。一位婦人在家數點自己的銀幣,這可能是她嫁妝的一部分,突然她發現有一枚銀幣丟失了。當時一枚銀幣是很值錢的,大概相當於一個工人十天的工資。那位婦人還有百分之九十的銀幣,但她卻開始幾近瘋狂地尋找。她在大白天點起一盞燈,為的就是把自己家的所有角落都找遍。當她最終找到那枚銀幣時,她把朋友和鄰居都叫來分享這個好消息(第九節)。這位婦人為了找回自己的財富可謂是花費不菲(因為當時沒有電燈,而燈油是很貴的)。找到之後,她讓自己周圍的人也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悅。耶穌再次提醒他的聽眾,一個罪人悔改,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
  耶穌講的最後一個故事就更令人感到驚奇了。當眾人聽到一戶人家中的小兒子(注意,不是長子)到他父親那裏去要求分產業時,他們一定驚訝地張大了嘴。這在當時是件大不敬的事,這表明這個小兒子對他父親缺乏應有的尊敬,他的行為是為當時人們所不齒的。讀者都知道這個故事後來的發展。這個浪蕩的青年離開了父親的家,在外面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最後發現自己千金散盡。窮困潦倒之中,不得已去給人放豬,饑餓到竟然要和豬來爭食的地步。他在山窮水盡之時決定要回自己父家去,他不再奢求兒子的地位,而只要自己的父親把他當成一名雇工,他就心滿意足了。
  小兒子離家在外的每一天,他的父親都在家門外等著他回來。一天,他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人朝自己走來。這個人看上去怎麼這樣熟悉,是的,沒錯,是自己的兒子。接下來發生的場景讓一切都大白天下。父親急忙朝他那個渾身骯髒散發著惡臭的兒子跑去,他抱住自己的兒子,好象永遠也不願放開,最後父子攜手回家。很快,父親開始在家中張羅著給小兒子辦個接風洗塵的宴會,全家上下馬上行動了起來,其實應該說是幾乎整個家族。而家中的大兒子,心中冷酷,仄仄不快,卻不準備加入這場慶祝。耶穌用了八節經文來向我們描述父親和大兒子之間的對話。第31, 32節是他們父子間對話的高潮部分:“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救恩的邀請
  我們從這三個故事可以學到許多教訓。這三個故事都生動地提醒我們,人蒙拯救需要來自外部的援助。無論是比喻中的牧人,還是瘋狂尋找失錢的婦人,還是等待兒子歸來父親,他們都代表那主動拯救我們的天父(約6: 44)。只要我們認識到自己無助的狀態,我們就會下定決心“回家”並讓上帝的聖靈把我們變成新造的人(林後5:17)。在上帝的數學計算中,百分之一,加百分之十,加百分之五十等於一,就是那一個失落的罪人。上帝拯救個人的恩典是不以數字和比率來計算的。整個宇宙都在為人類的命運而擔憂奮鬥。每一個人被尋回,都會使天庭爆發出歡樂的樂聲。每一個人作出拒絕基督的決定,都會使天上家庭中的成員心中傷痛、眼中垂淚。
  當耶穌環顧四圍聽這些天國故事的群眾時,他正在尋找那些願意順從,願意接受上帝拯救及改變之恩典的人,如今主仍在尋找。

傑拉德克林貝爾是《復臨信徒世界》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