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施予的手和扶助的手

復臨教會教育的影響

  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安哥文市太平洋聯合學院的圖書館館長阿杜嘎烏·沃爾庫,於2009年12月17日向美國德克薩斯州肯尼市西南復臨大學的畢業生作了以下演講(文章經過刪節)。──編者

  教育可有多大的影響──尤其是基督徒的教育!

  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在6歲或者7歲就開始接受教育,大概在13或14歲完成基礎教育,18歲完成高中,大約22或23歲就從大專畢業。然而,我個人在這些成型期的經歷卻迥然不同。

在埃塞俄比亞的童年

  七歲那年我作了牧羊人。我與山羊、綿羊、奶牛和幾頭毛驢一起在埃塞俄比亞西北部廣闊的草地上和綿延的群山漫遊。在十二歲之前,這就是我從黎明到黃昏的日常工作。然後我就將牧羊的工作移交給了我的弟弟,並開始去個體農場工作。在農場裏,我學會了讓一對牛來耕地、播種、除草和收割。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勞作的高貴,而且隨著年齡的成長,所肩負的工作責任就越來越大。

  我的家人和我都是糊口農民。我們必須靠種植來供給生活所需。這些工作非常辛苦,我們幾乎是靠辛勞的汗水度日。這並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為了生存。在我十五歲之前,我一直作為一名鄉下的農夫,這就是我的職業。

一場改變生命的事件

  在我十五歲那年,發生了一場可怕的事故,事故導致我失明,而且我的左眼被損毀。我們村子裏醫術最好的男男女女試圖用傳統的療法幫助我,但都無濟於事。於是我的家人決定送我到現代的醫院。我與一隊商人一起步行──花了兩天的時間──來到了最近的一家醫院,碰巧這是一家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醫院。雖然家人和我都不是復臨信徒,但媽媽有很多親戚都是復臨信徒,我因此對復臨信仰略有所知。

  當我到達傳道院子(mission compound)時,我看到了三樣東西:一座教堂、一所學校和一家醫院。建立一座教堂、一所學校和一家健康中心的理念和習慣,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特色。因為在十九世紀六十和七十年代,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工作的──它在美國密歇根州巴特克里市建立了一座教堂、一家療養院和一所大學。這樣的習慣已經在復臨教會的理念中深深紮根,以便獲得靈力、體力和智力三方面和諧均衡的發展。因此,在大約五十多年前,我在埃塞俄比亞西北部的傳道院子看到這三樣設施並不為奇。

  當我在這裏尋求治療之時,我仔細觀察了這所學校裏的學生。我看到他們都在做什麼,他們如何著裝,他們是什麼樣的舉止。我立刻感覺到他們具備我所不具備的某些特質。我本能的知道教育是非常有用的。我發現七八歲的孩子就可以讀寫了。那個時候雖然我已經十五歲了,但是我甚至還不會簽自己的名字。我是一個沒有文化的農民,我自己深知這一點。

  因此我有一種想讀書的渴望,這是一種抑制不住的渴望,我決定想辦法入學。但是我有兩個問題:我沒有征得父母的許可,再者,我根本就沒有錢。我只有自己身上穿的這件衣服。在我們農村文化中,父母的許可是非常重要的。在埃塞俄比亞的農村,父母們對於子女施以相當大的權力和影響。他們選擇子女的職業,子女的配偶,以及他們居住的場所。然而,儘管如此,違抗父母也要念書的想法十分強烈,我要念書的強烈渴望勝過了父母們的權威。

上帝回答一名年輕人的祈禱

  沒有父母的許可,也沒有錢,這兩點似乎是不可跨越的障礙,在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如何正式的祈禱。但是我還記得自己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一句簡短的禱詞:“上帝啊,請你幫助我。”“親愛的上帝,請你幫助我。”主垂聽了我簡短的祈禱,而且奇蹟般的回應了我。在十五歲那年,我成了一名自豪的一年級插班生。我極其高興並感恩,我現在依然把那天視為我的第二個生日。

  在我二十歲那年,我認識了這位永遠慈愛,樂於饒恕的個人的上帝,並且通過洗禮正式加入了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我在聖經課上,安息日學裏,以及教會裏得知,這位個人的救主有非常崇高的標準和期望,但是祂從不驅趕任何一個悔改的罪人離開祂的面。祂樂於赦免並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但是祂從來不說,“滾開。”絕不!這個發現使我的人生有了方向,意義,目標,平安和恒心。

從傳教士獲得幫助

  二十二歲那年,我八年級畢業──參加全國考試之後,我的成績是全班乃至全州第一名。對於一個農民小夥來講,這很不錯!同一年,我在這個傳道院子遇到一個非常好的,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宣教佈道士家庭,他們將我接到他家,並視我為他們家的成員之一。哈威·海丁格醫生是這家醫院的醫師。他的嫂子卡洛琳·史黛文森是一名護士。海丁格醫生的妻子伊莉莎伯·海丁格是我們的“媽媽”。

  這個宣教佈道士的家庭放棄自己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舒適和便利的生活,不遠萬里來到埃塞俄比亞西北部的邊區村落,這裏幾乎沒有任何便利設施。我為他們的付出非常感激,因為他們改變了我的生活。他們資助了我和我同胞兄弟姐妹們的教育,就是整個大專生涯的所有學費。教育在我們生命中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就一般而言已是如此,就基督化教育來說則更是如此。就像很多人一樣,我以我所攀登的高度來衡量自己的成功。但是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從什麼樣的深度起步的。這兩個度向使我對上帝十分感激,甚至對於那些敬虔的信徒具有更深更大的感激。

  由於有那些慷慨的宣教佈道士,我在復臨教會的寄宿學校就讀了整整四年,二十五歲畢業那年,我的畢業成績是全班第一,同時我也是班長。中學畢業之後,我被澳大利亞愛文迪爾大學錄取。三十歲那年,我在那裏畢業,隨後就去了美國密歇根州柏林泉的安德烈大學讀研。因此,我是徹徹底底接受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育出生的人。我不但感謝這樣的教育,而且我為此而感到自豪。或許我在各方面都比別人晚,但是我最終還是完成了。我三十六歲結婚,四十歲做了父親。好了,我還能說什麼呢?大家稱呼我大器晚成之人好了。

復臨教育的益處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花費大量的金錢、人力、物力資源來教育他們的青年,為青年提供了一個機會,使他們可以在一個安全的,受到支援的環境中找到個人的救主。在這裏,他們可以發問,也可以探索人生的基本原理。基督化教育的目的乃是要幫助青年人發現一位慈愛的、樂於赦免的、個人的上帝,並幫助他們養成對於救主不可動搖的信心。同時,這樣的教育也是要幫助我們的青年,按照與世界教育截然不同的復臨教育原理開發上帝所賜給他們的天賦,然後服務上帝及社會。

  在懷愛倫所寫的《教育論》一書中清楚的描述了復臨學校的使命。她這樣寫:“我們對於教育所存的觀念過於低狹,實有廣大範圍和提高目的之需要。真教育不僅是在研究某種規定的課程,亦不僅在為目前生活從事準備,而是有關全人生活,包括其可能生存的全部時期;是靈、智、體各方面能力諧和的發展,預備學者得在此世以服務為樂,且在來世得因更大的服務而獲得更高的福樂。”1就在這段之後的幾頁她還寫到:“真教育的任務就是要發展這種能力;要訓練青年作個有思想的人,不僅反映別人的思想而已。”2這些概述才是關於教育的周全思考和見解,愛上帝並我們的同胞,並為這兩者服務。這也就是復臨教會學校存在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教會投入大筆的資金和資源來經營這些學校的原因所在。

堅定的正直

  在懷愛倫所寫的《教育論》一書中這樣描述復臨教會學校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目標:“世界最大的需要是需要〔男男女女〕……──就是不能被賄買也不能被出賣的〔男男女女〕,衷心正直而又誠實的〔男男女女〕,……良心忠於職責猶如磁鍼之指向磁極的〔男男女女〕,雖然諸天傾覆而仍能堅持正義的〔男男女女〕。但這樣的人格並非出自偶然;也不是由於特蒙殊恩或得天獨厚所致。高尚的人格乃是由於自治,克服劣根性而力爭上游──犧牲自己為愛神愛人而服務的結果。”3

  你具備堅定之正直的個性嗎?如果你具備的話,要確保在你的個人簡歷中填寫上。那些有潛質的雇主和畢業生入院審查委員會一定會認真對待你的簡歷,並且他們最有可能考慮到你。這個世界極其需要具備堅定正直之個性的男女。近期美國發生的經濟危機已經導致數百萬人失業,甚至無家可歸,究其原因,原來是那些手持高等學府畢業證的男女所造成的,因為他們雖然受過所謂的高等學府的教育,卻沒有堅定的正直。

  通過對美國零售行業欺詐行為的研究表明,每年由於盜竊而損失的金額就有數億美元。4而且百分之六十的盜竊案件都是由自家雇員所為。5超過百分之三十多的新公司生意失敗是因為雇員的不誠實。6可悲的是,這些並不是孤立事件。

都是上帝的兒女

  復臨教會的學校教導我們,我們都是上帝的子女。倘若我們接受上帝為我們的父親,我們就無權選擇誰可以做自己的兄弟或姐妹。你就是我的兄弟和姐妹,我是你的長兄,不論我們是誰,來自什麼地方。我們並沒有常常達到這樣崇高的理想,但這的確是我們的理想。這就是為什麼眾多宣教佈道士不遠萬里,遠渡重洋來幫助大洋彼岸的同胞。我就是這種兄弟姐妹之愛的一個活的榜樣。

  有很多科學家與聖經一樣,告訴我們人類只有一種,不是很多種。我們復臨信徒要更進一步,我們宣稱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因此我們都是兄弟姐妹。既然如此,我們就都是自己弟兄和姐妹的監護人。上帝總會問我們,“你兄弟在哪里?你妹妹在哪里?”我們將“最小的”事做在祂的子民身上,祂就視為是做在了祂自己身上。

  我已經將102首英文兒童詩歌翻譯成了埃塞俄比亞文,其中有三首是我的最愛。它們分別是“耶穌愛我”,“耶穌愛小孩”,和“我的小光”。這些詩歌並不僅僅是小孩子的詩歌,當中的信息適合各個時代、各個年齡、各個民族的所有人。我們學校所教授的也正是這些。

學無止境

  學習並不是隨著大學畢業,或者研究生畢業就終止了。學習是終身的過程。作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基督徒,我們相信今世的生活是為將來生活的一個預演,這兩種生活的共同之處就是都在不斷學習進步。在我們有生之年──以及在永恆的歲月裏──我們都要學習認識上帝,學習祂所創造的廣闊複雜的宇宙以及我們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相信獲得知識,擁有新的技能是內在的價值。除此之外,這些也具備實用的價值。研究表明,18歲到38歲之間的工人會平均10次改變自己的工作。7

  因此,不可停止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人將會在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上更好的供職。

  1 懷愛倫,《教育論》第一章,段1。
  2 同上,段14。
  3 同上,第七章,段38。
  4 http://ezinearticles.com/?Employee-Theft-Higher-in-the-United-States&id=5406092.
  5 www.lpinnovations.com/page/16-incident_resolution/?utm_campaign=Employee-Theft-Incidents-PPC&utm_source=adwords&gclid=CLrfrprwkacCFYnd4AodZCxMbg.
  6 www.quickbackgroundchecks.com/blog/tag/employee-background-checks.
  7 http://careerplanning.about.com/b/2006/07/28/how-often-do-people-change-careers.htm.

  ──阿杜嘎烏·沃爾庫是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安哥文市太平洋聯合學院的圖書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