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之靈
當你需要上帝時祂在哪裏?

懷愛倫與痛苦鬥爭

  在懷愛倫關於基督生平的經典著作《歷代願望》中,有很多章都激勵人心,“‘拉撒路出來!’”的一章中的屬靈辨識力似乎是出自一位深刻的作者,她能敏銳地領會極端的情感上的混亂,在這個混亂期中任何事都無關緊要,也無法講明。這些時刻使心靈極其渴望上帝的同在,渴望上帝的引導和醫治之手。在這裏人類內心的渴望延伸到無法解釋的環境障礙外,希望聽到某個聲音說“一切都好,我在掌控之中”。

勇敢面對逆境

  1892年,在到達澳大利亞之後不久,懷愛倫就繼續研究耶穌的生平,她在七月十四日的日記中寫道“我正在寫基督的生平,我知道仇敵一定會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我,但我應該緊緊持住耶穌,因為他是我的依靠”1。

  在澳大利亞生活的早期,她遭遇到長期不利的身體境況。“在過去經歷疼痛和身體虛弱的四個月中,我不斷祈求上帝的幫助”2。她爭鬥的強度是極其可怕的。“當時我感覺我的身體正在被壓碎……我的四肢幾乎不能動。我不知道我在哪裏?”3“昨夜是一個無眠夜。”4“這夜如此漫長難熬,我從十點半躺到兩點半,疼痛讓我無法休息。”5“昨夜對疼痛的神經和肌肉我不知怎麼做才好。”6



一張有歷史紀念意義的照片:這是懷愛倫在澳大利亞期間唯一一張已知的照片(拍攝於1899年),這張日記是1892年7月14日。

  這樣的時刻必定產生困惑並引起問題,懷愛倫也不例外。“我不明白為什麼躺在這裏,不能為主做工。”7“我希望我被束縛的狀態能立刻轉變,從我有限的判斷力來看似乎只有這樣上帝才能得榮耀。”8“我渴望把主已經賜給我的信息呈現給人們,我們已是屬基督的,他以無法計量的贖價買了我們。”9“當我為康復懇切禱告時,主似乎並不回應我的祈禱,我的精神幾乎不能支撐自己。”10“當那已經折磨我幾個月的苦難突然臨到我,令我驚訝的是,主並沒有回應我的祈禱,將這痛苦立刻除去。”11

在永恆的臂膀下

  仔細查看她的日記、信件、手稿時,我陷入疑惑中,當一個人需要上帝時,祂在哪裏呢?一個人如何對待個人不幸的心靈創傷呢?這個背景下我們注意到在她的個人爭鬥中,懷愛倫專注於上帝在聖經中的應許。我們發現此情形特別反映在拉撒路的故事中。“近來我一直在思考馬大和馬利亞,以及她們看到拉撒路死亡和復活的經歷。”12 這表明縱然聖經是她力量的泉源,她的思想也呈現出了信任和期望之間的爭鬥。她寫道:“當拉撒路患病以後,他們打發人帶消息給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約 11:3)。沒有更多的話,也沒有緊急的消息催促他來。她們多麼期待她們深愛的朋友可以立刻前來醫治她們的兄弟。”13 耶穌並沒有因著馬大的緣故或者馬利亞的緣故而立刻前去,對待懷愛倫也是如此。她寫道,“懷著沉重的心情姐妹倆為拉撒路準備葬禮,自始至終急切盼望基督的到來。她們渴望見到他,聽到他安慰的話。”14

  我相信懷愛倫在馬大和馬利亞渴望基督同在的描寫中,她個人與痛苦的爭鬥以及對醫治的渴望也體現了出來。“基督知道,在她們望著自己兄弟的遺容時,她們對於救贖主的信心要受到極大的考驗。但他也知道,正因她們這次的掙扎,她們的信心必發出更大的力量。”15 難怪她的想法顯得如此真實可信。“對於一切伸手切求上帝指引的人,最感灰心喪膽的時候,正是上帝的幫助臨近的時候。”16

  在她自己的爭鬥中,懷愛倫以熱情和確信表達了她的希望:“我沒有被丟棄,也不憂慮。我在上帝裏歡喜並滿懷希望。我相信我會重得力量。我不能免於試探和引誘,但我感到上帝能保守我。”17 她的信心和忍耐得到上帝持續之恩典的獎賞。“然後我便會在漫漫的痛苦長夜得到安慰。”18

  上帝的使者們在他們個人爭鬥的深處向我們說話。有時,當我們最需要上帝時他看似保持沉默,他們教會我們如何探索上帝之應許的真實可信。他們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使我們曉得等候上帝意味著什麼。

上帝的應許確保了祂的同在

  我們這裏沒有足夠的空間綜合檢驗所有詳細論述懷愛倫在澳大利亞早期經歷的段落,但是請注意這些描述:“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躺在這裏,不能為主做工;但是上帝明白,對我這就足夠了。”19“儘管不斷有苦難疼痛,我永遠都不會被丟棄的保證安慰了我。我信靠那位智慧從不犯錯、善良從不傷害我的那一位,他一定能使我恢復健康。我要在眾聖徒面前講說讚美他的話。我決意不助長沮喪和失望的情緒。”20

  對於懷愛倫來講,真理超越了對於上帝的文字性描述。她對上帝真理的理解與日加贈。這跟她經歷上帝的經驗知識是密不可分的,即相信上帝那可靠的承諾。她相信耶穌是“復興萬物的主,是那惟一能‘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的一位。”21 有實際的經驗組成。“疾病和痛苦或許檢驗或試驗我們的耐心和信心,但是宇宙之君王臨格的亮光與我們同在,我們必須要隱藏在耶穌的身後。”22“向教會談論勇氣”23。

  在她那充滿挑戰的澳大利亞經歷結尾之時,懷愛倫給當時全球總會的領導們寫了一封信。“在我苦難的最初幾周裏,對於來到這個遙遠國度的職責我沒有任何疑問;不只是這樣,我對天父在我苦難中之計畫的信心大大增加。我現在雖不能領會上帝的全部意圖,但是我深信我經歷如此的苦難乃是上帝計畫的一個部分,在這件事上我是滿足和完全自如的。”24 她在鼓勵教會!

  一個人在自己的困境中為何能表現出如此的勇氣呢?這位認識上帝的女士對此作出了回答。“有時當我看似無法忍受痛苦,無法入睡時,我便以信心仰望耶穌,他就與我同在,所有黑暗的陰影便被驅散了……整個屋子都充滿了他神聖之臨格的光芒。”25

  我相信她那屬靈的正直激勵著她所愛的教會,使他們能本著對上帝絕對的信心和信賴去面對生活中的現實。這或許就是她最有意義的——同時也是最具挑戰性的——貢獻之一。

  ──約翰·斯格瑞派克是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庫蘭邦的愛文迪爾大學懷愛倫研究中心主任。

  1 1892年7月14日,懷愛倫日記,《手稿》(銀泉,懷氏著作託管委員會,1993年),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25頁。
  2 1892年4月22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09頁
  3 1892年5月10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10頁
  4 1892年5月22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11頁
  5 1892年6月15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12頁
  6 1892年6月19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14頁
  7 1892年4月22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09頁
  8 1892年5月21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11頁
  9 1892年6月20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15頁
  10 1892年7月10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23頁
  11 1892年7月14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25頁
  12 1892年4月22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09頁
  13 同上。
  14 同上。
  15 懷愛倫,《歷代願望》第五十八章段16,台北:時兆出版社。
  16 同上段17。
  17 1892年7月17日,懷愛倫致哈斯克爾的信。
  18 同上
  19 1892年4月22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 109頁。
  20 1892年5月9日,日記,《手稿》第二十一卷,原文第109, 110頁。
  21 懷愛倫,《歷代願望》第五十八章段16,台北:時兆出版社。
  22 1892年7月17日,懷愛倫致哈斯克爾的信,《手稿》(銀泉:懷氏著作託管委員會,1990年),第二卷,原文第 37頁。
  23 懷愛倫,《時兆》,1892年10月2日。
  24 懷愛倫信件,1892年12月23日,載於《全球總會日報》,1893年2月27日
  25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