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
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艾倫·韋斯曼在他那本受全世界歡迎的著作《沒有我們的世界》中描述了,倘若人類瞬間“消失”,我們的星球將成為什麼樣子。那麼,那個時候的地球會成為什麼樣子呢?乍一看,似乎很不錯!因為首先不會再有汽車、機器和飛機所產生的噪音了。夜晚將會一片黑暗,只有一個滿天星斗的夜空。所有的城市都消失了。像漢堡以及阿姆斯特丹這樣的沿海城市都被洪水淹沒了,因為堤壩全都崩潰了。對於海洋生物來說,那些雕像和紀念碑將成為不錯的錨定點。連接法國和英國的英吉利海峽隧道可能會倖存幾千年,但最終還是要塌陷。但是即使太陽燒竭耗盡了,依然會有人類的蹤跡。我們所發向太空的無線電和電視波會繼續飄蕩在宇宙間。

  沒有我們的世界將成為什麼樣子?這個主題非常吸引人的關注。或許這個潛在的問題應該是:我們的星球將要發生什麼?我們的某些文明會延續下去嗎?會有人倖存下來嗎?

餘民

  幾千年前,當挪亞和他的家人離開方舟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個“沒有我們”的世界。他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邁過一個巨大的墳場,因為他們是世界上唯一的倖存者。挪亞的耳朵裏可能依然回蕩著過去一百二十年來那些譏誚的話語。然後,挪亞所能回憶到的應該就是方舟載著他們安全度過史無前例之暴風雨的可怕黑暗!藉著上帝的恩典,他們倖存了下來!挪亞可能給自己立了承諾:我們人類永遠不能忘記上帝對我們的拯救!

  倖存與餘民的主題貫穿著整本聖經。其中包括約瑟和他的家人、在蘆葦叢中的摩西、面對紅海的以色列人、約書亞和迦勒、耶利哥城攻陷時的妓女喇合和她的家人、士師基甸和那三百名士兵、先知以利亞、在火窯中的但以理的三個夥伴、先知耶利米、耶路撒冷城中的先知耶利米的書記巴錄以及太監以伯米勒、以斯拉和那些從流亡生活中回歸的人──這個倖存和餘民的表格,我們可以一直列舉下去。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人全都不屬於大多數!他們是“其他人”,而且我非常想知道他們共同的特徵。

餘民的特徵

  聖經創世記12:1-3記載了亞伯拉罕蒙召的故事。這是上帝的子民誕生的時刻。上帝吩咐亞伯拉罕邁出三步:離開目前的環境、完完全全依賴耶和華、最終造福於全人類!

  上帝的呼召先是一個命令,隨後又跟著一條應許。最後,是以一個祝福結束。這三個元素是每一個神聖呼召的關鍵特徵。我們常常傾向於樂意宣稱上帝的諸般應許,而且期望祂所賜的福氣,但是我們卻沒有關注上帝先賜給我們的命令是什麼。

  亞伯拉罕屬於洪水之後的第十代人。挪亞的後裔很快就忘記了從洪水中所學得的教訓。在巴別塔事件上,人類公然的反叛上帝。上帝以呼召亞伯拉罕來答復人類的反叛。

  建造巴別塔那些人內心裏潛在的動機乃是要試圖戰勝洪水所帶來的毀壞,他們不理會上帝所賜的彩虹的應許(換句話說,他們在輕蔑嘲笑上帝的憐憫),他們團結起來,要靠自己決定人類的命運。

  上帝做事的方法與人截然不同。那些被上帝呼召的餘民要徹底與一切導使他們遠離上帝的事物隔絕!亞伯拉罕蒙召離開他的家鄉、社區和親屬!亞伯拉罕當時所居住的吾珥城是最古老的閃族後裔的城市之一。這個城市中的主要神明就是月亮神南娜。通過現在的發掘證明,這裏享有高度的文明,這裏有很多種不同的神廟。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就敬拜許多別神(書24:2)。為什麼上帝呼召亞伯拉罕做出這些痛苦的決定呢?上帝必須要釋放他,讓他脫離過去的束縛,這樣上帝才能用他。“眾人忤逆他獨信,他(亞伯拉罕)堅定不移地守著敬拜獨一真神的信仰”(《先祖與先知》,第十一章)。我們常常認為生活方式這些事情都是次要的問題。但是上帝在呼召亞伯拉罕的時候,就是先從這一點入手的!

  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正是那些建造巴比塔之人企圖不依靠上帝的幫助而完成的事情。亞伯拉罕將要成為一個偉大民族的創始人,而且他的名字要被記錄在人類的歷史之中。今天,我們不知道建造巴別塔之人的名字,但是歷經數千年,亞伯拉罕依然得到千萬人的尊敬。他捨棄了一切。上帝的話乃是亞伯拉罕緊緊握住的唯一事物!他必須完完全全依靠上帝的話!他成了“上帝的朋友”(雅2:23)、信心之父(羅 4),也是耶穌的先祖(加3:8, 29)!大家注意到一個將自己完全獻給上帝之人所產生的影響力了嗎!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信靠上帝,即使這代價是疼痛的也在所不惜。

我們也蒙召要離開

  亞伯拉罕的故事是一個例外嗎?不論在新約聖經中還是在舊約聖經中,上帝的教會一直在繼續不斷的重複著亞伯拉罕的故事。這些人總是一個餘數,一小部分,一個被呼召‘出來’(ekklesia)的團體。他們延續著上帝在很久以前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

  在聖經啟示錄12:17我們看到,末後那些餘民遵守上帝的誡命,並且留意神聖的預言之靈(耶穌的見證),這些人惹動了撒但的憤怒。今天,作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信徒,我們不認為自己是唯一的信徒;當然,我們相信自己是因著我們這個時期一個特殊的使命而蒙召。我們蒙召以遵守上帝全部的誡命,並且持守對於耶穌的信心。

  我們並沒有在聖經中看到亞伯拉罕賺得了上帝的呼召,仿佛是他配得的一樣。其實他和我們一樣需要上帝的恩典。亞伯拉罕並非傑出的人才,也不是對他人漠不關心之人。他體諒自己周圍的人,不論他們是什麼國籍,或是什麼宗教。令人驚異的是,聖經也沒有把他描寫成一個沒有錯誤的英雄。聖經並沒有掩蓋亞伯拉罕在埃及法老以及亞比米勒面前所表現的搖擺不定的信心。

  亞伯拉罕的蒙召並非出於某個自私的目的。“我必賜福給你……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2, 3)。有時可能會感覺,亞伯拉罕孤獨地站立在世界的對立面。在這種情況下,沾染周圍民族的某些宗教元素,摻入某些他周圍那些迦南人的敬拜習俗和禮儀豈不容易?他可以辯論說這個使命必須要求“順應,妥協”。然而,亞伯拉罕從未妥協。

  復臨運動乃是上帝發起的,就像亞伯拉罕一樣,要讓我們藉著與世界清晰有別的生活方式,傳揚這永遠的福音(啟14:6-12)。我們要忍耐地活出對耶穌基督的信心,以此作為對我們周圍之世界的邀請和警告(啟14:12; 來11:13, 16)。上帝提醒我們要牢記自己的天職:“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創12:2)。

  龍向餘民百姓所發的怒氣(啟12:17)乃是上帝與撒但善惡大鬥爭中的一個部分。那龍因我們堅守聖經的真道,因我們有家庭崇拜,有幸福的婚姻,而且度一種以聖經為基礎的生活方式而怒氣填膺。他憤恨我們教會的崇祀,我們的使命、友誼,遵守第七日的安息日,更惱怒我們相信耶穌。他尤其憤恨那些傳揚預言的耶穌的教會,因為預言揭發並預言了他所有的策略。

  耶穌應許,龍的怒氣不會成為事情的終局。祂應許說,在最後,發射到外太空的無線電和電視信號並非唯一人類存在的蹤跡。將要有一個新天新地,而且地球要成為宇宙的中心,要成為永生之上帝和那些愛主並且跟隨羔羊之人永恆的居所(啟21:1-3)。

  ──艾哈德·拜耳羅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區會的會長,該區會坐落於斯圖加特市。他已經成家,三個孩子也都已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