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臨信徒生活
幸福還是絕望?

選擇在於我們

  李芝璇是首爾梨花女子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那一年她的生活完全混亂了。在2002年,一個酒後駕車的司機撞進了她的車裏,造成了多車相撞的事故。芝璇的兄弟把嚴重燒傷的芝璇從燒著的車里拉了出來,並且匆忙把她送進醫院。在途中,他向她說了告別的話。“你是一個好姐姐,”他告訴她,“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安睡吧。”

  然而,芝璇倖存了下來──但是她身體的55%都被燒傷了。從前芝璇那美麗的容顏,現在已經嚴重變形了。

  被燒傷毀容的人往往變得非常抑鬱,以致試圖自殺。然而,芝璇選擇培養一種不同的態度。雖然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受了嚴重的創傷,但是芝璇學會了因得救脫離死亡而向上帝表示深深的感恩。她甚至因在苦難中發現的祝福而感謝祂。

  芝璇想要跟別人分享她的經驗,所以她就建了一個私人網站,已有成千上萬的人訪問了她的網站。這真是一個甚至在逆境中也對上帝充滿信心和盼望的活潑見證。

一個選擇權的問題

  沒有一個人能逃脫生活的痛苦,包括基督徒。逆境有時使我們感到憤怒;有時會導致絕望輕生的念頭。然而,選擇用與此不同的態度認識自己所遇之逆境的人,能將此種經驗作為踏腳石,邁向幸福和成功。

  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人們的幸福是由他們決心要幸福決定的。”哈佛大學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雅各(1842–1910)聲稱:“我這代人最偉大的發現就是,人類可以藉著改變他們的態度來改變他們的生活。”1《聖經》說:“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1)。

  不幸的是,太多人選擇不快樂,因為他們凡事察驗,但只持守那些壞的差的。他們看不見每時每刻環繞著他們的諸多祝福──特別是當他們在逆境中的時候。

  為了試圖發現是什麼使幸福成為可能,一位心理治療專家哈羅德·格林沃德(1910–1999)會見了社會各階層的人,然後出版了一本名為《幸福之人》的書。他寫到:“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我曾訪問了許多快樂滿足的人,但他們卻曾經經歷過非常嚴重的創傷、挫折和失敗,與我那些苦難重重的病人們相似。……我所會見的快樂人士們都決定不做犧牲品。……他們決定要幸福快樂。……這些決定大部分都是在他們的生活中遭受了嚴重的感情或身體危機後做出的,例如一次幾乎致命的意外故事,或一次給他帶來極大痛苦的離婚……顯然許多悲傷的人都用這些情況來說明他們的不幸。所以,為什麼這些人不悲傷呢?……他們……[重新檢查了]他們看待生活的方式,……然後他們決定……他們要為自己的幸福負責。”2

  精神病專家弗蘭克·彌尼爾斯和保羅·梅爾得出了同樣的結論,並且寫了《幸福是一個選擇》這本書。彌尼爾斯和梅爾在美國的幾個地方為抑鬱症病人建立了許多精神健康診療所。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研究員們已經發現,對疾病的成功治療必須是全人的。身心是不可分離的實體。創造我們的上帝說:“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實行上帝的話呢?

  我最喜愛的一位作者懷愛倫曾經寫道:“我們若從光明的方面來觀察,就必發現有足以令我們歡欣鼓舞的事情。我們若以笑容迎人,人也必以笑容回報我們。”3“我們應當從自己的思想中剷除一切埋怨和挑剔的毛病。但願我們不要一直注視我們可能發現的任何瑕疵。”4

凡事謝恩

  上帝希望我們有一種積極的態度,即使是在壞事發生時也當如此。如果我們繼續不斷地培育一種消極的態度,“常常喜樂”並且“凡事謝恩”就不可能實現了。靠著上帝的恩典,基督徒可以培育一種在任何環境中、任何境遇下都積極的態度。在應許中我們有一個奇妙的遺產:“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看任何環境的積極方面對我們來說都是好的。甚至在逆境中,問這些問題也會有益:“我能從此學到什麼呢?”“我如何成長呢?”以及“作為這種情況的結果,我能達到何種成就呢?”無論何時我們遭遇了極大的困難,如果我們喪失了所有的希望和勇氣,多半是因為我們沒有經常練習看事情積極光明的一面。

個人觀點

  我瞭解逆境。我每天都跟它一起生活。從我十幾歲到近30歲的那些年,我不斷經歷了身體上的疼痛。我患了嚴重的關節炎,一種被稱作強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有時我感到自己的苦難比別人一生經歷的苦難還大。我的將來看不到任何希望,我曾相信自己實際上在抵達生命的終點。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開始認識到我最糟糕的逆境已經成了我一生最大的祝福。我越來越認識到,因我的苦難而學到的那些教訓,乃是我以任何別的方式都無法得到的真財寶。我認識到在我人生最絕望的時刻,上帝是離我最近的。榮耀歸於祂。集中於積極的一面,就是我從聖經所學到的,乃是我從災難性的關節炎病患中得以痊癒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生是災難與祝福的混合,我們不該根據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同境遇匆忙下結論。賽翁失馬,焉知非福,因此最好是在“壞事”中找“好事”。

  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災難可以被轉變成最大的祝福。我個人可以證實這事。所以如果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持守美善的,我們就必學會無論在什麼環境都知足。選擇權是我們的。

  1,www.knowledgerush.com/kr/biography/304/William_James/
  2,Pp. 15-17.
  3,懷艾倫著,《心思,品格與個性》卷二,原文第573頁。
  4,同上,原文第789頁。

  ──朴正(Jung Park)寫這篇文章時,是羅馬琳達大學健康教育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