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臨信徒传统
米迦勒.貝林納.捷可夫斯基(二)

米迦勒.貝林納.捷可夫斯基(二)
他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聖徒還是叛徒?
拿單.戈登.湯瑪斯

  這個系列故事的第一部分介紹了米迦勒.貝林納.捷可夫斯基。他是本會裡面前往歐洲的一名自養傳道人。他失去了在瑞士所傳第一批信徒的信任以及“復臨基督教會”(Advent Christians的經濟支持,後來前往匈牙利,繼續他的復臨自養宣教工作。

遷往匈牙利
  捷可夫斯基接下來的經歷很不幸。他遷往匈牙利的代價是要和家人分離,他認為離棄家人可減低他的問題。有關的記載並不明確,但他在婚姻上的問題似乎已有一段時間,也覺得自己的妻子在唆使兒女反對他。在一封落款日期為  1869年11月30日的信中,捷可夫斯基告訴一名親戚他離開妻子的原因:“我的妻子因缺乏判斷力和她那女性的邪惡,摧毀我的一切努力和工作。因此,當高貴的巴特勒小姐死後,我便被迫永遠離開我的妻子,獨自生活,努力工作以教育我那五個可憐的孩子。” 捷可夫斯基的行為,從任何正當的角度都不能說成有理。他的妻子當時可能已患病,因她在數個月後(1870年7月)就去世。捷可夫斯基總是將工作放在家庭之先,專注教導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教義。連家庭也阻不了他。
  他拋妻棄子,使他們自己掙扎,在別人眼中是不可原諒的。以秘書身分和他一起籨美國來的安妮.巴特勒,在1869年之前已在瑞士去世。這樣,一名曾陪他到匈牙利的德國女子威荷米納.絲傑米作了他的秘書和翻譯,後來兩人更結了婚,育有兩個孩子。
  捷可夫斯基在匈牙利還是一如既往地工作,租用聚會場地,挨家挨戶傳道。當他提到自己在布達佩斯及周圍區域設立宣教基地時,說主“大大祝福我。”到了10月,他遷往現在屬於羅馬尼亞的一個區域。在佩斯,他打算建立一所磚廠掙點錢,他在美國時曾經有過這方面的經歷。但正如他以往多個掙錢的計畫一樣,他這次也失敗了。這事以後,有個羅馬尼亞人遊說他可以通過在羅馬尼亞皮特斯提建立高爐來維持生計。但這門生意也在幾乎開始時就失敗了。
  但在皮特斯提,捷可夫斯基遇到一位名叫多馬.阿斯蘭的男士接受了他的信息,後來成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一位忠實的領袖。在捷可夫斯基的努力下,阿斯蘭夫婦和另外幾個人成為羅馬尼亞第一批受浸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
  這次成功似乎成了捷可夫斯基人生最後的絕唱。此後,我們發現捷可夫斯基身心憔悴,被送進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家醫院,並於1876年2月25日去世。

捷可夫斯基遺留給人的印象
  我們幾乎無法給予捷可夫斯基的生平公正平衡的評價。首先,我們對他生平缺乏每年的明確記錄,所有的記錄不是傾向於褒揚他就是傾向於批判他,難以持平。先後兩次擔任總會會長的喬治.巴特勒和首往正式派往歐洲的宣教士J.N.安得烈都給捷可夫斯基負面的評價。懷愛倫曾致信捷可夫斯基,就有關他的一則異象給他清楚明白的指示。
  雖然如此,懷雅各和懷愛倫卻比伯特勒克里克(Battle Creek)任何其他教會領袖更善待他。懷愛倫曾說:“上帝愛捷可夫斯基弟兄。”懷雅各說,上帝無疑正在使用捷可夫斯基。

當時的背景
  在理解捷可夫斯基生平時遇到的問題,大都來自他的背景和當時復臨教會處於初期的情況。捷可夫斯基初來美國時,復臨教會才剛剛組建,還沒有總會組織(直到1863年總會才告成立),那後來在僱用及支持傳道人工資體系很成功的什一制度,當時還沒有全面建立。在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年)之前,復臨信徒總數最多才有約三千人。此外,當時的教會鄉村情結和反城市情結非常嚴重,捷可夫斯基長於城市,是受過高深教育和高尚訓練的前天主教方濟會修士,滿腔熱誠要把復臨信息傳向世界,對於這樣的一個人,教會多年來真難以理解。
  此外,捷可夫斯基能操七、八種語言,根本沒有以美國為本,以後也沒有。復臨運動還要經過多年宣教的努力,才會找到一位可像米迦勒.貝林納.捷可夫斯基一樣,對歐洲人的思想認識得那麼透徹。捷可夫斯基的遠景比伯特勒克里克任何一位傳道人更接近懷愛倫在1848年見到要將福音傳遍世界的異象。該異象指示說,如果懷雅各開辦一份小刊物,將“如一道明光,照亮全球。”美國的復臨信徒普遍都還沒有作好接受這異象所傳信息的準備。教會對這個方向進展緩慢,在1870年之前還沒有接納那異象。

更多的好評
  捷可夫斯基似乎明顯是上帝傳揚真理的器皿。畢竟他比當時活著的任何一位復臨信徒都更了解受羅馬天主教影響的歐洲。當時歐洲人不會將他看作一個宣傳怪異宗教思想的美國人。歐洲人會將捷可夫斯基當作他們中的一員,接受並信賴他。
  與此同時,捷可夫斯基對於復臨教會來說也真是一個奇怪的迷:他身上既具有許多才幹,願意獻身福音工作,但也有一些明顯的弱點;他是個衝動鹵莽的人,不肯接受意見,即或是來自懷愛倫的;正如懷愛倫所說,他的判斷力很脆弱,幾乎無法處理任何重要事情。
  雖然如此,捷可夫斯基還是有他實在和值得一提的頁獻,例如領許多人接受復臨信仰,任命地方教會領袖帶領他的“教會”。許多歐洲復臨信徒追溯其信仰根源時,都說自己的祖先最初從一位叫做“捷可夫斯基弟兄”口中聽到復臨信息。因此有些人已視他為上帝在復臨教會最需要這個人時的特別恩賜。他在歐洲的工作展示了聖工是要怎樣完成的。捷可夫斯基在歐洲以及漢娜.莫爾在非洲,都是上帝的恩賜,為教會開展全球宣教。如今,對一個有一千七百多萬信徒而超過九成在美國以外的全球教會來說,把捷可夫斯基看成復臨教會開端時宣教的先鋒似乎沒有錯。他是復臨運動全球宣教計畫的先行者。

附言
  可悲的是,捷可夫斯基在57歲去世時,照我們所知是沒有人紀念和孤單地離開的,死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家醫院裏。更為悲慘的是,驗屍官在報告中記錄他的宗教為“天主教”,居住地則寫“不詳”。
  捷可夫斯基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中一個不墨守成規的人,是一個有真正抱負的叛徒,許多了解他歷史的人都稱他為聖徒。無論別人說他怎樣叛逆,他從沒有叛離教會,也從未停止傳揚復臨信息;他也沒有因為在屬靈上不穩定而導致許多其他明顯的叛徒受新興或異端信仰所動搖。他雖然也有自己的軟弱,卻是上帝所用的器皿,在歐洲展開復臨宣教計劃。自從他過世以後,我們再沒有見過一個像米迦勒.貝林納.捷可夫斯基這樣的本會傳道人。

 

L. R. Conradi, in Historical Sketches of the Foreign Missions of Seventh-day Adventists (Basle, Switz.: Imprimerie Polyglotte, 1886), p. 251.

1861年8月3日:見“米迦勒.貝林納.捷可夫斯基(一)”,2012年8月《復臨信徒世界》。

Ellen G. White, Manuscript Releases (Silver Spring, Md.: Ellen G. White Estate, 1990), vol. 7, p. 41.

Ellen G. White, Life Sketches of Ellen G. White (Mountain View, Calif.: Pacific Press Pub. Assn., 1915), p. 125.

拿單戈登湯瑪斯博士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格溫巿太平洋聯合書院歷史系的一名退休教授。他的電子郵箱是gordonna54@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