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信仰.單純

信仰單純
永恆真理的真實包裝
吉拉德A.克林格貝爾

我們大家在繁華的城市中都看見過這樣的場景:20幾歲的年輕人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們的iPad或者智慧型手機;忙忙碌碌的男女總是在尋找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但卻經常無奈的各自生活;形單影隻的退休老人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默默從我們身邊走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被問及上帝和未來的時候總是會搖著頭說:忙啊,沒有時間啊,沒有興趣啊,沒有機會對信仰敞開心門啊。由此我們在想,我們如何才能接近世上形形色色大多傾向世俗的人群並與他們分享耶穌的愛呢?

挑戰

宣教學家告訴我們,在全球的發達國家(更多的發展中國家也包括在內,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中,世俗主義使福音佈道事業的開展變得越來越困難。人們普遍不願意打開心門。另外一些人因為過於忙碌而無法靜下來傾聽。有些人對於信仰漠不關心。鐵了心的世俗主義者更是堅決反對基督教以及基督教所宣導的應對生活挑戰的“簡單”辦法。
以下這些資料來自世俗歐洲的核心國家德國:在所有德國人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人經常去教堂──不論任何宗派的教堂 。有接近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名義上是路德派教徒或者天主教信徒,他們的教友名籍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影響,也不能使他們上教堂 。2009年,德國有百分之六十多的人聲稱人類是從別的生命形式進化而來的,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對於聖經上的創造記載表示並不清楚 。你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對於大多數生活在德國的人來說,有組織的基督教及其聖經基礎對於他們影響甚少──這明顯地對我們嘗試忠於耶穌所發要去使萬民作門徒(太28:18-20)的命令是個主要的挑戰。
然而,這決非只是歐洲或者德國僅有的現象。我們在全球各處都能看到相似的趨勢。世俗主義正在迅速抬頭,特別是在那些零散分佈在這個星球上的各大城市當中。

夢想
令人激動的事往往開始於一個夢想。


現場行動:主持人每天晚上與受邀嘉賓、傳播中心攝影棚裡的現場觀眾,以及更多透過社交網站參與的觀眾互動。

2007年初,歐非分會傳播中心經理馬提亞.穆勒到了美國馬里蘭州銀泉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總部參加“佈道與見證大會”,聽到一筆特大什一(譯者按:數年前有信徒家族出售其龐大跨國企業股份後,特別安排把什一直撥全球總會)可以提供給特殊宣教項目後,他的心中便有了一個夢想。當他在德國阿爾斯巴赫巿的傳播中心辦公樓裏來回踱步時,碰到《希望之聲》編輯克勞斯.伯帕。馬提亞不由自主地問克勞斯是否有興趣和他一起設計一種創新型的佈道方法,就是將一切可行的媒介——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社交網路——全部利用起來。克勞斯表示願意(當然,這並非因為是他的老闆在問他!)在2007年下半年,當歐非分會召開行政會議的時候,馬提亞試探了分會司庫的態度:“我們應當設計多大的計畫呢?”司庫回答道:“越大越好!”而後來的團隊也是這樣做的。2007年夏天,馬提亞和克勞斯經常坐在一起冥思苦想,設計未來的工作方針和計畫。為要接觸這個世俗的、後現代化的社會,說一種他們能夠聽得懂並可接受的語言,都需要些什麼呢?計畫中應當包括哪些因素和媒體呢?如何去勸說各地教會來購買這個項目呢?
2007年12月,這項計畫經由歐非分會提交到全球總會的一個特別撥款委員會。八個月之後,馬提亞和克勞斯的計畫獲得通過,他們的團隊開始進一步地完善。2009年這年則是用來招攬區內各級教會的行政人員(包括歐洲所有說德語國家的代表)加入這個佈道計劃,最後計畫在12月投票通過。後來,計畫經過了這樣近兩年的完善和廣泛討論之後,便要開始進入宣傳狀態了。2010年2月,在黎巴嫩貝魯特舉行的希望頻道諮詢會議期間,有機會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專家介紹這項富有雄心的計劃。一個月後,德語地區的各個聯合會籌組了一個監督委員會,並任命威廉.舒爾茨牧師作為《信仰.單純》(Faith.Simple)的協調人。沒有人計算過他們究竟拜訪過多少次地方教會,參加過多少次教牧會議或者行政會議。當越來越多的教會開始登記加入時,人們對這項新的佈道形式的熱情越來越高漲。最終,《信仰.單純》有了462個正式的(以及許多未登記的)下傳地點(downlink site),這和先前的衛星聯網佈道經驗相比,是極大的增長。
由監督委員會指導的團隊,決定在2011年的10月8日到12月3日期間,每週兩晚,前後共17次的現場直播電視節目。這樣相對較長的播放時間浮動視窗給那些收看《信仰.單純》節目的觀眾更多實在的機會與當地的教會接觸。此外,這次佈道的輕鬆節奏,可以避免太多的大場面。當帶有《信仰.單純》標誌和邀請的482,115張傳單、37,715張名片和16,089張海報發出後,時鐘的滴答聲越來越響。線上的禱告鏈已有一年365日的禱告。數百個教會,數千位教友,以及圍繞著馬提亞和克勞斯的不辭勞苦的團隊己準備就緒。現在是時候向這個世俗的、後現代化的文化溝通,說明信仰真是單純的,上帝仍舊坐在祂的寶座上,痛苦、死亡和災難絕不會永遠長存。

經歷


紐約:馬提亞.穆勒與克勞斯.伯帕在扭約拍攝每晚的講論。講論與電影故事連結起來,更適切於世界各國。


在經歷了四年的準備工作之後,《信仰.單純》終於在2011年10月8日開播了。
每晚的活動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3到5分鐘的視頻小片,剪輯自一部在2010年於美國紐約拍攝的電影。雖然這部電影不是由德國傳播中心拍攝的,但《信仰.單純》的團隊卻為之投入了許多,比如說腳本的寫作以及協助製作。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尼克拉斯和萊提西亞的故事。前者是德國世俗的中產階層銀行經理,奉命去紐約關閉一家附屬銀行;後者是美國布魯克林一名才華橫溢的年輕女士,在一個基督化家庭長大,父親是紐約一所教會的牧師,而她從小卻懷著成為音樂家的夢想。當這兩個人走到一起並且他們的生活開始有了交集時,他們的世界觀發生了激烈的碰撞,許多問題和矛盾隨之而起。
每次精心挑選的電影片段之後便是由馬提亞或克勞斯主持就當晚主題的短講(約15-20分鐘),都是在紐約拍攝的。短講在紐約拍攝是要與主題影片聯繫起來,同時也能使它更加適應不同的文化和人群。在紐約街頭的現場拍攝,也強調了《信仰.單純》在現實生活方面的焦點,觀眾應該直接領悟到:上帝的話語,並不是限於講臺上的,而是觸及我們生活各方面的。
隨後是30分鐘的專題討論時間,是從阿爾斯巴赫市的傳播中心攝影棚直播出去的。每天晚上會有一位主講人充當主持人,並且他會和兩位特邀嘉賓、他的拍檔主持和一群現場觀眾一起互動。克勞斯還記得最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就是沒有準備講稿的即興談話。這對於電視節目的播出來說是有一定風險的,但這樣的交談卻非常人性化並具公開性。他們所探討的內容是關於那位伸手拯救世界卻不為世界所瞭解的上帝。“我們的談話敏感的程度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提亞回憶道。聖經是他們談話的中心,並且他們會將聖經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
在攝影棚播出結語之前,會有一個25到30分鐘的環節,直正把聖經道理解釋清楚,與觀眾實際地聯繫上。在德國傳播中心的電視現場直播結束之後,全奧地利、德國和瑞士的下傳地點繼續主持討論,對當晚所講的主題與觀眾進行現場或網上互動溝通。題目包括創造、安息日、未來和末後的大事、死亡、浸禮等等。每個地點都有一名主持人帶領大家的討論。人們在這裏可以很自由地提出問題,當他們本著聖經一起尋找答案時,一種真誠溝通的精神彌漫在眾人心中。陌生人在這也開始感到賓至如歸了。
最後一個5分鐘的環節由當晚的主持人進行總結。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時刻,通常會包含著個人的經驗以及明確的鼓勵和呼籲。在這個部分中,主持人會呼召人們為上帝而做出決定,甚至是一個小小改變的決定,因為人遇到耶穌,生命不會不改變。這90分鐘尋找耶穌的心靈探索之旅是可以被那些世俗的後現代化的人們所接受的。攝影棚裏的燈光熄滅了,但是每一個晚上,馬提亞、克勞斯和傳播中心團隊馬上還要花另一個小時,在社交媒體上或透過電話與數百位觀眾互動。他們會對節目開展評論、提出問題、要求代禱,或者要求從他們各自的站點取得媒體檔案。

聲音
馬提亞說有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女士開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為的就是趕到攝影棚現場。她在《信仰.單純》播出的第一個晚上就“意外地”找到了希望頻道。這位女士說道:“我出神地坐在電視前,真沒想到電視上還能播出這樣真誠的東西。”她叫來她那持懷疑論的丈夫,兩個人一起觀看。後來她丟失了那個頻道,但不一會兒又找到了,並且他們每週兩個晚上準時收看。在最後一個星期,她叫來了她的兩個女兒一起來到攝影棚。這位女士激動地告訴馬提亞,“我丈夫從前不信上帝,但他現在報讀了你們的聖經函授學校。”
請聽桑雅在2011年12月3日最後一期節目後寫來的回饋:“親愛的《信仰.單純》團隊,感謝你們為這一系列的福音佈道節目作出了這麼長時間的委身。我和我的朋友都大得祝福。在上週三的節目之後,我那七年沒有禱告過的朋友第一次向上帝獻上了禱告。上帝也奇妙地垂聽了她的祈禱,她對此簡直難以置信。我們現在正在網路上看《信仰.單純》先前的節目,並想對你們讓上帝使用你們的勇氣和能力再次表示感謝。”那麼那位“意外地”發現頻道的夏賓女士又怎樣呢?給她安裝衛星節目接收器的人告訴她,在離她家不遠的一個小鎮上有一所復臨信徒的家庭教會,這所教會在當地社區極受尊重。夏賓女士說,“我14歲的孫女正在尋求上帝,我帶她去了那所復臨教會。這是我的孫女第一次參加教會聚會!她非常喜歡讀聖經!”
《信仰.單純》正式下傳點的平均出席人數約有一萬。此外,網站直播有大約500部電腦參加,還有不知道多少人通過有線或衛星電視收看。根據下傳地點的報告,每晚節目直播有將近1,500名非復臨信徒賓客出席。這個數字在世界其他地方看來或許不值一提。然而,這個數字卻占到了奧地利、德國和瑞士復臨信徒總人數的四分之一。
許多說德語的教友對於這種區域性的福音佈道方法感到很正面。德國紐倫堡高.馬丁教會教友,強調兩位分屬不同年齡階段的講員之重要,因也們能夠與不同的觀眾進行溝通,並展示兩代人的互相合作。馬提亞說道:“我一直夢想著教會中不同年齡階段的信徒能夠在一起合作。對於我來說,那就意味著瑪拉基書中預言的實現,讓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克勞斯補充道:“我們正在嘗試一種冒險,我們兩個人共同主持節目,代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個性。有些人告訴我們,‘你們雖然年齡性格不同,但卻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但是請相信,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確可以在一起緊密合作,與人合作本身就是上帝同在的記號。”

展望未來

《信仰.單純》在世俗歐洲中心德國並不僅限於這一次活動,而且遠遠超過這一次。它代表著一種佈道模式,表明如何以一個在文化上敏銳的方式展示不變的真理,可以與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連繫。它為向具有世俗思想的人佈道提供了一整套方法,它超出了現代辯論的範疇,而是關注耶穌接觸那些不信之人的方法。它強調傾聽的重要性並開啟了對我們教會之外人群的對話。可持續的福音佈道必須是對話性質的,它始於對別人的邀請,並在彼此的真誠對話溝通中持續到永恆。信仰就是那麼單純的

這數字可見於http://de.statista.com/statistik/daten/studie/179440/umfr age/zugehoerigkeitzu-einer-religionsgemeinschaft/,在有關研究中,接近百分之三十表示他們不屬於任何宗教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