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進入城巿──耶穌心中的呼喊

當耶穌看著今日的城巿時,看見什麼?

  這幅場景永遠印刻在我的腦海中──今天回想起來比四十年前還要清晰。那是1968年七月悶熱的一天。我們正在紐約市包厘區一處路口等紅燈變綠燈。我們經常從南康涅狄格州的家中來到紐約來看父親兒時的居住地。紐約這座城市一直溶在我父親的血脈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希望他的兒女們也能瞭解他們家族的傳統。父親在這座城市成長的故事是一份無價的家庭財富,是我們家族的傳家寶。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紐約包厘區是那些吸毒並逃避現實生活之男男女女的樂園。破舊的出租屋、昏暗的酒吧、垃圾遍地的街道,這裏到處承載了生活崩潰、家庭破碎、未來迷茫之人的故事。

  我坐在車裏,看著窗外,想著那些衣衫襤褸、睡眼惺忪、酩酊大醉之人躺在路邊人行道上。突然,我注意到有一人裹著一身破舊的毯子慢慢走近我們的汽車。他靠近車窗,說道,“您能給我一塊錢嗎?”我心裏想,拿這錢去買酒嗎?不行;如果是食物,倒是可以給些。於是我們翻遍車內,給他找了一些吃的。

  當我把食物遞給他時,他把手伸進車窗,摸著我的頭。一股惡臭頓時撲面而來。當我看著他那充血的眼睛時,他輕聲說了一句,“謝謝你,耶穌,”之後便轉身慢慢離去了。

  儘管這事已過去多年,但他的話還是在我腦海中回繞。我心裏奇怪:如果耶穌今天在這裏,那他具體在哪呢?他是否坐在他鄉間舒適的家裏,寫著一些如何向城市人傳福音的書籍呢?他是否正在製作一套“如何向城市佈道”的光碟呢?他是否正在作有關城市人口的統計調查,以便瞭解城市人的需要呢?他是否正在服侍那些貧窮無依、處於邊緣地帶的弱勢群體呢?他是否正在向那些富有的、受過良好教育的、老於世故之人講明人生的真正意義呢?

耶穌與城市

  耶穌愛城市。耶穌愛城市是因為他愛城市裏的人。城市裏什麼都不缺,到處都是人。馬太福音記載:“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9:35)

  福音書中的記載非常明白,不容有人誤解。耶穌親自走進大小城市的人海中。他給那些絕望之人帶去希望,給困苦之人帶去平安,給犯罪之人帶去赦免,給無力之人帶去能力。他心中愛的熱潮湧向城市中那些身心破碎、孤苦無依之人。他在城市中的服務決不僅限於那些貧窮階層。他同樣幫助那些屬世富足但屬靈貧乏的人。

  耶穌揭示了天父慈愛的真諦,富足之人都吸引到他面前。尼哥底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宗教領袖,有天夜裏,他秘密前來尋訪耶穌。馬太這位貪婪狡猾的稅吏也蒙召跟從了耶穌。一位羅馬百夫長在十字架下歸向了耶穌。無論男女、老幼、貧富、猶太人或外邦人、信的或不信的、受過教育的或目不識丁的,耶穌一概向他們發出呼籲,而他們也都被吸引到他面前。他對每一個人的照顧、關心、同情和憐憫都是一視同仁的。

  馬太福音記載說他向許多人發憐憫(太9:36)。路加補充道:“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它哀哭。”(路19:41)你若從不接近城市,怎能發自內心為它哀哭?除非你親眼看到城市中的慘狀,否則你的心決不會在愛中為之破碎。

  城市是一個反差巨大的地方。這裏既有糖衣炮彈包裹著的罪中之樂,又有犯罪之後令人傷心欲絕的悲哀;這裏既有一貧如洗,又有令人無法想像的財富;這裏有不擇手段的貪婪,也有克己犧牲的無私;這裏有興奮激動,也有無聊厭倦;這裏既有衣冠楚楚的紳士,又有粗魯無文的白丁;這裏既有誠實獻身的信徒,也有不關心宗教的懷疑論者。但耶穌心中的愛卻湧向他們每一個人。

  你曾為別人家的孩子痛苦流涕過嗎,那麼耶穌的孩子呢?你的心曾為那些在貪婪、犯罪、無聊中虛度光陰之人悲傷過嗎?你曾為那些在城市裏艱難度日而不知道生活意義何在之人流過眼淚嗎?他們對於上帝傳給末世的永遠福音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

傾聽耶穌的心聲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我們就能聽到耶穌的啜泣──耶穌為那些生活在城市中將亡之人由衷傷心的哭泣。懷愛倫寫道,“我們的世界乃是一間極大的傳染病院,其悲慘的情狀是我們所不敢設想的。如果我們認明它的真相,這一重擔就太可怕了。然而上帝卻覺察一切。”(《教育論》第三十一章第4段)舊約時代的先知寫道,“他們在一切苦難中,他也同受苦難”(賽63:9)。

  耶穌與這世界同受苦難的程度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失喪的人類是耶穌慈愛關注的對象。他“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他“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耶穌最看重的一件事就是人能得救,進入他永恆的國度。

  如果我們少有興趣出去尋找失喪的人,那我們算是真正跟隨那位“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的主嗎?如果他心靈的重擔沒有成為我們心靈的重擔,我們算是完全順服他嗎?如果我們洋洋自滿,覺得在傳福音給失喪之人聽的事上已經夠了,那我們算是他的門徒嗎?

  城市的情況呼召大家懇切禱告。全球成千上萬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每週有要有固定的時間,提名為全球各大城市禱告。那些住在城市裏的信徒要對他們的同事、鄰居、朋友熱誠地作見證。年輕人要拿出一年時間來,專門奉獻給向城市佈道的工作。各級教會領袖要周詳具體地籌畫,將三天使信息傳給他們轄區內的各個城市。這項緊迫的呼召要求我們重新安排我們的經濟資源。城市事工花銷不菲,但如果我們想給城市帶來衝擊,則這樣作也勢在必行。這項關於城市佈道的呼召就是一項對於耶穌作自我犧牲的呼召。

  在這危急時刻,在這接近永恆邊緣的時刻,我們決不能再保持現狀了。過去教會在城市裏取得的任何成就在今天來講都是微不足道的。現在是採取全面進攻的時刻。現在是發揮創造性思維的時刻。上帝要求我們付出最佳的努力,上帝要求我們作全部的獻身。既然上帝已為我們付出了他全部的愛和犧牲,我們難道能作的更少嗎?

  ──馬可·芬利是全球總會會長的一位助理。


以希望接觸未曾接觸的人

  這就好像是在做夢……一切要從2005年5月4日說起。克萊伯·貢薩爾維斯用了近乎九年的時間完成了安德列大學的學業之後,就在那天,他與家人一同回到了巴西。

  他的使命?要在擁有兩千萬人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聖保羅市,組建新的教會。新種子教會(葡萄牙語為Nova Semente)將成為南美洲第一所幫助世俗/後現代人認識耶穌的復臨教會。

  貢薩爾維斯很快就開始從本會的各個教會招募人員,組建新種子事工的核心團隊。“想要參與組建教會工作的人,其基本的要求就是,”貢薩爾維斯說,“愛上帝、愛祂的教會、愛那些即將喪亡的人們。”

  起先,團隊總共有16個人,他們在聖保羅區會的設施裏聚會。在六個月當中,他們每週一同禱告、構想、籌畫如何組建新教會。

  與此同時,整個團隊逐步擴大到45人。他們決定在2005年11月啟動新種子計畫。

  貢薩爾維斯說:“從我們第一次公開崇拜聚會開始,人們一直對事工的熱情不減,而且我們的收穫也很多。”在最初的頭兩個月,每個安息日有180至200人與他們一起聚會禮拜,其中有45-60個人是後現代人。可是,當被探訪的人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帶來參加佈道活動時,聚會的人數猛增起來。

  到了2006年,他們不得不租用附近的會議中心,因為聚會的人數實在太多了。很快就共有750至900人來參加每個安息日舉行的三場聚會。因此,他們又得重新選擇聚會地點!

  2010年,新種子教會租用了面積更大的聚會場所,使他們在安息日可以舉行兩場聚會。而且,人數仍然在不斷地增加。

  貢薩爾維斯說:“過去的幾年間,因著新種子和其事工,聖靈已經改變了許多人。目前,已經有90人受洗,另有60人來到新種子教會參加每週四次的聖經學習班。

  “我深信,藉著後現代-敏感社區的建立,諸如新種子和全球宣教佈道支持的其他行動,教會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在引領世俗/後現代人歸向基督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有無限的機遇。”


想要瞭解更多嗎?

  有意更多地瞭解全球宣教佈道辦公室的世俗與後現代研究中心,請瀏覽www.secularandpostmodern.com

  如今,全球有超過50%人口住在城巿。要觸及市區的居民,教會就應該建立影響力發源中心,為要滿足人們在身體與心靈兩方面的需求,引領他們歸向基督。要想資助此類影響力發源中心,例如巴西“新種子教會專案”,請支持“9730專案基金”(Project Fund 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