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文章
寻找好的土壤

寻找好的土壤
了解不同地方的人对福音各有什么样的反应
雅各 .派克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看到各种照片、视频以及报导,说我们教会在遥远地区又有多少信徒受洗。相对于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报导,本会在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中的进展却极其缓慢,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教会萎缩衰退的迹象。

  虽然上述概括是事实,但我想教会一些教友还是会感到诧异,觉得什么全球有这么多地方比北美更难开展福音布道工作。我在本 文 中将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本会在全球各处的发展情况,以及这种统计资料与 接受程度的重要 原理之间的关系。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教友数量 人口的比例
我在本 文 中使用的基本统计资料来自 2010年全球总会发表的年度报告。 1

  通过这些统计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全球的发展非常不均衡。举两个极端的例子,土耳其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与国家总人口比例是 每 一万人中仅有 0.1个复临信徒 。但是,非洲国家 津巴布韦的本会信徒比例却异常的高,每 一万 人中有 473名复临信徒。

  在北美洲,每 一万 人中有 32名复临信徒,这在全球发达国家中比例算是相当高的了。反观,大英 联合会 范围内 每 一万人只有 4.5名复临信徒, 意大利则 每 一万人中只有 1.4名复临信徒。西欧国家的复临信徒 占总人口比率与亚洲某些最难开展福音工作的国家非常接近。像在现代佛教国家泰国和 台湾地区, 每 一万人中有 2名复临信徒,而在世俗化 的日本, 每 一万人中只有 1.2名复临信徒。对于福音或者现代真理 接受程度的强弱,是我们理解世界范围内本会信徒比例差距如此之大的关键性因素。

接受程度——主要因素
  圣经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或说一个国家对于福音的开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面临的改变和试炼影响。玛拿西被囚(代 下33:10-13),乃缦的大麻风(王 下5章),宣告给尼尼微的审判 信息( 拿 3章),都使这些个人或国对于福音的医治之能敞开心扉。一些负面的生活变动,比如说失业 、离婚 、死亡 、搬家 、自然灾害等等,都有可能增加一个人或国家对于福音的 接受程度。

  怀爱伦在她的著作《历代愿望》当中提到个人或者地区接受福音的能力,从个人角度来说,使徒约翰“最易受教” 2 ,而从大片区域来说,加利利人 “愿虚心领受真理”3 。斯坦 .格斯 里说道: “那些面临政治动荡和自然灾害的国家比较容易接受福音,尤其是当基督徒将他们口头的见证和实际救援与发展的工作结合起来的时候。 ” 4 换句话说,随时作好准备,从全局高度出发,应对并帮助那些处于危机经历中的个人或地区,这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各教会在制订教会发展计画时应当着重考虑的因素。

接受程度 、财富 和社区
  但是对于世界上那些长期处于危机情况下国家中的大多数人 又当如何呢?乔治 . 奈特在他的《胖女人和王国》一书中试图分析经济的繁荣和它对教会工作开展的影响。他引用约翰 .卫斯理的话试图表明增长、体制化和衰退的形式: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随着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增长,宗教信仰也会相应衰退。因此我不敢奢望任何宗教复兴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凡是宗教复兴都会催生人们的勤奋与节俭,而勤奋与节俭又注定会带来财富的增加。但随着财富的增加,骄傲和贪爱世界之心又会迅速滋长。如此,信仰的外衣固然还在,但其精神内核却早已烟消云散 。 ” 5

  财富会使人 对个人隐私越来越注重,并降低人们参与集体活动和建立并维持教会内友谊的意愿及兴趣。罗伯特 .伍斯诺在他对北美教会的细胞小组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研究之后发现,每当 大家聚集在一起时,他们便会寻求彼此的友谊和交际圈层。 “人们说当他们参加细胞小组时,他们便会寻求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层。然而这种交往圈子却和他们过去经历的截然不同。这些小团体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并且更加关注其中个人的情绪状态。”6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因为人们居住空间的狭小和拥挤,因此 大家有更多的机会聚集在一起。这种社交状态与新约圣经中理想的交际状况更为接近;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教会更容易增长,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彼此交往 了解,形容稳固的交往关系。让我们看看这些 接受程度的因素在世界不同国家中的影响如何。

复临信徒占当地总人口比例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土耳其、印尼、欧亚分会和南亚分会的一些国家
  穆斯林人口是世界上基督教福音最难传入的宗教群体。但是即便在这样的地方, 接受程度 原理也对传播福音 信息有所帮助。土耳其和印尼都是穆斯林国家,我们用他们来举个例子。亲西方并且世俗化的土耳其全国只有 77名复临信徒,而印尼 每 一万人中只有 8.2名复临信徒。毫无疑问,土耳其及一些伊斯兰教国家对于基督教工作的严格国家性限制,是当地基督徒比例如此之低的首要原因。还有人提出,中东国家相对富裕的生活,也使 当地人不屑于外国的宗教和文化  。

从另一方面来说,印尼的生活水准要比土耳其及一些中东国家低一些。印尼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却在那里开展了非常扎实的工作,尤其是在巴塔克、莫拿多尼斯和帝汶各个民族中成效更为显著。

  欧亚分会包括前苏联大多数加盟共和国在内的大多数,该分会区域内 每10.000人中有 5名复临信徒。该分会在 1990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成立,是全球布道的一个新地区。最近,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其迅速增加的财富使当地福音布道工作更为艰难。

  在南亚分会 ,印度占了大部分 ,那里 每 一万人中有 12.1名复临信徒。印度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它数量越来越庞大的人口以及它和周围国家的紧张关系。印度的国土面积不到美国一半,但人口却是美国的三倍。印度和俄罗斯一样是世界新兴经济体,随着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其国民接受基督教信仰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复临信徒占当地总人口比例中等的国家和地区
阿根廷、澳大利亚、韩国
  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欧洲以外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发达国家,竟与北美分会拥有相近的信徒 /总人口比例。比如说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 每 一万人中有 25名复临信徒。这表明,类似的社会环境力量正在塑造北美以外其他地区对于福音 信息的 接受程度。

  在亚洲的发达国家中,拥有和北美分会相似复临信徒/总人口比例的国家是韩国。这个富裕的亚洲国家 每 一万人中有 29.7名复临信徒,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邻国日本, 每 一万人中只有 1.2名复临信徒。这种显现是如何形成的呢?其中部分原因是,韩国在其经济起飞,人们生活富裕之前,还处于贫困艰难的时期时,教会前期工作做 得比较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根据调查显示,韩国教会增长最快的四个时期均为其在二十世纪发生战争的阶段。安德列 .罗伊说道: “这种艰难的景况降低了国民的骄傲以及对外国文化的不屑,导致其对福音 接受程度的迅速提高。 ” 7 韩国的例子再次证实艰难的处境会增加个人和国家接受福音的能力, “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是之谓也!

复临信徒占当地总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中美分会、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卢旺达,津巴布韦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以下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每 一万人中复临信徒的人数为:菲律宾, 70人;中美分会, 120人;秘鲁, 158人;巴布亚新 几内亚, 368人;卢旺达, 463人; 津巴布韦, 473人。
  全球范围证据表明,在福音布道会之前没有 花精力和时间预备 大家的心灵土壤,其奋兴过后 大家接受信仰加入教会的比例也相应较低。 “来的容易,去得快 ”这句俗语正好用在这里。长期的门徒训练无疑会使当地教会保持长期的发展。为应对这种趋势,秘鲁教会以细胞小组为基础,准备每年开展一次门徒培训。

我们从中 学到什么
  1. 复临信徒占当地总人口比例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个过于关注数字的世界上,付出了许多辛苦努力却收效甚微,这确实是个令人灰心沮丧的事实。但是,所有撒种的工作都是信心的工作,基督已经应许,所有为他而行的真诚劳动最终总不会没有结果。我们必须记得,一点面酵最终会使全团面都发起来。我们也和耶稣一样,必须去关注那些起先似乎不可能接受福音的人,然后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人。怀爱伦鼓励我们说: “为一个生灵得救所做的彻底工作会对许多人产生益处。 ” 8

  2. 复临信徒占当地总人口比例中等的国家和地区:虽然财富目前正在宏观上抑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接受福音的能力,但我们却可以从微观层面上去寻找机会,比如说会有个人或者个别的确正在经历灾难和危机。每当危难和试炼来临时,我们总要留心建立友谊并认真寻找机会撒播福音的种子。我们还要记得,每当上帝预备让我们为那些在试炼中的人服务时,他总要先让我们经历生活的痛苦。赢得生灵的工作远不仅技术层面这么简单;这是一次深刻的属灵经验,那些因信得蒙救赎之人,现在正在向其他有需要之人唱他们的得救之歌(诗 40:1-3)。

  3. 复临信徒占当地总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福音开展成果显著的地方,应当重新研究基督教的大使命。复活的救主吩咐他的门徒去令万民做他的门徒,给他们施洗,凡他所吩咐他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事实上,我们难以真正去衡量一 个初信者可不可以受洗,直到向主和祂的教会委身最少一年为止。直到这个时候,才能看出所裁植的,究竟是已经扎根在好土里而结出果实来,还是落在路旁、土浅石头地或荆棘堆中 (太 13:1-8)。

  在我们传扬救恩大好 信息的时候,我们需要关注世界各地不同的土壤和背景。这项工作需要精心的分析,谦卑的交托和艰苦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当初耶稣工作时所具有的仁爱和远见。

现在正是撒种的时候!

1. www.adventistarchives.org/docs/YB/YB2010.pdf. 本文中所引用的资料是在2009年6月30日之前采制的。
2. 怀爱伦,《历代愿望》,第三十章,第8段
3. 同上,第二十三章,第6段
4. 斯坦.格斯里,“进入伊斯兰教国家的门路”,《今日基督教》,2002年9月,原文第34页。
5. In George Knight, The Fat Lady and the Kingdom (Boise, Idaho: Pacific Press Pub. Assn., 1995), p. 32.
6. Robert Wuthnow, Sharing the Journey (New York: Free Press, 1994), p. 3.
7. Andrew T. Roy, On Asia’s Rim (New York: Friendship Press, 1962), p. 29.
8. 怀爱伦,《给教会的证言》卷五,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市:太平洋出版社,原文255页。

雅各 派克博士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菲律宾国际进修学院门徒 训练和 宣教科 的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