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心灵的空洞

《大问题》正向不信的世界传播

  一群经验丰富的牧师正在认真地看着大投影屏幕,他们在观看《大问题》的预播,《大问题》是由澳大利亚联合会出钱的一个重要的影片项目,旨在向这个越来越世俗的国家传扬福音,在这里,只有占总人口百分之五的人会定期去教会。牧师们认真地看完了长约27分钟的试验影片,当被问及观影感受的时候,他们都很支持这个片子,认为片子涉及面很广、十分友善而且充满热情。格林威尔·肯特(Grenville Kent)是这个项目的制作人及剧作者,他一直在认真记录牧师们讲的话。从2009年11月第一个编辑剪接好的影片制作完毕开始,肯特和澳大利亚联合会传道秘书格雷姆·克里斯汀(Graeme Christian)一起,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四处奔走,听取教友、非信徒、学生、牧师、管理人员以及其它愿意观看他们影片之人的意见。在仔细的市场调研之后,这个团队编制了另外一节名为“人造信天翁”的片段,作为系列影片“大问题:到底有没有上帝”的第一集。目标群体显明他们已经达到了想要的目标。

用另外一种语言讲述

  基督徒(包括复临信徒)经常使用一种“教会语言”,对不信的人来说,这种语言不太容易理解。肯特注意到了这方面的挑战,他是一位富有热情的牧师和讲师,他的专业是影片和神学(他还获英格兰曼彻斯特大学圣经旧约博士学位)。这就是为什么他渴望找到一种恰当的语气和容易使人理解的语言──同时并不削弱所讲的内容或者将上帝描绘成一位悲悯温顺的神。就如保罗在雅典的众神山上一样,这个激动人心的项目所使用的语言很容易让不熟悉圣经语言的人们所理解,但是同时,引用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迈克尔·卡尔格瑞各(Michael Carr-Gregg)的话说,它让人们感到他们的“心灵里有一个空洞”,是“属灵厌食”1。

快速预览

  如果你能看一下《大问题》的第一集,你会看到肯特和他七岁的儿子马库斯;追随人类想要像鸟一样飞翔的梦想以及不太完美的实现,从法国飞行家约翰马利·勒布里(Jean-Marie Le Bris)到A380巨型空中客车;还会看到在袋鼠岛上空的激烈的模型机空战,你很快就会发现这部影片真的是很有意思。影片里的两位主持人都很喜欢他们在影片中的角色,他们会问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而并不需要回答。比如说:信天翁是鸟类中体积最大体重最重的一种,但是为什么它的飞行距离是最长?每年飞行距离达几万英里。甚至大型的航空公司,比方说波音和空客都花了上百亿的钱来研究和利用这里的微小差异,人类所设计的飞行器根本比不上信天翁的构造设计。

  然而,主持人并不是一直一个人滔滔不绝。相反,他们一路带领观众,在飞机上环游世界的同时(从巴黎到牛津,再到新西兰),他们向新无神论者的代表(来自牛津大学的知名化学教授Peter Atkins)提出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些科学家们也看到了智慧创造的可能(例如著名的牛津大学数学教授John Lennox)。

  《大问题》不仅是系列影片的题目,他也反映了影片制作人和支持者的理念。他们想要问一些大的问题──当事情还没弄明白的时候,还会问更多的问题。很多回答都会把智慧创造这个选择摆到面前,它是比物尽天择和进化论更好的解释。在“教会语言”中,我们称之为创造。

现在如何?

  “人造信天翁”只是13个片长27分钟大问题系列影片中的第一集。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心理分析以及搜集了成百上千个教友和工人的回馈之后,澳大利亚联合会在2010年5月投票决定,大量资助大问题系列的后续制作。在接下来的两三年时间里,教会派肯特和他的团队领衔撰写剧本、在全世界各地进行拍摄、向一流的专家提出深层次的问题、然后编辑素材。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他们肯定会马不停蹄,询问观众的意见、抓住喜欢提问的国家和文化的脉搏。

  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澳大利亚联合会会长切斯特·斯坦利(Chester Stanley)牧师非常支持向不信的人传福音,他一直在推动这个项目。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和远见,《大问题》是不太可能出现在大屏幕上的。他全力支持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宣教布道──坚固在大学受到世界观攻击的年轻复临信徒的信仰;为教牧同工提供一流的全新的装备,让他们增添布道工具箱内的东西。他能看到一些复临信徒家庭,愿意将自己的家奉献出来用于接触小区,并利用这个系列影片。然而,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呼召大家使用系列影片。这个完整的项目还包括一整套护教教材、“自己动手”研讨会、一套函授课程和一个吸引人的网上教程,是特意为在Facebook和YouTube上生活和交流的一代而设计的。

  从历史上讲,复临学者们并没有过多涉及基本的基督教护教学。是的,早期的复临先驱乐于在安息日和星期日的问题和其它有争议的教义问题上争论,他们善于从根本上推翻别人的论点。事实上,他们非常善于争辩,以至于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争论这类问题,因此,怀爱伦感到不得不警戒弟兄们,应该温柔谦卑2。赢得一场争论比不上赢得一位弟兄或姊妹。

  但是他们的后人在证明上帝存在、圣经的历史真实性、创造等问题上却做得不那么出色,而这些问题在全世界不信的人以及开明的人3(或者类似有信仰的人)心中都是重要的问题。更有甚者,我们的宣教策略将某些基督教信仰认为是大家都理应知道的事儿。但是,世界在改变,人们也在改变。在潜伏着相对论的后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很好地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大问题》就是在这个最基础的层面向我们周围的这些人说话。

上帝正将门打开

  斯坦利和肯特都清楚地看到上帝对这个项目的引导。如果你曾经去过澳大利亚,你就会知道,澳大利亚国家航空澳洲航空公司,是该国最主要的标志性品牌。请求坎塔斯为电视节目摄制组开放他们的飞机和机库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是重要的大媒体也不行。但是,《大问题》拍摄组想要拍摄空客A380飞机,而坎塔斯拥有第一批这个机型的飞机。在遭到礼貌而正式的拒绝之后,肯特去见了坎塔斯的维修总监──他在听说了这个项目之后,邀请摄制组拍摄A380飞机。接着,另一扇门又打开,他们参观了在巴黎附近的空中客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上帝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他在这样做的同时,还为我们控制着制片成本。

  在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中,也有同样的经历──这很可能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有史以来,为一个外展项目所做的规模最大的市场调研。在上帝圣手的一连串帮助下,摄制组拿到了McCrindle研究公司的优惠价格并且收到了大量的有益回馈,McCrindle研究公司是澳大利亚主要的市场调研公司之一(有大客户百事、麦当劳等)。在最后的报告中,McCrindle指出,将近有一半的回复显示,观看《大问题》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或者信仰。后续关于澳大利亚人民灵性状态的调查由另一个叫做Windshift的研究公司来执行,他们的调查结果不光会使这个项目受益,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澳大利亚联合会对未来外展策略的设计。

  当被问及这个项目的时候,肯特很少提及自己,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被“看不见的制作者”所“干预”的小故事。他知道,一直激励他的是:不论是大的神迹还是小的奇迹,是上帝在开道路,他使这一切变为现实。

回家

  当摄制组准备拍摄接下来的剧集时,他们知道在前方有更大的机会──不光是在澳大利亚,也在全世界──向没有任何基督教背景的人们传教。他们很高兴地看到在欧洲、亚洲和中东,影片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大问题》为人提供了有用的答案;启发人们思考人类并不是孤独的生存着;生命的存在并不是一个偶然;我们心灵的空洞可以用上帝来填满,他愿意陪我们多走一程,他喜爱色彩、海洋和人类──也喜欢我们提问。

  1 摘自Peter Gregory的文章“暴力青年可以被改变”,《纪元报》,2009年10月1日,第三页。
  2 怀爱伦,《教会证言》卷一,原文624-626页;原文卷三,212-221、424-428页。
  3 例如,鲁益斯、Francis Schaeffer、Josh McDowell、Lee Strobel、或者William Lane Craig的经典著作。

  ──贾里德·克凌比尔(Gerald A. Klingbei)是《复临信徒世界》的副编辑。他喜欢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并探索属灵的答案。你可以访问这个影片项目的网站www.bigquestions.com,或者访问www.adventistworld.org观看一个三分钟的试验影片节选。


采访切斯特·斯坦利和格林威尔·肯特

  《复临信徒世界》副编辑贾里德·克林格比尔(Gerald A. Klingbeil)采访了澳大利亚联合会会长切斯特·斯坦利(Chester Stanley)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问题》项目制作人格林威尔·肯特(Grenville Kent),访问内容包括世俗的思维观念,有效的外展事工以及用人们所明白的语言交流复临信息的能力。

  《世界》:开始的时候讲一讲历史是不错的。能告诉我这个项目是如何起步的吗?

  切斯特:格林威尔非常热衷于接触现在社会里处于后现代的世俗群体。他的这种想法是有意义的。我认为这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很多的宣教策略和活动都采取的是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思想,但是这种方法是有依据的。我认为它非常合理,尤其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现在的社会越来越世俗化,我们的挑战很大。媒体现在非常苛刻,对基督教的观点非常尖锐。很多基督教信仰的基本原则都受到了质疑,对于很多澳大利亚人来说,圣经写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神话和传说。

  《世界》:为不信的人制作一系列影片是一件好事——但是你是如何来利用这些电影的呢?

  格林威尔:切斯特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这个系列节目可以让我们的人,尤其是牧师们,乐于拿给他们的朋友和邻居分享。如果节目能上电视,那就更好了(一开始我们就想要在全国的频道播出),但是他强调说,最主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传道的工具。我们计划只收取DVD的成本价,这样人们就可以买得起成百上千的盘片分发给其它人了。我们还想开发这个影片的网络版并出书。

  切斯特:如果我是当地的一位牧师,并且能得到这个系列影片,我会在聚会的时候播放这个影片,并且鼓励大家带朋友一起来看。

  《世界》:格林威尔,刚才你提到你们的制作团队里还有一位是你的无神论朋友?

  格林威尔:如果你是一个渔夫,你会不会愿意让一条鱼来帮你做诱饵?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认识马库斯(Marcus)的。在一节电影课上,他对上帝的存在发起了质疑,我认为“这个家伙还不错。他有脑子有号召力,而且他问的都是正确的问题”。我们一拍即合,在一起制作电影已经十多年了,其中也有为基督复临安息日教会的制作。马库斯对这个项目的贡献很大。他是一流的制作人。我们不断地讨论这部影片以及其中的理念。“这点很没有说服力;那一点很含糊;这儿需要重切片,”咔嚓、咔嚓、咔嚓,但是有一个朋友可以成功逃脱——因为他总是对的!他总是督促我。

  《世界》:为这个试验项目,你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这些回馈是如何影响你对项目的设计的?

  切斯特:在过去,我们不怎么做这一类的作业。因为这会花费很多的钱,所以我们必须目的明确,让花出去的钱能有所回报。所以,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决定先开展一个试验活动,并继续在理念和实践两方面做观众调研。

  《世界》:是不是调研结果决定了你们的内容?如果只是展现观众“喜欢”听到的一方面,会不会有危害呢?

  格林威尔: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但是,并不是他们告诉我们要传讲什么信息;而是他们的回馈帮助我们了解到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呈现这些信息、什么方法管用以及什么东西会得到人们的支持。它促进了我们的思维。此外,当人们说他们明白我们的信息,他们觉得影片很好看很有说服力的时候,我们感到莫大的鼓舞。

  《世界》:这个项目耗费了二百多万澳元。你觉得这些钱花得值得吗?

  切斯特:我认为精心花在传教上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传教应该是我们永远的第一要务。有的时候,把钱花在电脑上的时候,我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你们知道,这是传教。所以它非常非常地重要。我们也从九个区会得到赞助,并且在为这个项目寻求私人的资助。

  《世界》:目前,这个项目仅限于澳大利亚。我知道你打算在你的剧本中采纳一种国际性的视角。你觉得这对全球教会有什么意义吗?

  切斯特:贾里德,正如你所知,世俗化是教会和其全球性的使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不管在阿姆斯特丹、在新加坡、在开普敦还是在里约热内卢——在大部分的地区,不信的人都越来越多,所以我想,我们可以互相帮助。过去,我们布道的对象集中在有基督教信仰背景的人身上,但是这个项目要在更深的水里捕鱼;因为在这个世界,人们离上帝越来越远。这是一个全球的普遍现象。我们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影响那些人:我们需要工具、培训和国际性的策略。

  格林威尔:因为影片的盘片可以带到别的地方,可以翻译成别国的语言,所以我们认为它也是全球性的,我们从各大洲的人们那里收集回馈。哦,对了,南极洲除外——但是我们打算在那儿拍一段影片!如果当地的布道家想要把我从片头中删除,自己上的话,没问题。马库斯和我可以做他们的记者,他们可以作为主讲人。英语普及率很高,但是如果有的分会想要翻译它的话,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世界》:你用当代的方式做了很多的论证。后现代社会的人们还会听论证吗?

  格林威尔:并不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论证——这是没问题的。他们愿意推理;喜欢问问题;喜欢奥秘的事情和简单的真理。对于符合他们经历和直觉、他们对地球已有的认知以及能够给人的生命带来改变的理念和想法,他们都十分看重。