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一顆小鑽石

服務的一生──隨時隨地

  一切都是那麼夢幻。想像一下,在正確的時間站在正確的位置,你所做的事沒有任何人能代替,而你卻做得很好!我們都盼望能夠到達這決定性的一刻,這樣我們就能知道我們為什麼活著了。聖經裏記載了許許多多的人,他們被安置在歷史上一個特定的時期,他們知道自己得了某個位分是為當時的機會(斯4:14)──以斯貼、但以理、約瑟、保羅、還有很多人。在這個平淡無奇的世界裏,發現有一件事是只有你能做的,這豈不是一件極好的事嗎?你難道不願成為天縱之才嗎?



特寫:戴蒙朵拉傳記作者米爾德麗德·奧爾森,和戴蒙朵拉合照。

  那麼上帝造就成才的人是什麼樣的呢?他們不都是名人。他們往往都是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帝造就成才的人有時是男性,有時是女性,有時是少年,有時是小孩。

  戴蒙朵拉(Diamondola)就是出類拔萃的一位。十幾歲的時候,她就開始了在土耳其、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傳道生涯,後來又去了伊朗、賽普路斯和黎巴嫩傳福音。在她89歲的時候,她仍然以宣教佈道士的身分去了非洲。她的一生證明,上帝樂意在作見證的人身上施與大能。1

造就成才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有一個好消息:聖經中偉大的英雄基本上都來自卑微不引人矚目的背景,名字有“小鑽石”(little diamond)之意的戴蒙朵拉也是這樣。戴蒙朵拉出生於1894年3月23日,她的父母是希臘人 should be 她的父母肯奈德(Keanides)夫婦是希臘人, 名字是以利亞(Elijah)和希爾朵拉(Theodora)她的父母是希臘人,住在土耳其安卡拉西面大約250公里(約150英里)的小鎮艾斯基什爾。戴蒙朵拉生下來的時候身體非常虛弱,她的親友們懷疑她是否能撐過一歲生日。在她還幾個月的時候,人們在希臘東正教會給她施了洗。之後不久,她的幾位親人成為了新教的基督徒,其中包括她的爸爸以利亞,姐姐亞歷山卓(15歲)和蘇珊娜(13歲)。

  要做上帝的勝者就意味著不能隨波逐流──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戴蒙朵拉在成長的過程中意識到,在他們關係緊密的社區裏,她的家庭因為受到宗教偏見而被排擠在外。因為父親的新信仰,他的生意受到了抵制;她的家也被迫搬到了距伊斯坦布爾東南160公里(約100英里)開外的布魯薩。

  在布魯薩,戴蒙朵拉的家人發現,遵守聖經真理不一定會帶來短期的利益。在這裏,她的家人成為了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這個選擇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很快,肯奈德先生就因為擁有復臨教會的書籍被捕入獄。在他被釋放後,他的身體已經垮了,成為殘廢人。整個家窮得叮噹響,所以母親希爾朵拉在家裏支起了織綢機。

抓住時機

  上帝的英雄們並不等待他們生命中特殊時刻的到來。“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傳道書9:10),這一節經文成為戴蒙朵拉的座右銘。戴蒙朵拉在家一遍織綢布,一邊自學,她的課本就在織布機旁邊立著。除了學校的常規科目,戴蒙朵拉通過自學語法書,還掌握了亞美尼亞語、希臘語、土耳其語和英語。

  她很明白這個普遍原理:如果你不學以致用,你就會忘記。戴蒙朵拉在年僅13歲的時候就開始使用她的語言天賦。一位在土耳其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宣教士艾克穆迪牧師(AcMoody)在土耳其全境進行了一個長時間的宣教佈道旅途,他將小戴蒙朵拉作為他的翻譯。三年後,1910年,她再一次勇敢面對強盜、惡劣天氣和蚊蠅滋生的沼澤地,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希臘和阿爾巴尼亞為另一位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領袖格里吳斯牧師(Greaves)做翻譯。



為再次出發做準備:在離開伊朗之前,戴蒙朵拉(左),女兒英德拉,媽媽希歐多爾拉和丈夫亞蘭·安少德。

  儘管她只受過三年的正規教育,但是她能在1912年順利在高中畢業。畢業後,她馬上被位於君士坦丁堡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黎犯特區會聘為翻譯和秘書。她又在晚上自學法語和德語,將流利會話的語言增加到六種。但是戴蒙朵拉並沒有將所有的時間用來學習。人們都知道她活潑又有趣。她喜歡做一些漂亮的針線活,還喜歡和朋友待在一起。

  儘管戴蒙朵拉熱愛自己的工作,也樂於為上帝做工,她在一些痛苦的個人經驗中發現,成為上帝所造就之才往往意味著要順從職責而不是順從自己的喜好。戴蒙朵拉陷入了愛河,很快和一個很有前途的年輕傳道人艾雷斯(Ares Aresian)訂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黎犯特區會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組成區會的一部分國家靠向協約國;而另一些則選擇了同盟國。由於一些外國同工被召回本國或者是被迫撤離,區會缺乏人手。教會派艾雷斯到希臘,幫助那裏的工作。最初,這對戀人打算先結婚然後一起去那裏;但是商量之後他們發現,君士坦丁堡十分需要像戴蒙朵拉這樣有翻譯技術的人。他們認為戰爭會很快結束,他們就能就能結婚了。但很快,這兩個國家的通訊就中斷了。六個月後,戴蒙朵拉得知艾雷斯死於結核病。

不免傷心淚流

  上帝所造就之才並不免有悲傷,但是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到哪裡去得到安慰。

  對戴蒙朵拉來說,失去艾雷斯讓她更加靠近耶穌。她全心希望主很快再來。不久,她就因為發放所謂的“宣傳”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材料被捕。她被關進監獄,隨之又被帶到了拜德瑞貝(Bedri Bey)的法庭上,拜德瑞貝是土耳其一位殘暴的安保長官。而戴蒙朵拉則出奇地鎮靜,她要回自己的聖經,將自己土耳其文的聖經交給法官讓他看,接著,她為在座的每一位上了一堂兩小時的聖經學習課,告訴他們基督徒對政府和和上帝應有什麼樣的職責。她強調,第二條誡命是禁止拜偶像,而復臨信徒相信他們的身體是上帝的殿,所以他們不抽煙、不喝酒、也不吃豬肉。如使徒行傳26章28節中亞基帕對保羅說的話,拜德瑞貝回應說:“你已經差不多把我們勸得和你一樣了。你獲釋了。平平安安地去吧。”戴蒙朵拉獲無罪釋放。

  失去艾雷斯使戴蒙朵拉更能體會到他人的痛苦。在1915-1916年冬天,有消息傳出說土耳其政府正在驅逐亞美尼亞的基督徒。戴蒙朵拉搜集了錢財和物資,自願與弗洛其格牧師(Elder Frauchiger)一起走遍土耳其,給亞美尼亞人民帶去食物、衣服和錢財;這後來變成了往敘利亞的死亡之旅。弗洛其格是一個德國公民(德國和土耳其是盟友),所以他有外交豁免權。而戴蒙朵拉則處於被迫加入死亡之旅的真實危險中。大多數亞美尼亞籍復臨信徒和一百多萬其他基督徒都一起死在了途中。



禱告的人:在他皈依基督教之前,亞美尼亞人狄朗-特查瑞克是伊斯坦布爾大學的教授。他禱告祈求主使戴蒙朵拉復活。後來,他死於亞美尼亞基督徒的死亡之旅,亞蘭和戴蒙朵拉用狄朗名字中的字母(Diran)構成了獨生女英德拉(Indra)的名字。

活的鏈結

  沒有人是在真空裏成為英雄的。上帝所造就之才大都是上帝家裏的一部分。對戴蒙朵拉來說,作為這個家的一部分真正救了她的命。1919年,傳道人和聖經銷售人員不是死,就是被驅逐了,或者是被監禁了,當時戴蒙朵拉和厄茨伯格牧師夫婦(Elder and Mrs. Erzberger)2正打理黎犯特聯合會,那時大批的難民開始回到君士坦丁堡。城市裏的各項設施都遠遠不夠用。大部分倖存的復臨信徒都急需藥品和救治。聯合會裏所有的辦公室都成為了臨時的醫院。給難民做飯及照顧難民,還有管理聯合會的任務就落在了戴蒙朵拉、厄茨伯格夫婦和戴蒙朵拉年邁的母親身上。而唯一的男性厄茨伯格牧師又患上了嚴重的痢疾。這就使三位女性不得不獨自應付。一個患有斑疹傷寒的年輕媽媽就死在了戴蒙朵拉的懷裏。幾天後,操勞過度的戴蒙朵拉也染上了同樣可怕的疾病。戴蒙朵拉發了六個星期的高燒。她只能喝流質,很快就變得骨瘦如柴。最後她進入了昏迷狀態。有整整三天,她幾乎沒有什麼生命跡象。最終,她任何反應都沒有了。戴蒙朵拉死了。

  厄茨伯格夫人是一名受過訓練的護士,她仔細查看戴蒙朵拉的生命跡象──但是一點兒也沒有。儘管十分悲痛,但是厄茨伯格夫人和戴蒙朵拉年邁的母親繼續照料擁擠在聯合會裏的難民們。六小時後,兩位姊妹準備將戴蒙朵拉的屍體埋葬,但是她們搬不動她,因為身體已經僵硬了。兩個人禱告上帝。由於疲勞過度,她們的身體很虛弱,需要有一個男性來搬運棺材和安排葬禮。那個時候,上帝派來了狄朗·特查瑞克(Diran Tcharakian)3。他低頭看著僵硬而一動不動的戴蒙朵拉,就像彼得和大比大一樣,他跪下禱告說:“奉耶穌基督的名,我吩咐你起來。”兩個姊妹目瞪口呆地看著戴蒙朵拉站起來講話。

重新開始

  在這個奇蹟之後,戴蒙朵拉的生活還是被照顧難民孤兒和幫助人們在上帝裏找到希望擠得滿滿的。儘管有這麼多的事務,愛情還是又一次降臨在戴蒙朵拉身上。1921年,她和一位亞美尼亞復臨信徒亞蘭·安少德(Aram Ashod)4結了婚,他曾被迫參加土耳其軍隊,後來被英軍俘虜在戰時淪為戰俘。除了在聯合會的工作,這對年輕的夫婦感到對許多的戰爭孤兒有負擔。

  他們開辦了一個孤兒院,該院後來搬到了希臘。幾年後,在工作剛站穩腳跟後,多變的政治局勢又迫使所有的外國宣教佈道士和教會領導離開土耳其。儘管戴蒙朵拉和亞蘭有機會離開,但是他們決定留下。對於戴蒙朵拉來說,這就有點像在一戰期間,儘管和全球大教會隔離,她和厄茨伯格夫婦獨當一面,讓教會正常運作。這一次,是她和亞蘭一起工作,讓教會繼續運行。他們管理區會,檢查當地教會的工作,管理財務,並繼續翻譯、出版、通訊和為人查經。

更遠的戰場

  即使在陰暗的日子裏也常有燦爛的時刻。在多年與孤兒一起之後,戴蒙朵拉和亞蘭終於得到了令他們驚喜的好消息:他們就要做父母了。小因陀羅(Indra)在1927年出生了,使她的家庭充滿了陽光。在女兒出生不久,戴蒙朵拉和亞蘭就被派去幫助另一種“出生”。他們來到伊朗,在這裏花了他們大半生的時間來建立在德黑蘭的工作。他們新的宣教佈道任務生動地證明了上帝永遠的真理:每個時代上帝所造就之才都蒙召將上帝的愛帶給他們當時的世界。他們的宣教佈道生涯將他們從保羅曾經去過的小亞細亞,帶到了以斯貼和但以理曾經服侍的地方。



英德拉·格瑞爾。

  不久,戴蒙朵拉和亞蘭又回到了土耳其,他們發現復臨信徒還是沒有正式的聚會場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土耳其政府不承認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是合法的教派。所有的教會場所都被沒收了。戰後,洛桑條款規定,土耳其不能建任何的基督教教會。每逢安息日他們在不同的家庭組織人們秘密聚會,同時戴蒙朵拉和亞蘭提前嘗到了20世紀很多基督徒的生活將會如何。儘管提醒自己員警隨時會搜捕,但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時刻,也是經歷一種與上帝及他人特殊緊密的時刻。終於他們可以在一個美國人的基督教教堂地下室租到房間。但即使有了這個小小的勝利,緊接著的鬥爭即將來臨。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外國的工人們又再次回到故鄉。亞蘭和戴蒙朵拉在地區中再次擔負正式的教會工作。

學習和成長

  與上帝生活在一起並不是要像過去一樣──甚至生活在高處的山頂上的經歷可能更引人注意。上帝的擁護者們一直都準備好去學習並願意成長。對於54歲的戴蒙朵拉和64歲的亞蘭來說,這個學習的意願有更加深刻的意義。1948年,當被呼召去賽普路斯作工時,他們開始學騎自行車。

  他們的生活發生了更大的改變。在大多數人認為是該退休的年紀,戴蒙朵拉和亞蘭乘船到黎巴嫩的貝魯特。亞蘭在聖經函授學校工作。戴蒙朵拉,一直都願意為上帝做些力所能及的任何事情,用法語和德語講解聖經,並幫助社區裏的窮人。她喜歡年輕人,隨後當她獲得機會,就毫無疑慮地參加團師訓練班(譯者按:在1949年,復臨教會成立了一個青年紀律組織──前鋒會,分為好幾個級別,其最高的領導級別為團師),由一位只有她年齡的一半的導師所教授。

  在中東地區侍奉45年後,戴蒙朵拉和亞蘭最終在美國與女兒和女婿相會。1977年,93歲的亞蘭去世。戴蒙朵拉仍準備冒險。當她的女婿和女兒被呼召去非洲西部塞拉里昂的馬珊佳麻風病醫院侍奉時,89歲的戴蒙朵拉和他們一起去幫忙,很快被稱為“老奶奶”。在她的使命領域中,戴蒙朵拉再次找到一個重要並合適的崗位。她通過願意去進入並擁抱那些為人避而遠之的麻風病人,顯示出了耶穌的愛。她的微笑和擁抱可能和藥物治療一樣都有助於治療這些麻風病人。

沒有界限

  1990年5月12日,96歲的戴蒙朵拉逝世。她長時間服務的一生向我們發起挑戰,不要滿足於平庸。我們每個人都生在這樣的時期中。我們有不同的恩賜。在我們努力成為上帝的擁護者的同時,在經歷冒險和危險,還有每天的沮喪之路的每一步上帝都將與我們同行。戴蒙朵拉的一生證明了“對於那些克己犧牲,為聖靈作工留出餘地之人的益處是沒有界限的”。

  ──常塔爾·J·科林貝爾是一名家庭學校的媽媽、作家和演講家,她住在馬里蘭州銀泉市的演講家。她丈夫是吉羅德·克林貝爾,並享受與漢娜,莎拉和傑米瑪三個女兒一起共渡時光。

  1 這篇文章基於一項重大的研究,包括對戴蒙朵拉的女兒英德拉·格瑞爾的幾次採訪,還有以下的資源:N·歐舟南,“狄朗·特查瑞克:一個傳記速寫,”未出版的手稿(2004年);蜜德莉·湯普森·奧爾森,《戴蒙朵拉》(華盛頓:評閱宣報出版社,1966年);蜜德莉·湯普森·奧爾森,《戴蒙朵拉和亞蘭:中東大使》(紐約:TEACH服務,2004年)。

  2 厄茨伯格牧師是歐洲先賢雅各·厄茨伯格的兒子。在但以理·海因茨近日在以下文章中提到:“雅各·厄茨伯格:被遺忘的先賢”,《復臨信徒世界》(2010年5月)第24-25頁。

  3 狄朗·特查瑞克是亞美尼亞大學的教授,著名作家和詩人。當成為基督徒後,他犧牲一切來跟從耶穌。家人離開了他,評論家都稱他為瘋子。於1920年3月,死在死亡之旅途中。

  4 諷刺的是,首先是亞蘭說服狄朗·特查瑞克確實有上帝的存在,其後於1919年竟是特查瑞克奉耶穌的名使戴蒙朵拉復活。

  5 參看出現在《復臨信徒評論》上的訃告,1991年2月14日,第22頁。

  6 懷愛倫,“上帝的教導”,《時兆》,1905年7月12日,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