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宣教捐一百周年

宣教捐一百周年
使世界有所不同
吉娜.華倫

  如果你有二十億美元,你會做什麼?美國的總統候選人為他們今年的競選活動總共的花費是二十五億美元。美國國家宇航局在“好奇”號火星登陸車上的花費也超過了二十億美元。二十五億美元只是“臉書”(Facebook)社交網站公司股權的一小部分,同時也是微軟公司網上服務部在2011年的虧損總額。
  但是二十多億美元實際上可以做比這些更多的事情。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意識到,二十億美元可以幫助他們在全球建立一整套體系,用於傳揚福音並服侍數以百萬計的人群,滿足全球無數個人或群體屬靈、肉體、精神和社交方面的需要。
  在過去的這一百年中,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通過自己的犧牲,已經在宣教捐上奉獻了二十二億美元,給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改變。這些錢換算成今天的美元大約相當於一百三十三億美元。

首個宣教項目
  1885年,美國西北部的上哥倫比亞區會開始收取第一筆安息日學宣教捐。這筆捐獻用來幫助派遣宣教士前往澳大利亞。
  次年,總會提倡首個全教會範圍的安息日學宣教項目,建造一艘名為“皮特凱恩”號的宣教船,前往散佈在南太平洋上的諸多島嶼,為那裏等待著要受洗並加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服務。在皮特凱恩群島宣教之後,這艘船便航行到湯加、庫克群島、薩摩亞和斐濟,用了幾年時間繼續其宣教工作。
  在這項特殊的宣教項目中,兒童是一群最有熱情和愛心的支持者。一個男孩子在家中用普通的火爐幫助他的母親作爆米花,然後用這些爆米花籌集了15美元,用來捐獻皮特凱恩號佈道船,這筆錢在今天大約是365.85美元。當時的教會信徒不分老幼一起努力,為這第一個安息日學宣教項目籌措了12,000美元。

一個新的計畫


图为每位信徒每年的捐献金额

  “皮特凱恩”號之後,安息日學宣教捐繼續增加。1912年1月6日安息日,安息日學學員看到了一本僅有八頁的小冊子,上面給他們介紹了“一個新計畫”,這本小冊子即後來使用的安息日學《聖工消息季刊》,是由全球總會安息日學部出版的。
  這本季刊的封面上這樣寫道:“我們的安息日學捐獻增長極其迅猛,因此我們現在想在每個季度抽出一個安息日,將這個安息日的捐獻用作一項特別的計畫。全球總會執行委員會通過投票允許我們將每個季度的最後一個安息日作為我們為某項特別計畫捐獻的日子。”
  從這時開始,第十三安息捐項目與聖工消息季刊就一同開始了,幫助教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別的地區和專案上,使他們能夠從第十三安息日捐中獲得特別的益處。當然,第十三安息日捐是在每個安息日學收取捐獻之外另加上的,而每個安息日收的安息日學捐也送到世界各地宣教之用。
  教會鼓勵安息日學學員以禱告配合捐獻。在第一期《聖工消息季刊》上力勸大家:“通過智慧的、充滿禱告的、喜樂的捐獻,我們的禮物能夠像當初的五餅二魚一樣不斷增加,並給別人帶來福分。你要一面捐獻,一面禱告。所有的安息日學在那一天(第十三個安息日),讓我們為印度的城市獻上禱告。”

早期的項目
  印度的城市被選為第一筆接受第十三安息日捐資助的目標。在將近一年時間裏,印度聯合會“負責人”(superintendent)J.L.韶爾不斷寫信給宣教委員會:“在上次全球總會開會時,我們請求總會派一名傳道人前往印度最大的城市加爾各答。委員會曾經努力答應我們的請求。但你們是知道的,至今幫助也沒有來到。我們為向加爾各答派遣傳道士已經獻上了無數的禱告,寫了無數封信,發出過無數次懇求,但幫助至今仍舊沒有到來。但我仍在盼望,一直禱告,我相信幫助很快會來到印度。”韶爾在另一封信中寫道:“那受莊稼的主一定會派遣他的工人和資金去開闢道路。”
  最終,韶爾的禱告蒙了應允。在第一筆第十三安息日捐中,超過七千五百美元用於印度大城市的佈道工作。喬治W.彼提特和J. M.卡末兩家人從北太平洋聯合會受派而來到印度工作。今天,在印度全境,有大約900位按手及持證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傳道人在大約4,000個教會中工作。
  1912年的其他十三安息捐宣教項目包括:1, 在羅得西亞(津巴布韋)舒魯圭保留地建造一所新的宣教基地,2. 為在中國、印度、朝鮮和非洲的宣教士提供一個安身之所,3. 在阿根廷建造一所學校,就是今天的河床高中,4.智利的普亞培訓學校。

一瘸一拐

  南美聯合會會長威斯特法爾寫信給全球總會行政秘書斯賓塞,向他述說河床高中的悲慘狀況:“我們正在盡自己所能一瘸一拐地前行……三個班級只能在學校最大的一個教室(學校裏的一個小禮拜堂)中一起學習,因為上面的房間還要提供給學生睡覺。有的老師只能在門廳或走廊裏上課,其他老師也盡可能地互相幫助。這個學校的整體狀況,無論是建築物還是其他設備,都遠不能達到教學的需要。”
  通過第十三安息日特別宣教捐獻,河床高中可以修葺並擴建它的建築物。如今,阿根廷的河床復臨大學每年就讀的學生人數超過兩千五百人,並且該大學的工商行政學院、教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和神學院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三十多種大學學位。

蕭條時期的醫療宣教
  在二十世紀30年代,全球各地普遍出現經濟危機,也就是為人熟知的“大蕭條時代”。雖然當時伴隨著高失業和收入降低,但因為安息日學學員忠心地履行著“每週捐六十美分”宣教捐獻計畫,去幫助全世界數以百萬計有需要的人。
  1931年,在巴基斯坦蘇丹亞巴德侍奉的A.亞祖醫生講述了這樣一個需要,發表在那年的《聖工消息季刊》上:“前些時候,有人帶了一名小女孩到我這裏來治療。她的喉嚨患病非常嚴重,一種可怕的疾病正在侵蝕她的肌體。我給她的家人開了一張藥方,要他們去買安瓿這種藥,然後再回到我這裏來。但他們去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我估計他們是付不起買藥的錢,於是也就不願意再回來了。這個孩子的狀況已經診斷得很清楚,如果得到治療就會康復,也不會去傳染其他人。︰︰許多病人到我們這裏來求醫,但是我們沒有足夠的設備和藥物來給他們治療,我們不得不放棄許多人的治療,因為我們沒有錢。”
  安息日學學員當年為醫療事工捐獻了二百五十萬美元,去幫助那些中東地區以及非洲、印度、緬甸和中美洲那些有需要的病人。

講述故事
  2012年,安息日學《聖工消息季刊》,即現在的《復臨使命》,已經有整整一百年的歷史了。在過去的這一個世紀中,這本小小的出版物忠實地記載著全球聖工的需要,並激勵無論老幼都為特別第十三安息日捐項目踴躍奉獻。
  學校和大學、醫院和診所、孤兒院和印刷所、健康中心、教堂、宿舍、佈道培訓中心、圖書館、媒體中心、青年夏令營,用當地民族語言印製的《聖經》學習材料,所有這些都因為那些慷慨奉獻第十三安息日特別捐的學員而成為了現實。
  通過這些捐獻,教會派遣了成千上萬的宣教士和跨分會工人,全球宣教佈道先鋒和平信徒佈道士、醫生、牙醫、護士、教師以及傳道人,到全球各地去服務。
  特別宣教捐獻幫助為佈道拓展工作、電台和電視廣播節目、廣播設備、衛星波段、文字、書籍、視頻和線上《聖經》學習提供了各種資料。因為大家對宣教的慷慨捐助,全球有一千二百多個宣教項目得以實現,並且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專案得以實施。


袖珍本:第一本教会印制的季刊可以很容易装进衬衣口袋,而今天的各类季刊版式新颖,五颜六色,而且不乏激动人心的故事。

  從1993年就開始在《復臨使命》雜誌工作的加略特.伊絲卡尼亞,將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收集故事和進行採訪上,好為下一個季度的雜誌提供各種素材,使這本雜誌可以適應各個年齡階段的讀者需要,無論兒童還是成年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此外,復臨信徒宣教部每個季度還會提供一張DVD。讀者可以從以下網址得到更多的故事和資源:www.AdventistMission.org

宣教捐獻的趨勢
  雖然過去這一百年中,宣教捐的總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一個因素或許會被大家忽略,那就是宣教捐和什一奉獻的比例。1912年,每位信徒平均交納什一奉獻是14.48美元。那年每位信徒奉獻的宣教捐平均數額為4.47美元。到了2010年,什一奉獻的平均數額已經達到了127.2美元,但宣教捐卻仍和1912年基本持平,為4.56美元。2010年的宣教捐平均數額甚至比大蕭條期間的1932年還少1.27美元,而當年信徒什一的平均數額為13.08美元,宣教捐的平均數額為5.83美元。
  令人感到高興的是,2011年的宣教捐平均數額超過了上一年,達到了5.01美元。在2011年的第四季度,宣教捐創下了有史以來的第二高記錄,達到了763,660美元。這筆錢用來幫助北美分會的美洲原著民。

今日的宣教需要
  根據總部設在美國馬里蘭州銀泉市的全球總會總部復臨使命幹事加里.克勞斯的說法,今天全球宣教的需要遠遠大於這項工作剛開始起步的1912年。
  克勞斯說道:“當今世界上非復臨信徒的數目比一百年前更多了。每天都有數千人去世,而他們從未聽說過耶穌的名字。每天晚上都有將近三億名兒童在饑腸轆轆中上床睡覺。因此,雖然我們的福音工作已經建立,但它還遠未到大功告成的地步。”
  在過去這幾十年中,人均宣教捐的金額持續下降,但地方教會獲得捐款的比例卻逐年上漲,克勞斯不認為這是一種必有輸贏的現象。
  他這樣說道:“我知道想要在北美分會這樣的地方成功維持一個地方教會專案需要大量的金錢,我們必須忠心支援我們這裏的地方教會,但我們也總不能忘記全球各處弟兄姐妹的需要。
  “如果不是宣教捐,我們或許要關閉教會的大多數聖工項目,比如說醫療、教育、慈善和對外部的屬靈拓展。我們整體的宣教計畫是包括全球在內的,而不僅僅局限於這世界的某個角落。無論人們住在哪,他們的皮膚顏色如何,他們說什麼樣的語言,總之我們關心他們。
  “宣教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生命的動力和根源。如果沒有了大使命,我們就是一群對內只關心自己利益和需要的小團體和俱樂部。那樣我們就丟失了福音的火種。因為我們忘記了全世界耶穌為之捨命要拯救之人的需要。”

 


The 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 “2012 Will Be Costless Election Yet, With Outside Spending a Wild Card,” available online at www.opensecrets.org/news/2012/08/2012-electionwill-be-costliest-yet.html.

Casey Dreier, “Curiosity Comes Cheap,” available online at www.planetary.org/blogs/casey-dreier/20120809-curiositycomes-cheap.html.

Sam Gustin, “Social Windfall,”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business.time.com/2012/02/02/social-windfall-facebook-iposbillion-dollar-winners/slide/peter-thiel/#peter-thiel.

James Woodfin, “Microsoft’s Black Hole Sucks $2.5 Billion for the Year,” available at www.neowin.net/news/microsofts-blackhole-sucks-25-billion-dollars-for-the-year.

筆者從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由1912至2011年的年度統計報告上把數據收集計算出來。

轉換成現在的美元,這是在2012年8月28日的計算,利用由“Measuring Worth” (www.measuringworth.com )算出的每個人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數。編者感謝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檔案、統計和研究部幹事David Trim的協助。

見“恩惠號與聖經”,本刊2009年1月期,(英文印刷版16-19頁)。

>

“首個宣教項目”,《兒童聖工消息》,2012年第二季,原文第4, 5頁。

“一面捐獻,一面禱告”,《聖工消息季刊》,1912年一月,原文第2, 3頁。

同上,第5頁。

同上,第6頁。

“全球教會統計”,可在網上瀏覽:www.adventiststatistics.org/view_Summary.asp?FieldID=D_SUD

《聖經消息季刊》,1912年第四季,原文第4頁。

見“教育無國界”,本刊2011年12月期,(英文印刷版18-22頁)。

《聖經消息季刊》,1931年第四季,原文第28, 29頁。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會《年度統計報告》(1912, 1932,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