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分享
天国属于这样的人

保持我们孩子似的冒险、好奇和直觉

  他们是平安的象征。母亲和孩子轻轻地浸入水中,漂浮在一个安静的游泳池的水下。母亲握着婴孩的手,她的头发在后面张开,咀唇露出微笑。婴孩也显得同样快乐满足。我想知道这个还不到一岁的孩子,怎么会在许多6到7岁(甚至一些24,36,46岁)的人都会绝望地拼命挣扎使水花四溅的环境中显得如此安宁。

  然后解说员的声音打断了电影的画面,使我知道孩子们生来有一种本能,使他们能在水下呼吸。一旦他们长到约一岁大的时候,他们就认识到在水下是危险的。此时他们就必须重新学习他们天生的直觉了。

  当我听到这个时,我想知道孩子长大时有多少别的本能需要重新学习。当耶稣说天国属于孩子们时,或许这种本能的丧失及因此要重新学习乃是祂说这话的中心意思。我们生来都有直觉,耶稣打算要我们保留这些直觉,即使我们已经成人。

孩子似的冒险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我的朋友们和我经常每天从事一种不同的“冒险”。比如给我们的脚踏车的车篮装上玩具圆规、地图,和三文治,然后我们就去“到处”旅游,去到当地的公园或某个小树林。在那里,假想世界的无主珍宝在等待着我们。我们会作探险家,发现新世界,并且救它脱离罪恶和毁灭。我们会扮演马戏团的孩子,靠路边杂耍为生,并且每晚进行音乐表演。我们会表演任何一种魔术,扮演孩子眼中看似很传奇浪漫的任何虚构的人物。

  在5岁时,我有一个笔记本,在里面写下或画上我所创造的故事。7岁时,我设计并印刷了我自己每周的时事通讯,详细报导我这个小世界的更新材料。我照着我生活的那个地方的名字给它题名为“好收成公报”,并且传给邻居和朋友们看。在13岁时,我在学校的自修室里完成了我的第一本小说(其中的故事和世界对我现在“成熟”的心思来说似乎是愚蠢无聊的)。我有干劲和热情。我追求冒险。当我想要完成或创造什么时──我就主动开始干了。

  但是当我18岁时,我发现自己把晚上的时间花在与朋友们在线漫无目的地闲聊,或不动脑地看电视。确实,我对故事有想法。我有异像要改变。但我失去了孩子似的紧迫感和冒险。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时,整个世界是向我敞开的。当我开始进入成年期时,我观察到成年人越来越不争气地倾向于让时间消逝,而没有做他们渴望去做的事。

  孩子们知道自己真实的热情。(甚至在他们还不能把它说出来的时候就知道。)孩子们是被热情驱动的,那不是我们应该迅速轻视的东西。作家弗雷德里克·白迟纳说过“上帝呼召你去的地方,乃是你最深的喜乐和世界最深的饥渴得到满足的地方。”1

  成年人有时以逻辑和秩序的名义轻视热情。他们对孩子们想象的世界和创造性的主动一笑置之,但是太多人没有看到它的真价值了。我们──成年人和孩子们──都需要时间梦想,玩耍和创造,操练使我们感到充满活力和完全的东西。在这么做时,我们就向耶稣告诉我们要拥有的孩子似的冒险更近一步了。

孩子似的好奇

  孩子们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在吃晚饭前要洗手呢?为什么我们在星期六去教堂而不是星期天呢?为什么青蛙要叫;为什么太阳那么明亮呢?这种对答案的渴望是人类的一种深刻需要,是孩子不能抑制的。他们生来就相信没有愚蠢的问题。我们生来是不会认为问为什么是愚蠢的,后来却学会这样想。

  作为青少年,“为什么”这个问题经常是沮丧地问出来的。我们受教不要问问题。但耶稣想要我们寻求。3我们没有发现祂在那里坐待,被动地问问题。我们必须挖掘。像建筑师在出土文物上一样,我们必须总是发现新真理──某种我们不是立即明白的真理。关于悟性,我们必须弹净我们所发现的──那要花时间──然后我们才真的掌握住我们所发现之真理的宝贵意义。

  变得像小孩子一样,乃是要在一个黑暗而邪恶的世界保持我们的喜乐和纯正;乃是要“在世界却不属于世界;”4乃是要忘却那些试图压制我们本能的好奇和对答案的渴望的东西──而且完全不屈服于那些使我们灰心不再寻求的东西。

孩子似的直觉

  马德琳·郎格──几十本书的作者,既有写给成年的也有写给儿童的──被引证说,当她在一本书中有什么事要说,但对成年人来说太难了没法说时,她就把它写给儿童。2

  孩子们是虚心的,心思开明的。他们有成长的亲和力。孩子们并不试着成长;他们成长是因为他们不得不成长。他们渴望冒险,而且他们不知足的好奇心自然使他们的心敞开──一种成长的心智。

  我记得,当我还是很年幼的孩子时,我常常感到讨厌某些个人,而不知道为什么。逻辑上,我的感觉是无法说明的。但我的本能反复地向我证明这事。过了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后,我感到不合意,甚至觉得有危险的那些人,显明他们的真品格是不诚实,欺诈的。这种对内在指南的信任并不是某种要瞧不起的东西。孩子般敞开的心意让孩子们顺从他们的直觉。成年人往往太“逻辑”太理性了,远离了圣灵的声音。

“天国属于这样的人”

  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6像这样的人──那些探险,寻求,专心、大胆的倾听,而且虚心的人。

  孩子们更能寻见耶稣。因为我们的天父在我们里面创造了本能,能最好地保证我们得到永远的安全,也确保我们在一个使许多人都在绝望的恐惧中拼命挣扎的世界中享有平安。

  天国是属于那些保持其孩子般的冒险,好奇和直觉的人的。

  1 弗雷德里奇·白迟纳,《痴心妄想:一个探求者的初步》,第119页。
  2 马德琳·L安格,《一个安静的圆》,第198页。

  ──阿狄森·哈真丝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巿旳联合大学主修英语和新闻学,副修音乐。她为本刊做暑期实习时撰写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